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月殿
摘要:學校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重頭戲,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本文先是新時期思品課對感恩的釋義,學校要對學小生實施感恩教育,讓學生受用終身。而后學校要對學小生實施感恩教育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小學校;感恩教育;建議;意見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都轉移進城務工,將孩子留給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為照管,久而久之,隔輩想管好又不敢管的心理在作怪,最終使得“溺愛”泛濫,越來越多的孩子變得自私、冷漠、脆弱,兒童 “畸形心理”日益呈現,最終導致現在的孩子道德低下。下面筆者就農村學生感恩的問題談以下觀點。供參考。
一、新時期思品課對感恩的釋義
1、感恩釋義。感恩是認可自然、社會和他人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并能夠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是小時候領受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上學期間老師的教育之恩;是工作后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上了年紀是接受晚輩的贍養、照顧之恩;這樣說來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沐浴“著感恩。為此在思品學科教學中要結合案例進行感恩教學,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的意義。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常常被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纏繞著,再加上其年幼缺乏思維。對社會認識不足,極易造成內心的積怨,為此學校要教會學生重新認識這個急劇轉變的社會,學會做人的支點,學會感恩。特別是當今獨生子女進行感恩教育更是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二、農村學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
1、家庭是造成學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就當前的農村來說,“年初外出年尾歸”是農村大部分農村在外務工者的生活寫照。據不完全統計,農村小學生中,淪為“留守”孩子的多達60%,在某些偏遠地區更多,超出70%。對于小學生來說“留守兒童”的命運將他們推向孤立的境地。這個孤立的境地在爺爺奶奶的面前得不到解決。據調查,2014年9月,筆者的學校有一名留守學生,因家貧是父親外出務工,后因某種關系導致父母離異,爺爺奶奶又與孩子有代溝,所以7歲的孩子心里充滿憤恨,經常走向極端,最后以死來“懲罰”父母的罪過。
2、學校對兒童能否感恩也起決定性的作用。當前的思品教育的可有可無,教學方式的陳舊,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加上當前素質教育的不合理性,讓小學生的內心深處背負著諸如考試“分數”等的包袱。所以要他們感恩教師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3、社會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陣地。就當前來說。社會上還存在著許多不適宜實施感恩教育的因素。社會上“黃賭毒”不良現象的增加給涉世之初的學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
三、學校實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1、家庭要從小培養小學生的感恩意識。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的言談舉止和思想品德無不投射家長教育和熏陶的影子。什么樣的家庭就造就什么樣的孩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家長起到比學校更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呢?一是國家要從提高全民素質的角度創設全社會感恩的氛圍。全社會感恩氛圍需要有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基礎,需要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全民素質提高了,就意味著家長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提升,家長的素質提高了,感恩意識就會從小在家庭里就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培養,這種從小培養起來的感恩意識和感恩思想是原生態的、根深蒂固的,長大以后再經過學校感恩意識的教育和培養,他的感恩意識就會得到強化,從小培養起來的感恩意識也一定會影響并伴隨孩子的一生。二是做到家庭學校互動溝通。利用家長會、倡議書等等多種方式來溝通學校教育始終與家庭教育互相聯系,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為了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標,學校和家庭的有效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2、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組織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主題班會課作為實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筆者組織小學生開展以“感恩教師”為主題的班會課,通過學生講述一件發生在師生之間的一件事來談談老師對自己的幫助或影響;通過寫給或說給老師的最想寫或最想說的一句話等等方式,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去靜心的回想、有意識的去發現老師與自己的意義,就會發現自己自從踏入學校的大門以來,居然有那么多的老師在關心自己,這樣感激之情就會油然而生,我們也就達到了感恩教育的目的。二是強化學校文化板塊建設。黑板報包括校園內的和教室內的。黑板報定期地以各種主題為內容,由學生出版編排,并參加學校黑板報的評比,它既是班級班風班貌的展示,也是學生才藝展示的舞臺,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它展示的內容,學生在著手準備的時候,材料的準備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自身受教育的過程,展示出的黑板報是感恩教育的主陣地之一。 三是組織小學生《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為主題的征文活動。這類主題征文是與學生常接觸、常溝通的司空見慣的活動。但要求學生一種以文字形式表達出某種情感,并在報刊、雜志上以某種主題為內容發表出來,學生會認真對待,并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思考反思的過程本身就是感恩行動的前奏,然后就是進行感恩活動,參與的學生越多,效果就越好。 四是教師組織小學生進行《感恩》主題演講。在思品課堂或者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思想、夢想的演講是最具感染力的一種形式。歷史上就有一直被世人傳誦的演講名篇,如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多少年來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大膽探索、去追求人類的平等與幸福。
總之,新時期的小學生學校感恩教育教學事關學生是否可持續發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學校德育教育要在家長的配合下,在社會輿論的關注和“抨擊”關注下,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為基礎,不但課堂上講,課下也要講,只有這樣才能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提升學校的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騫.感恩教育的解讀與實施[J].當代教育科學,2011(11):62-64.
[2] 季紅波.小學生感恩教育實施方略探究[J].大觀周刊,2013(5):155.
[3] 張德峰.試論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實施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