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玲+范博+馬福成+田秀萍
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影響著教學方式的改革,優化初中語文課堂結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但是,隨著信息技術深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一些弊端開始出現,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導致課堂教學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本文以實際出發,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利與弊。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利弊
一、引言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與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整合。但是另一方面,大力提倡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導致各種教學視頻紛紛出現,教師在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選擇時難免會出現眼花繚亂之感,而且一些教師不講究技巧與方法,不結合課堂內容,出現死板硬套的現象,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這些問題的出現,需要教師審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科學的面對。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分析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利弊。
二、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1、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都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正在成長并對事物有強烈好奇心的初中生來說,能夠引起興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最好的。學生會主動地加入到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學習教學內容,培養其思維能力。比如說,教師在上《香菱學詩》這一文時,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紅樓夢》中的香菱學詩的片段,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的了解課文內容,調動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在上《中國石拱橋》一文時,教師通過播放一些視頻以及課件,增強學生對中國石拱橋的文化的了解,通過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對比,讓學生對古代中國的文化產生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語言文字進行講授,而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可將教學內容以圖片、視頻、圖像等多種形式、通過網頁、課件、網絡等多種方法呈現,豐富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主動地進行學習。
3、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面對以往的課堂,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是將語文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初中學生面對形象化、多方式化的知識呈現方式,自覺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通過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例如教師在上《安塞腰鼓》一文時,通過PPT,結合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將陜西的地域風情展示,寫出人的生命力量,給人視覺上強悍的沖擊。學生通過學習,被安塞腰鼓之舞所觸動,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完《安塞腰鼓》的感受以及對西北地域風情的了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劣勢
1、課件未經仔細過濾就引入課堂教學。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各種教學資源在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教師的任務量變得繁重。教師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呈現時可選擇的方式多了,但同時也對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有了考驗。許多教師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經過很少的修改或是未經修改就直接使用于課堂,導致課件與教學內容脫節,凸出不了重難點,學生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同時,教師對課件的依賴性不斷地增強,有些教師為圖方便,直接念課件,沒有附加自己獨特的思想,學生為此提不高興趣,降低課堂的參與度,教學效果不佳。
2、資源的方便快捷使教師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論認識不足。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從認真的備課到精彩的課堂導入,再到有效的課堂環節,無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點明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但是在語文課堂上,尤其是簡易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只是引入課件等教學資源,認為這樣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加之受到傳統教學的觀念,不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是結合課件將自己的所知以自己為主體進行全部灌輸,沒有反省如何才能用好課件。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件的不合理使用導致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受限。隨著信息技術深入課堂教學,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使教師使用課件居多,教師可以將類似于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資源直接整合成課件顯示,但是對于一些想象力的文章閱讀,如果教師沒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反而強行使用課件,這不僅導致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受限,學生得不到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必將影響教學方式的改革。但是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這是教師在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教師需要對使用的資源進行嚴格把關,同時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是為了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感受文學魅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洪波.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40.
[2] 徐秀英.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學周刊,2015,(07):188.
[3] 彭秀艷.繽紛課堂精彩轉移--淺談信息技術條件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3):94-95.
[4] 劉繼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一個經典公式正當性的論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2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