
十九大課堂:把丹青寫在大地上—汕頭畫家“美麗鄉村”藝術采風系列活動 · 走進南澳
當前,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精神是我們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文藝界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上應該走在前列,在學懂、弄懂、做實上下足功夫。我們要牢牢掌握十九大報告的精髓和核心,深刻認識報告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腳踏實地,苦干實干,以實際行動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們文化園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里,我們的文化事業不斷拓展,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廣大的藝術家們身體力行、德藝雙馨,以崇高的人格、優秀的作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廣大人民奉獻出許許多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以習總書記新時代的理念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扎根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走在時代的前列,努力拼搏?!吧鐣髁x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文藝與人民的關系,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實踐證明,通過踐行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的理念,讓藝術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無限廣闊的天地中,藝術家錘煉了品格、磨練了意志、提高了能力。在人民群眾身邊搞藝術創作,讓群眾耳聞目睹,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現場就為群眾提供了美的藝術享受,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生活,提升了群眾的文化素養,推動了基層社區的文化建設。近幾年來,我們汕頭畫院多次組織畫家到基層去,進鄉村,爬高山,蹲田間,進工廠,上海島,與人民群眾面對面交流,體驗家鄉的青山綠水,感受家鄉建設的新變化新面貌。每次采風寫生活動歸來,畫家們總是激情滿懷,精品迭出。藝術的生命力在于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通過這樣的藝術采風活動,讓藝術家感知時代脈搏、體驗時代進步,將有利于他們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為人民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近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汕頭市委、市政府關于“創文強管”以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的部署要求,由汕頭市委宣傳部主辦,汕頭畫院承辦組織了一批本地畫家,以藝術采風團的形式走進汕頭全市六區一縣的有關鄉村,一路采風、一路宣傳十九大精神,并進行采風創作。用丹青謳歌黨,謳歌人民,用翰墨描繪大美汕頭,以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等為載體,以藝術的形式展示汕頭“創文強管”“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所取得的新變化新面貌,助推汕頭全面振興、協調發展。畫家們與基層美術愛好者和廣大群眾進行互動交流,既傳播了新時代思想,又汲取了來自樸實生活的真善美,真正踐行了“文化惠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的理念。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興盛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首先,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同時,我們還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創新,不僅僅是文化保持活力的法寶,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文化要發展,文藝要創新,我們文藝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四個自信”,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熱愛并積極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前進。在藝術創作中,我們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新時代里我們要更加注重藝術作品的思想性,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緊緊抓住新時代、新人物、新景象、新成就,開展以現實題材為主題的創作,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創作出充滿時代氣息和體現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當下,汕頭“創文強管”正值高潮,我們文藝界應該圍繞城市文明建設這個主題,深入觀察,挖掘題材,精心制作出更多反映創文強管輝煌成果的好作品,通過作品弘揚文明向上的價值觀,引領城市文明新風尚。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文藝人才培養和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們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文藝工作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要有針對性地研究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和舉措,建設一支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的文藝隊伍。我們將繼續經常性組織老、中、青年藝術家開展集體創作活動,建立創作基地,開展現實題材為主題的創作,在專業創作中,老中青藝術家一起進行傳承、學習、交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創作主導思想,發揮正能量,增強凝聚力,培養、引導更多中青年藝術家成為新時代高水平的文化建設人才。文藝要加快發展,傳播手段一樣需要創新,我們要在展覽、出版、宣傳的形式和途徑上進行深入研究,文藝下基層,藝術到鄉村的創作活動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這讓我們深受啟發,使我們更加認識到文藝為民的重要意義,只要我們始終堅持貼近群眾,服務大眾,我們的文化宣傳就能夠深入民心,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成就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創新”是一個關鍵詞。作為全國首批經濟特區的汕頭,與改革創新相伴而生。創新,開啟了汕頭特區的輝煌,而保守與停滯,也使我們落后于人。沒有創新,就沒有汕頭特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汕頭新一輪振興發展大潮中,我們文藝界應該大有作為,要弘揚特區精神和“紅頭船”精神,敢闖敢干、敢為人先,改革創新、開拓進取,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區域文化繁榮發展,努力筑就新時代文化高峰。

十九大課堂:把丹青寫在大地上—汕頭畫家“美麗鄉村”藝術采風系列活動 · 走進金平

十九大課堂:把丹青寫在大地上—汕頭畫家“美麗鄉村”藝術采風系列活動 · 走進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