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 要】東龍村村委地處張渚鎮東郊,水陸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并且有獨特的通訊、商業、金融等職能服務部門,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地。全村現有 3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 1349 戶,總人口 3757 人。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不斷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村級經濟迅速壯大,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事業也得到了健康發展。通過觀察訪問,我們可以發現社區服務中存在很多問題,最重要的是服務一定要是符合村民需求,不能是領導班子捏造出來的一紙計劃,這就需要真正聯系老百姓,走群眾路線,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謀福利。
【關鍵詞】東龍村;社區工作;服務案例
一、案例分析
總體來說東龍村是一個水平比較一般的小村,由于近些年市場經濟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東龍村實際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的情況,現在村里剩下的多是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女性居多。田地的耕種情況不是很好,因為大多數青壯年農民及其子女已經進城打工和受教育,農村的土地存在大片空閑的狀態,不斷減少的農村兒童數量加速了鄉村小學消亡的步伐,僅剩不多的農村兒童被收入鎮上的小學,所以村子日益缺乏生氣和活力,顯得空蕩蕩的。隨著村上年邁老人的離世,人們之間的關系愈加疏遠,村民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得不說,有一些年邁的老太太實際也受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的影響,過度孤獨和無依靠感甚至促使她們產生自殺的念頭,近年來也出現過老年人跳河自殺的慘事。對于這些留守的老年人在照管和看護方面,以及如何豐富村民的生活,增添生活色彩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綜合總結村民的需求有這幾方面:
1.村中留守老人的照顧和看護。
2.村里中老年人的娛樂活動。
3.村民凝聚力和地緣關系、親緣關系的鞏固與提升。
4.增強村子的生機活力,豐富村民的生活。
5.村中資源的整合利用,空閑田地的合理安置
二、服務計劃
(一)針對村中的留守老年人可以進行的活動
1.登記詳細住址信息,進行定期的上門探訪活動,對老年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提供醫療服務,防止大部分的意外。
2.開展養生知識的講堂,把老年人聚集起來,給她們講講或者是請她們分享下自己生活養生的經驗,促進大家的健康生活,幫助彼此更好地生活。
3.開展老友會,讓孤獨留守的老年人開開茶話會,聚在一起聊聊天,回憶過去,增進地緣關系和親緣關系下的社會支持力,讓他們彼此感情更緊密,減輕老年人的孤獨感,及時排遣他們的苦悶,降低自殺風險。
4.完善醫療設施,定時給留守老年人做檢查,及時發現問題。
(二)針對村里的中年人可以進行的活動
1.依據節假日開展集體活動,比如端午節開展包粽子大賽、 夏至開展包餃子大賽之類的活動,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通過這些活動增加村民的凝聚力,提升主觀幸福感。
2.拓展活動場地,進行集體廣場舞活動,每天晚上可以在 固定的地方開展娛樂活動。
3.開展新技能培訓,比如教大家做仿真絲花,甚至可以視 情況集體收購成品進行銷售。
4.開班養生講堂,教大家如何識別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如何養生長壽,做一些健康的日常鍛煉。
(三)針對村里空余田地的安置問題
1.建議由余力的村民承包別家的空地,進行大片的耕作和管理。
2.指導村民進行種植,比如種樹、養花等,也可以發展養殖業,利用天然的山水優勢。
(四)針對村里資源的綜合利用
1.沒落的鄉村小學校園改建成村委,再利用,留一半教室 給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讀書上課做一些簡單的教學活動。
2.將小學附近的一片廢地改建成活動廣場,供大家跳廣場 舞,并且在附近建了一些健身器材。
三、服務實施過程
(一)目前已經采取的一些措施
1.建設活動廣場和活動室、圖書室
2.將廢棄小學改裝成村委會,留出一半校區給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作為教育場地。
3.定期召喚留守老人的親屬領老年人補貼。
4.定期發放耕種知識的傳單。
(二)未來可以實施的措施
1.開展五禽戲、太極的教學,養生知識的傳授。
2.通過發放老年人補助的機會,每個月進行探訪活動,對他們 表示關懷。
3.開辦村民集體活動,包粽子包餃子大賽等等,拉近大家的感情。
4.每月在村里的衛生站提供免費的醫療衛生檢查。
5.開展老友會、茶話會,讓中老年人在一起交流交流,增進彼此聯系,鼓勵相互關照。
6.開展新技能培訓,讓中老年人可以接觸點新東西,甚至可以補貼家用。
7.對農業生產知識進行科普,鼓勵新的生產方式,比如借助農田發展種植業和小規模的養殖業,發展生態農業。
四、服務效果評估
(一)從現有的服務來看
1.雖然村委建了圖書室和室內活動室,通過實地考察,其實這些都是虛有其名,只是單獨用房間貼上標簽,內部沒有圖書也沒有活動設備,堆滿灰塵和雜物,不是很理想。而且常年是大門緊閉的狀態,并沒有投入使用。
2.室外活動場緊靠在馬路旁,雖然交通便利,但是也比較危險,而且有噪聲和灰塵,要是有小朋友去玩健身器材還是存在安全隱患。不過室外活動場的地理位置比較好,吃過晚飯沿馬路溜達半個小時去活動場跳廣場舞,讓她們的生活豐富許多。
3.定期發放的耕種知識的傳單并沒有起到很大的效果,應為村民們文化水平比較低,剩下的老一輩人文化水平大多是小學初中,甚至很多是文盲。傳單發放到每家每戶,差不多直接就被扔了,很少有人會去看,這個服務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實際效果相差甚遠,也許更適合口口相傳傳統的方式去傳播耕種知識。
4.給老年人發放補助是通知老人或者家屬去領,首先有補助及時發放這點受到老人們的一致好評,而且有助于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不過也僅限于知道基本的信息(是不是活著)。沒有更加關注老人的身體健康、生活狀況,這一點如果把補助發放和探訪結合起來,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效果也會最大。
(二)從未來可以實施的措施來看
1.基本立足于通過集體活動增進村民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強化地緣關系和親緣關系下的社會支持。
2.增加對老年村民的關懷,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及時盡早發現存在的問題,降低老年村民的自殺風險。
3.完善醫療衛生方面的基本服務,體現人性關懷,提高村民的 歸屬感和信任感。
4.對農業生產知識進行科普,鼓勵新的生產方式,發展生態農業,拉動農村經濟發展。
五、專業反思
在進行服務方案時一定要結合實際,保證服務項目的可操作性和效益性,像一些徒勞無功的事、過于走表面的形式化的事還是少做,踏踏實實去服務才能有良好的效益。我覺得社區還是非常需要社工去統籌和監督社區服務項目的,尤其是農村社區,從活動安排,村民的心理調節很多方面都需要社工的存在,這讓我看到社工施展才華的空間非常大,但是因為待遇問題,社工行業發展很艱難,讀社工的人沒有這樣強烈的信念走下去
參考文獻:
[1]李圖強. 以優勢視角設計:社會工作者如何進行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實踐[J]. 社會工作(下半月),2010,(08):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