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高峰
說實話,吳老師在課堂上讀我那篇作文時,我還是挺吃驚的。他說:“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實,有情感,特別是在大部分同學都編造并不難忘的假事來糊弄我時,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
吳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是“一件難忘的事”,我寫的是關于一只烏鴉的真事。
去年麥收的一天傍晚,媽媽下地,我跟著去玩兒。看到一群鳥啄著地里的小麥種子,我媽很生氣,順手撿起一塊石頭扔了過去,沒想到,竟把一只鳥的左腿砸折了。
我把受傷的小鳥帶回家,在燈光下才發現那是一只烏鴉。我媽覺得晦氣,讓我趕緊扔掉。沒辦法,我只好悄悄在院子后面的泡桐樹下,為它搭了個小窩,把它拴在凸起的樹根上,還給它的傷腿綁了兩根樹枝。
春天到來的時侯,泡桐樹開花了,烏鴉的傷也好了。有一天我去喂它,窩里只剩一截斷繩,而小烏鴉站在泡桐樹上怔怔地看著我,我捧著小麥怎么誘惑它都沒用,最后它還是飛走了。
吳老師將我的作文當成范文在三個班都讀過一遍后,又把我叫到辦公室說:“縣里舉辦小學生作文競賽,你這篇文章有望獲獎。”
我“啊”地叫了一聲,表示驚訝。吳老師笑笑說:“現在這樣交上去不行,得修改修改。改一下結尾,不能是烏鴉自己跑掉的,沒境界,要改成老烏鴉總來看它,于是你主動把它放了。前面也要改一下,烏鴉是不祥之鳥,你把它改成喜鵲吧……”
如果這篇作文真的能得獎,用同桌小利的話說,這是可以寫進校史的,很牛!為了能牛一把,我不太情愿地提起筆改了起來。
誰知下午放學時,吳老師又跟我說:“我把你改過的作文給校長看了,校長也覺得有希望得獎,不過有些細節要改一改,你看——烏鴉,哦不,喜鵲,不應該是你媽媽拿石頭砸傷的,這樣寫顯得不愛護小動物,改成它練習飛翔,不小心摔傷了腿。還有,按之前寫的,是你主動放飛了喜鵲,可你這么小的年紀覺悟沒那么高,改成老師和校長知道情況后給你做工作……”我百般糾結,結尾改了,開頭改了,細節也改了,這還是我那篇作文嗎?
一個月后,學校在通告欄里用一整張紅紙發布了喜報,慶祝我校學生第一次在全縣小學生作文競賽中獲二等獎。第二天的表彰大會上,在全校師生面前,我捧著大紅色的獲獎證書、獎品,卻低著頭,像犯了錯誤。校長給我頒完獎后,還宣布本學期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都由我來領隊。
不知怎的,我突然放聲大哭。吳老師在臺下帶頭拼命鼓掌,大家都很感動,覺得我是真情流露,是激動。可是誰也不會相信,我真不激動,而是莫名其妙地羞愧難當。我覺得那篇作文跟我一點關系也沒有,可是每個字又的確是我寫的。那種感覺,我怎么也說不清楚。
林冬冬摘自《一覺睡到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