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一腔熱血,一生投入,只專注于一件事。
三十年隱姓埋名,他帶領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從一窮二白走向了一鳴驚人,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他,就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也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
縱觀其人生:
34歲,他投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發事業。

46歲,他參與設計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下潛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
64歲,他親自登艇參與深潛試驗,成為總設計師參與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的世界第一人。
也是在64歲,闊別家鄉三十載,幾乎與家人失聯的他榮歸故里,此時,父親和二哥已經去世,高堂老母已93歲高齡。
如今93歲的他,仍堅持到研究所工作,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與核潛艇的淵源
出身于醫生世家的黃旭華,原本是立志從醫的?!拔以瓉韽男〉闹驹甘菍W醫,想當一名好醫生,繼承我父母的意愿——治病救人?!?/p>
黃旭華小學畢業的時候,正好“七七事變”爆發了,沿海城市的學校大多被迫停辦了,為了求得一個比較能夠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他和他的同學們不顧交通的困難,徒步走了四天山路,趕往已經搬遷到重慶的學校。一路上都有日本鬼子轟炸,每一次警報一響,他和他的同學都得被逃難的人潮挾摟著往城外的山洞里面跑。這一天如果是警報不解除,那么就得整整地在山洞里面挨餓一天。

“一股非常屈辱的怒火在我身上燃燒起來,我想為什么日本鬼子敢這么猖狂,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為什么我們中國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卻要四處逃難、妻離子散?為什么我們中國這么大的土地,我卻連一塊可以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都沒有?什么道理?這正是因為中國太弱了,弱國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怎么辦?我不學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將來我要制造飛機保衛我們國家的藍天;或者我要制造軍艦,抵御外國從海上進來的侵略?!秉S旭華回憶說。黃旭華生長在海邊,對海有更深刻的情結,同時為了抵御帝國主義的海上侵略,權衡之下,他進了上海交大造船系。
1958年,國防科委剛剛組建,聶榮臻元帥就向中央呈報了關于開展研制導彈核潛艇的請示報告,首批只有29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挑起了我們國家核潛艇的開拓任務。黃旭華有幸是29個人當中的一個,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他再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的研制領域。
從而立之年,到古稀之年,黃旭華果然只做了一件事:研制中國自己的核潛艇!
盡管由于種種原因,國家核潛艇項目曾幾次上馬、幾次下馬。盡管在“文革”中受過誤解和沖擊,盡管在改革開放后,面臨許多高薪職位的誘惑,但黃旭華絲毫不為所動,初心不改。他說:“研制核潛艇是我的夢想,一輩子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我很幸福。”
從玩具和算盤中“走”出來的核潛艇
中國核潛艇的研制,最開始寄希望于蘇聯人。

1959年10月1日,赫魯曉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訪華,我國國家政府再一次向赫魯曉夫提出對中國核潛艇研制提供技術支持,但赫魯曉夫傲慢的拒絕了。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上有這樣幾句話:中國要研制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他說核潛艇技術復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來研制核潛艇。毛主席聽后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著他寬大的手掌,說:“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干!”“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為此,中國人走上了獨立自主研制核潛艇的道路。
今天,習慣了拿來主義、技術轉讓等詞匯的人們,也許很難想象,黃旭華和他的團隊是怎樣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來研制核潛艇的。根據赫魯曉夫的回憶,一艘核潛艇的發電量,其實可以滿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電,艇內僅控制閥門就有一萬多個,各種儀表達到幾千個,制造工藝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當時中國最困難的是缺少相關人才和專業知識,手頭上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開始大家都以為把核反應堆安到常規潛艇上就是核潛艇,后來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怎么辦,大家就從國外浩瀚的報刊雜志里找,尋找保密極高的核潛艇相關資料,甚至,關于核潛艇的任何蛛絲馬跡、只言片語對黃旭華和他的團隊都十分難得。最后,用這種大海撈針的方式拼出了美國核潛艇的總體布局。
拼出來的核潛艇設計圖誰也不敢肯定靠不靠譜。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兒童模型玩具。黃旭華如獲至寶,研究者們把玩具拆開、分解,興奮地發現,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設備與他們構思的核潛艇圖紙基本一樣!“我的總結是,再尖端的東西,都是在常規設備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出來的。沒有那么神秘?!秉S旭華進一步堅定了自信。
從圖紙、模型,到造出真正的核潛艇,其中要突破多少技術難關,我們難以想象。在電腦、手機如此普及的今天,你是否知道,那時的科學家們,竟是用“算盤”算出的核潛艇的大量核心數據?
為了保證數據準確,黃旭華的團隊常常分組計算同一組數據,出現不同結果就重新再算,直到結果一致。他回憶,“噼噼啪啪”的算盤聲會在整個樓里持續響一整夜。

目前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從事核潛艇工作的專家之一張錦嵐說,對今天工作的設計師來說,使用算盤建造艦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說:“這可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要運用三角函數、對數等各種復雜和高難度的運算公式和模型?!?/p>
然而,黃旭華說,通過手工計算,他和他的科學家們克服了許多有挑戰性的技術問題。僅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科學家就提出了五個艇型方案。
此外,核潛艇上設備、管線數以萬計,黃旭華要求,每個都要過秤,幾年來天天如此!這樣“斤斤計較”的土辦法,最終的結果是,數千噸的核潛艇在下水后的試潛、定重測試值與設計值毫無二致!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當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強國夢、強軍夢的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黃旭華激動得淚水長流。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中國人僅用10年時間,就研制出了國外幾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潛艇。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
“我們的核潛艇沒有一件設備、儀表、原料來自國外,艇體的每一部分都是國產?!秉S旭華自豪地說。
什么是自力更生?什么是自主創新?這句話足以回答。
極限深潛 志探龍宮
新型號的潛水艇在研制最后階段,交付海軍使用之前,都必須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深潛試驗,是一個風險性很大,考驗性很大的試驗。一張撲克牌大小要承受一噸多海水壓力,任何一條焊縫,任何一條管道,任何一個閥門,承受不起海水壓力,都會造成艇廢人亡的后果。
1988年,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核潛艇開始嘗試數百米水下極限深潛試驗,這一次試驗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中國核潛艇能否成為大國佩劍,從而奠定中國在世界的發言權。
然而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王牌的核潛艇“長尾鯊”號極限深潛,在不到 200米時就沉沒海底了,全艇160多名潛艇兵全部陣亡。中國的核潛艇能不能下潛到數百米,當時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這一事件,大家都很擔心,有人寫了遺書給家人,現場的氣氛很悲壯,大家甚至唱起了那首“血染的風采”。
黃旭華回憶:我們的設計留有足夠的安全系數,試驗過程我們規定的程序是一個深度、一個深度慢慢下降。十米、五米、兩米,然后是一米一米地往下探,絕不蠻干,因此安全是有保證的。我是有充分的信心,但我也十分擔心,擔心是不是還有哪一些超出我的知識范圍之外,我還沒有認識到的潛在危險。我們沒有經驗,那么怎么辦?我感覺同志中彌漫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氛圍。而這對試驗是非常不利的。

怎么辦?黃旭華帶著設計人員和戰士們座談,并當場宣布:“我對深潛很有信心,我將與大家一起下水!我們要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樣威武雄壯的進行曲,去把試驗數據成功拿回來!”
戰士們沸騰了!擔憂、悲情一掃而空,必勝的豪情點燃全場。
“我下去,不僅僅可以穩定人心,可以鼓舞士氣,而更重要的是在整個深潛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我可以協助艇上及時地采取措施,避免惡性事故的擴大。我是總師,不僅僅要為這條艇負責,更重要的是要為艇上170個乘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秉S旭華說。
試驗當天,天公作美。50米、100米……一個深度一個深度地潛下去?!斑菄}、咔噠——”寂靜的深海中,巨大的水壓壓迫艦體發出聲響,驚心動魄。黃旭華氣定神閑,指揮若定,給了大家無窮的信心。
“其實我心里也緊張啊,但我絕對不表現出來?!倍嗄曛?,黃旭華幽默地揭秘。
試驗成功了,新紀錄誕生了,全艇沸騰了!黃旭華再難抑制激動的心情,即興揮毫:“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隱姓埋名三十年 只為強國夢
為了制造出共和國的第一艘核潛艇,黃旭華沉默了整整三十年。
“他呀,家里的事是不顧的,這是肯定的?!闭f起黃旭華對家里的“貢獻”,老伴李世英笑著總結。一去北京,他6年沒有回家;家里地震,他沒有回家;女兒重病,他沒有回家;扛煤渣、扛煤氣罐……這種一般家里男人做的事情,李世英通通一人扛下。
更讓人唏噓的是,從1957年到1986年,30年的時間里,黃旭華老家的父母、兄弟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沒有見過他,唯一的聯系方式是一個信箱號碼。父親去世,他沒有回家;二哥去世,他沒有回家,家中慈母,從63歲盼到93歲,才終于見到自己的“三兒”。

因為從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工作,30年來,老家人都怨他、氣他,直到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有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長篇的報告文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黃旭華給母親寄了一本。這篇文章永遠只提黃總設計師,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是他提了黃總設計師的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我母親一看,文學里面所報告的黃總設計師,就是三十年沒有回過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不要家,忘記了養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兒子?!秉S旭華說,“雖然我母親,她一直深信她的兒子不可能忘了養育他的父母,但是三十年一直沒有回家,她難免也有怨言。我聽我的妹妹講,我母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是滿臉淚水呀,我母親終于自豪不已了。她在痛心之余也自豪,她把我的弟弟妹妹們,還有她的子孫們召集過來,只說了一句話‘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敝獌耗裟?,母親這句話傳到黃旭華的耳朵,他哭了。有人曾問黃旭華忠孝不能雙全,是怎么樣理解的?黃旭華說:“我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在我們家,父親的事業是第一位的,家里什么事也不能耽誤父親的工作?!秉S旭華的大女兒黃燕妮說。雖然,女兒們從小就被告誡:“大人的事小孩不要問”,她們長久以來并不知道父親是做什么的,但大家都相信,父親做的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黃燕妮很小就從舒適的北京來到了風沙漫天、物質匱乏的荒島。她不僅得幫著母親操持家務,每天還要翻一座山才能去上學。有一次下大雪,她在山路上一腳踩進了冰窟窿,整個人凍僵了,是被來尋找的人抬回家的。她在床上躺了九天九夜,母親衣不解帶地伺候了九天九夜。即便如此,李世英也沒把這事告訴丈夫。
一生奉獻 無悔人生
“我非常愛我的夫人,愛我的女兒,愛我的父母。但是我更愛國家、更愛事業、更愛核潛艇,在核潛艇這個事業上,我可以犧牲一切!”
黃旭華曾面對全國觀眾,擲地有聲地說:“當祖國需要我沖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作為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被譽“中國核潛艇之父”。他的一生,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嘔心瀝血。他默默奉獻的一生,亦如深海中的核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青絲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鏈接
【人物簡介】
黃旭華(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海豐田墘鎮(現廣東汕尾市紅海灣區田墘街道),原籍廣東省揭東縣玉湖鎮新寮村,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曾任核動力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所長。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獲國防科工委二等獎,參與中國第一代核替艇研制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導彈核潛艇研制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總公司勞動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2013年度獲評“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來源:人民日報、央視網、光明網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