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抒
“新疆的小伙伴要來沈陽了,可以邀請他來家里住一晚嗎?如果可以,我得趕緊跟老師報名!”放學回家的路上,沈琪皓一邊走,一邊迫不及待地征求媽媽的意見。看著兒子那期待的小眼神兒,媽媽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等待的日子是忙碌的:沈琪皓家有一套新裝修好的房子,本來想等幾個月后入住,但為了迎接客人,抓緊添置了新家具,準備了全新的生活用品。等待的日子是緊張的,不知道準備的睡衣客人會不會喜歡,家里的布置是不是足夠溫馨,書架上的書有沒有客人愛看的,制定的菜譜是不是合理,客人會不會愛吃;等待的日子也是興奮的,客人長什么樣子呢,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性格是活潑開朗,還是靦腆內向?一家三口每天聊的話題都是圍繞著客人展開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客人有家的感覺!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客人。沈陽的冬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可能是因為客人到來的緣故,一點兒也不冷。2017年1月13日下午,灑滿陽光的二經二小學報告廳里一片歡聲笑語,四年六班的沈琪皓與來自新疆石河子二十一中五年三班的馬景濤在“結對子”儀式上相識,他倆一樣高,一樣胖胖的,都很愛笑,一見面兩人就來個熱情擁抱。
擔心馬景濤在陌生環境里不自在,沈琪皓還邀請了學校的兩個同學一起住進了他家。他們一起看書、一起玩兒游戲、一起擺搞怪的造型照相,彼此謙讓有禮,歡笑聲此起彼伏,之前的那些擔心和顧慮都煙消云散了。
沈琪皓沒有兄弟姐妹,也許是平時比較孤單,所以馬景濤的到來,他忙前忙后,特別開心。隨著話題越聊越多,兩人愈加投緣,沈琪皓不但透露了和外人都不說的心里話,還“掏”出了許多煩惱和秘密。傾聽不只是豎起耳朵那么簡單,更要求心靈同樣真誠。馬景濤愿意傾聽,還幫他分憂解難。說來也怪,爸爸媽媽引經據典地灌輸道理,不大受用,而長自己一歲的馬景濤搬出“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倒十分給力。作為回報,沈琪皓找出了所有的毯子被子,把床鋪得舒舒服服,還多次醒來,幫馬景濤掖被子。兄弟情深,不過如此!
這一晚,爸爸媽媽一邊做著后勤保障工作,一邊享受著 “二胎夢”的幸福。因為媽媽一直夢想給沈琪皓添個弟弟,陪著他一起成長。所以,當看到眼前與兒子性情相投的馬景濤,仿佛那個夢就在眼前——雖然沒有血緣關系,沒有養育的過程,但希望給予的愛是一樣的。
第二天,媽媽帶他們坐著觀光車游覽了沈陽的風貌,逛了商場,吃了披薩,又去看了電影。被愛的溫暖重重包裹著,馬景濤質樸的面龐上始終掛著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真誠笑容——這個有心的男孩兒在吃飯時幫著沈琪皓夾菜,和沈琪皓一起幫爸爸按摩,一起幫媽媽收拾屋子……他的心已被悄悄地“偷走”。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要是能多住幾天就好了。”這是送別馬景濤時,沈琪皓全家人的想法。在分別的時候,小哥倆緊緊擁抱在一起,馬景濤的眼淚不受控制。
沈琪皓忍住沒哭。但回家給馬景濤打電話時,沈琪皓還是因為想念哭了,那種離別的憂傷,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爸爸安慰沈琪皓說:“雖然不能見面,但有個遠方的朋友可以想念,也是件美好的事呀!”
現在網絡通信發達,幾千公里的距離仿佛一下子被縮短了。馬景濤剛下飛機,就收到沈琪皓發來的真情告白:馬景濤,你好!很高興有緣認識你。雖然我們只相聚了短短三天的時間,但你的純樸、善良,給我們全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美好的回憶!以后我會到新疆看你,到你家做客,我們永遠是好兄弟!緊接著,馬景濤用“視頻聊天”帶著沈琪皓來了一次新疆“微旅行”。
過年的時候,馬景濤的爸爸寄來了新疆特產,并發來微信問候:尊敬的沈琪皓的爸爸媽媽,你們好!首先,我要代表全家向你們表示衷心地感謝。在活動中馬景濤有幸結識了你們這么熱情、善良的一家人,雖然在你們家只住了兩天一夜,但是你們營造的親情氛圍讓他溫暖一輩子!我們雖然相隔千里之遠,但我能體會到那種沒有血緣的親情。我希望沈琪皓和馬景濤這兩個孩子能夠長期地友好下去,我們兩家人也會像親人一樣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