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
互聯網改變了金融和商業,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而今又開始改變司法。為虛擬網絡套上“緊箍”的首家互聯網法院近日備受關注,暫不談其對中國網絡強國戰略與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一個最接地氣的影響是,以后涉及網購的糾紛,打官司就跟網購一樣便捷了。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網絡購物投訴問題總量大、增速快。盡管隨著《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等監管政策的實施,以及大型網絡購物平臺自我管理和化解糾紛的能力不斷提升,網絡購物投訴增速逐步放緩。但2017年一季度,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還是受理了網絡購物投訴6.1萬件。
如果工商部門無法定紛止爭,消費者就得提起訴訟??删W絡環境中的糾紛,當事雙方地處天南海北甚至五洲四洋,如果依照在一方當事人所在地起訴的傳統模式,則當事人必然首先遭受舟車勞頓之苦和反復奔波之累,昂貴的訴訟成本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所以,互聯網法院的設立,是踐行司法為民理念的新舉措?;ヂ摼W法院讓傳統司法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結合,在滿足群眾需求、便利訴訟方面更進了一步。
但須注意的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的交易結構中,作為證據的數據都是在平臺中產生、由平臺控制的。很多時候,專業的鑒定機構都無法對是否存在數據造假作出鑒定(要么是技術上不行,要么是成本太高)。誠如業內人士分析,作為與互聯網法院建設相配套的機制,一定要探索建立第三方平臺的中立規則,以及法院、網絡平臺、鑒定機構彼此之間數據端口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