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
茶是什么?這個問題是不用回答的。別說在中國,就是整個地球上,不知道茶的人都已經越來越少了。但不知道陸羽的人卻一定很多,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喝茶這件事,不論是作為一種保健方式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都與陸羽密不可分,因為在茶的發展過程中,作用最大的人就是陸羽。所以他被稱為“茶圣”。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圣的都是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比如詩圣杜甫、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醫圣張仲景、史圣司馬遷等等。看到這些名字,大家就會感覺到這位陸羽先生絕對不一般??梢哉f,茶學就是陸羽開創的。代表陸羽茶學成就的是他的著作《茶經》——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稱為茶葉百科全書。
茶的歷史悠久。關于茶的起源,說法很多,甚至可以追溯到神農氏嘗百草那個時期。但在唐朝的陸羽之前,還沒有“茶”這個字。之前表示茶的是“荼”。荼是味道苦的植物。茶也是苦的,但加工成茶葉卻有撲鼻的香氣。于是陸羽先生大筆一揮,把“荼”字去掉了一個橫,來專門表示好喝的茶葉。而那個荼字,就讓它代表那些又苦又不好喝的植物去吧。
陸羽長期進行茶學方面的調查研究,而且研究得非常全面。我們要喝一杯茶的話,首先得有茶葉。茶葉是怎么來的呢?當然是茶樹上長出來的。從茶樹到茶水中間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對,陸羽就是研究整個過程的。他熟悉茶樹的栽培、育種,精于茶葉的采摘、制作,并且在對水和茶的鑒定、分級以及茶的烹煮、飲用上造詣精深。
用什么樣的水、什么樣的茶具,怎么樣來喝,都會有味道的優劣,都有一套理論。這里面的學問太大了,陸羽的學問也太大了。據記載,陸羽連水是從哪里打回來的都能喝出來。當時的名士更是以能喝到陸羽親手烹煮的茶水為榮。
陸羽煮的茶最好喝是毫無疑問的,但大家對陸羽趨之若鶩,如果僅僅理解為他們喜好這口兒,就太看不起大唐的名士們了。陸羽除了茶煮得好之外,談吐特別幽默詼諧,并且注重禮節。最重要的是,陸羽十分博學。
陸羽是中唐詩人,精于文學、史學、小學。這個小學不是我們小學生的小學,而是指中國傳統語文學,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學、研究字音的音韻學和解釋字義的訓詁學。此外,在書法、旅游和地理學方面,陸羽也算得上是專家——真是一位標準的國學大師呀!
這么厲害的陸羽大師一定出身名門吧?但實際上,陸羽連出身寒門、草根都算不上,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門、沒有根——他是年幼時被一位老和尚從路邊撿回廟里的。
傳說當時有名的智積禪師在竟陵(今湖北天門)的一個寺院任住持時,在路邊領回了被遺棄的三歲孩子陸羽。也有一種說法是智積路過一座小石橋時,聽到橋下大雁哀鳴,發現群雁正在用翅膀為一個出生不久的棄嬰御寒,于是把他抱了回去(現在天門市那里還有古雁橋和雁叫街)。
不管是三歲還是剛出生就被遺棄,都是很可憐的,但更可憐的是這個小生命還有缺陷。陸羽在自傳中就自嘲過自己容貌奇丑并有嚴重的口吃。因為孩子太小,寺廟不易喂養,智積就把他寄養在一位李先生家里。李先生給他起了名字,叫李疾,字季疵。季是排行用的(伯仲叔季,季最小),倒也罷了,疾和疵是真不好聽(哪怕叫棄疾、去病也行)??梢娝纳砣毕菔呛苊黠@的。
幸運的是,這位李先生很有學問。他的小女兒李冶與陸羽年齡相仿,后來成為唐代四大女詩人之首。小陸羽能在李先生的教育下成長非常受益,但在他七八歲的時候,李先生全家離開了竟陵,他只好又回到了智積身邊。
又過了兩年,開始懂事的季疵令智積十分疼愛,于是又給他重新起了名字。智積出家前姓陸,又從《易》中摘句子“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給他起名叫陸羽、字鴻漸。鴻就是大雁,漸是漸漸起飛的意思,是希望他像大雁那樣羽翼翩翩、循序漸進地振翅高飛。智積發現陸羽聰明好學,又把他送到天門山一位老夫子門下苦學七年。
學業有成后,陸羽在智積的熏陶下喜歡上了茶學,他開始到江南一帶游歷,一面四處拜訪名士學習各種知識,一面考察茶樹種植、飲用等學問。終于成為一代大師,一直活到70多歲。
【一個口吃的丑孩子成長為一位幽默、儒雅的名士,一個孤兒成長為一代國學大師。陸羽人生的成功,一方面是因為遇到了智積這樣的好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自身的優秀品質。他樂觀、自信、勤奮好學又不怕吃苦,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知識鏈接——中國六大茶類
中國茶類的劃分有多種方法,根據制作方法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微發酵)、黃茶(輕發酵)、青茶(烏龍茶、半發酵)、黑茶(后發酵)、紅茶(全發酵)。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茶湯也由綠向黃綠、黃、青褐、紅褐色漸變。關于喝茶,有“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的講究。
(責任編輯 趙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