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
陪幾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去月塘撿雨花石。
這幾位客人來自北京某著名高校,要是帶他們去游公園、逛商場、看街景,我們就犯鄉下土財主的愚蠢了:什么樣的高樓大廈他們在首都沒有見過,唯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們恐怕極少有條件領略到,還能給我們些許人的資本。
江蘇儀征市月塘雨花石的儲量,據官方資料宣傳,占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否多到這個程度,我不敢確信。不過,月塘雨花石非常之多,這是毋庸置疑的。沿著中后山區特有的石子村道,我們的車一路顛簸,駛進一個村子,七拐八彎,很快鉆進一座座鵝卵石堆積而成的小山之間,朝車外看,荒蕪一片,此起彼伏,如同身在戈壁灘。
這些小石山都是當地人采砂的下腳料。靠山吃山,從中撿雨花石、五彩石、大小相近的鵝卵石,加工成工藝品或賣到外地用于建筑,一直是當地農民謀生的重要途徑,我們老遠就看見,這座小山那座小山上,星星點點散布著躬腰在撿石子的村婦。車一停下,客人立一窩蜂往山上沖。
這群知識淵博的客人,見到這滿山的石子,一個個單純得像是小孩子。撿到一兩粒自己見著稀奇的,不斷攏過來征求我的意見:“這塊怎樣?這是雨花石么?”作為東道主之一,我水平有限,不能具體給他們答復,只能籠而統之介紹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主要看它的質地、色澤以及蘊涵的圖形……有時光靠看是看不出名堂的,得養進水里才有靈氣……說到底一句話,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想象力!”
客人中一位姑娘,再次小心翼翼地捧著一粒心愛的石子來請我“鑒定”,與她同行的一位男士開玩笑說:“沒聽人家介紹嘛,找雨花石跟找對象一樣,全憑自己的感覺!”一言既出,滿山歡笑。
這位男士的比喻比我說得形象,更容易讓大家領悟撿雨花石的門道。他們都少了言語,俯首專心致志地在石堆上尋尋覓覓,不時發出歡呼聲,堅信自己找到了雨花石中的精品。
生活中的許多道理,跟撿雨花石差不多,往往是一種自我感覺,除了男歡女愛的追求,再比如美,比如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