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 要】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家,這使得農村社會治理成為關乎中國現代化建設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問題。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作為農村社會治理主體之一的農村精英階層無疑是農村社會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實現農村社會的現代化必須重視農村精英階層所起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農村精英階層在參與村治過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因此,必須采取正確的應對之策,確保在“鄉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下充分發揮農村精英階層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動農村社會最終走向善治。
【關鍵詞】農村社會;治理;農村精英
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國家,這使得農村社會治理成為關乎中國現代化建設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問題。農村社會治理不僅和億萬農民的生活和命運直接相關,而且同國家的穩定與發展也密切相連。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作為農村社會治理主體之一的農村精英階層無疑是農村社會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實現農村社會的現代化必須重視農村精英階層所起的作用。
一、農村社會治理的困境
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歷史,毋庸置疑農村精英階層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促進農村社會整合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困境。這主要是:
(一)制度的缺位
由于農村精英在參與農村社會治理過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他們的能力和威望。這就使等農村精英出現淡化法律權威、漠視正式制度安排等問題,就容易出現在村治的過程中因少數人性情,喜好的改變和使某項政策發生改變的現象。當前,農村精英參與農村社會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亂象很大一部分即歸咎于制度的缺位。一方面,政府沒有相關將農村精英引進體制的制度,造成許多精英在參與農村治理的過程中缺乏責任感;另一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缺乏農村治理的相關規范,法律的制定也跟不上形式的發展,因而存在較多的法律漏洞,這是農村社會治理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權力過于集中
農村精英的崛起多依靠的是其本身在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優勢,在多種背景的相互滲透下,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優勢即轉化為權力的膨脹。而當他們憑借某方面的資源優勢崛起的同時又滲透甚至直接把持農村公共權力的時候,他們的權力就會進一步的壯大,這使某些農村地區,形成了事實上的精英治理模式。這種精英治理模式如果沒有健全有效的監督體系對其進行制約就會使那些精英人物滑入不斷強化自我權威的歧途,進而使民主制度流于形式,獨斷專行、“一言堂”等與民主制度格格不入的亂象就會大行其道,而所謂的透明性、公開性以及決策的公正性更無從談起。農村精英權力的過分集中的產生無疑偏離了制度設計的初衷,它已成為農村社會發展的障礙因素。
(三)綜合素質不強
雖然農村精英相比一般村民在見識、學識和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優勢,但是他們畢竟是在農村里土生土長的,受傳統落后思想的影響較深,缺少現代治理意識。首要的體現就是治理理念落后,他們仍停留在權威式的“人治”時代,忽視村民的呼聲,在村民眼中很容易形成他們就是“小老爺”的負面形象。其次是處理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治理手段貧乏且落后,對于農村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多采用武力脅迫、利益誘惑等不規范、不合法的手段。最后是一些農村精英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甚至其本身就出身于某哥宗教組織,他們在參與農村治理的過程中,借機大肆宣揚“有神論”、“宿命論”等迷信思想,這完全與現代科學文明理念背道而馳,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農村社會治理的對策
在現階段,雖然農村精英在農村社會治理過程中存在這一些問題,但是它在我國農村社會現代化建設中仍具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們不能投鼠忌器,直接將其排除于治理體系之外,而應當積極采取對策解決相應問題。
(一)健全農村精英治理機制
健全農村治理制度是推動農村政治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具體說來,主要是需要健全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村民參與農村社會治理最直接的體現,落實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農村民主制度的本質所在,也是防止治理主體大權獨攬,獨斷專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健全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既能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并對農村精英形成有效的制約,杜絕農村精英通過賄選、暴力威脅等手段攫取權力,促進農村精英參與村治向制度化、規范化和民主化方向發展,又能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治的積極性,使村民主動參與到民主選舉中,這有利于選出真正代表村民利益的精英人才,促進農村精英進入一種良性競爭中去,推動農村政治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民主監督是任何制度運行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沒有監督的權力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必定會胡作非為、滋生腐敗。許多農村精英因為在農村中有很高的地位,他們的權力也在不斷的滲透和相互作用下逐漸增大。如果缺少監督,他們的私欲難免會膨脹,并最終和村民利益漸行漸遠。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治理過程中的“人治”隱患,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在這套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把各個利益相關者都攘括在內,既要有權威部門自上而下的監督,又要有村民自下而上的監督。形成一個從政府到基層黨組織、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個人再到全體村民的嚴密的監督體系,真正做到對農村精英的全方位監督。
(三)加強對農村精英階層的吸納和培育
現階段,農村精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備的、行之有效的精英階層吸納和培育機制。首先是要加強對精英的吸納。這主要包括體制吸納,即將黨員代表、經濟能人、老干部等非治理精英納入村級村務管理活動中;利益吸納,即建立合宜的利益機制吸納精英人才,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利益不是局限于經濟利益,它還應包括政治利益和社會利益等;發揮鄉情的紐帶作用吸引農村精英回流。其次是要加強對精英的培育。這需要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是提高現有農村精英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是不斷拓寬農村精英的來源渠道,要放寬視野,在村干部的選拔中,摒棄地域觀念,通過合理的選拔機制,將更多更優秀的農村精英引入農村社會治理體系中來,特別是一些學歷高、見識廣的大學生對于充實農村基層治理組織,提升農村精英的整體素質大有裨益。
三、結語
現今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村社會治理無疑是關乎這一目標實現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精英階層作為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對當前中國農村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必須要加強對農村社會精英階層的引導與培育,并逐漸完善農村社會治理體制機制,進而使農村精英在治理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社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李明.中國農村政治發展與農村社會治理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137-147.
[2]汪歌洋.完善我國鄉村精英治理的路徑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13-32.
[3]張登國,任慧穎.當代中國鄉村精英治理:局限與可能[J].理論學刊,2008,(7).
[4]賀飛.我國農村社會轉型中的精英能動性及其局限[J].湖北大學學報,2007,(2).
[5]馮石崗,楊賽.引導鄉村精英參與鄉村治理[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3,(5).
[6]張英魁.農村精英人才流失與新農村人力資源再造的路徑選擇[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2).
[7]呂世辰,胡宇霞.農村精英及其社會影響探析[J].山西師大學報,2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