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唐煜楠
眾所周知,環境成就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依托于環境,由此出現了環境藝術設計這個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屬于建筑設計類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園林和建筑企業,具有造景設計與園林設計、園林管理和園林生態學等方面的能力,牢固掌握城市園林文化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從事城市園林設計、管理、經營、銷售及生產等工作的高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二十世紀中期,環境藝術設計在歐美等國家逐漸受到重視,是隨著工業和商品經濟一起發展起來的,是科學、文化、藝術和經濟相互結合的產物。在此之前,環境藝術設計在人們眼中只具有審美功能,但二十世紀中期以后,環境藝術設計增加了實用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藝術的交流,環境藝術設計雖然在我國發展也非常迅速,但是目前此類專業發展不足,存在多種問題。在此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坊的幾位作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研究,編寫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一書。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 從研究體系上看,邏輯完整,具有理論性
環境藝術設計涉及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建筑設計等廣泛的設計領域,所以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應用涉及內容繁多。《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一書先是從觀念上進行探索,幾個學者既明確分工研究,又總體上協同統籌規劃。鄭曙暢介紹了環境藝術實驗教學研究,馬清運講述建筑作為參與性社會實踐,王瑤詳細解說日中佛寺建筑與自然的比較研究,化勇則從場地閱讀看景觀設計教學實踐,鐘云燕談論室內陳設的人性化設計,劉卉詳細講解環境藝術在影視場景中的作用,孫瑁則把目光放在室內設計中的意象和意境創造。作者接下來對課程進行研究,思考環境意識設計的改革,認為此學科是21世紀中國最具挑戰性的學科,并且告訴我們,在建筑、環境設計之前,學會提問題是尤其重要的。設計創造需要環境,李錦林告訴我們要學會在有限條件下對環境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探索。整本書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進行思考,對環境藝術“實務”設計教學體系進行研究,對新辦應用型本科環藝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方式進行探索。此書還介紹了工作室機制與設計教學、建筑模型制作工藝的實訓教學和思考模式、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虛擬現實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并提出了創新型實踐性教學方法。該書整個理論體系環環相扣,邏輯鏈完整,讓讀者可以充分理解與運用。
二、 從具體內容上看,涉及內容全面,具有實踐性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發展,當今眾多粗放型行業也逐漸走向系統化和規范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需求逐漸增大,對專業設計人才的需求也呈井噴態勢。因此,如何加強對設計人才的培養就成為了該專業領域越來越重要的課題。這就要求通過改革教育模式,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人才培養離不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這類內容豐富、全面,且兼具實踐性的好教材。在此書的最后一章,作者進行案例分析,對多維展示空間的塑造進行介紹,對環境藝術中導向系統設計原則及案例進行分析,展示室內設計實踐教學案例,介紹低能耗景觀(錦繡山莊度假村)的設計策略,還從重慶三峽廣場看場所精神等。此書還強調“討論”在教學模式中的重要性,提倡加強學生課題訓練的合作,強調團隊精神的鍛煉。該書面向時代,面向實踐,讀者可以在豐富的內容中找到環境藝術設計的魅力,也可以解決自己在實踐操作中的困惑。
總而言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是教育部藝術設計專業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優秀成果匯集,它集中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研究的核心成果,并容納了國外環境藝術設計界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注重對前沿設計觀念的整體分析,以及對具體案例的詳盡闡釋。該書融合了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韓國慶熙大學等院校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研究的理論成果與設計作品。該書從實踐到理論,從課程設置到一線教學,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到分支學科,從國內到國際的教學與研究現狀,都做了詳盡深入論述,全面展現了當下環境藝術教學與研究的成果。該書適用于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學術文獻,也是本專業的學習者和從業者必備的參考書。
(第一作者系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第二作者系重慶大學藝術學院14級設計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