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筆
摘要:自從高校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情況嚴重。 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引導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淺析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教育方案。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自主創業;創業意向
創業意向是自主創業的根本。 大學生擁有高水平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是國家創新發展的主要群體。大學生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素質,是國家創新發展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創業意向在某些方面也代表了國家的創業水平。 但在現階段,中國大學生創業意愿偏低,從事創業活動的大學生比例偏低,不利于形成新一代“公益創業” 革新”。
1、如何引導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
1.1 創業環境是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外部因素和各種因素的綜合。 一般來說,通過信息技術的分類,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兩個主要部分。 外部環境主要有學校的扶持,社會的認可,市場的需求包括高校,以及政府政策上的照顧。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專業素質,社會關系和大學生綜合素質。 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就可以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幾率可以提高很多。
1.2 創業能力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體現,創業意向是大學生創業的特殊資本,決定了大學生成敗失敗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越高,企業家意志就越強。目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主要包括市場預測能力,產品與服務發展與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管理與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一個好的大學生創業者必須具有市場敏感性,有能力準確預測市場,擅長捕捉市場上的短暫機會開始業務。大學生創業者也應該具備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只有系統而科學的創新,大學生才能成功,創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大學生 創業者在創業期都要面對團隊相互協作的問題,因為這是團隊才能成功的社會,單打獨頭已經過時了。大學生努力提升自己的本身能力,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來解決創業期面對的各種問題,因此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大學生的創業工作不能與社會交往分離,通過社會互動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減少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過程,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處理社區,公共,上游企業,下游廠商和客戶,成本,有助于獲得大學生創業的經濟效益,也提高了大學生創業意愿。
1.3 創業氛圍是社會共識與價值觀的融合,也是創業初期制定創業目的和制度基礎。創業氛圍是創業者價值相同的體現,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感,也是企業目的和創業制度構建等一系列因素的體現于互相融合。大學生創業意向可以形成強大的創業氛圍和社會企業家精神意識,這將鼓勵學生開始創業的創新和探索,這種氣氛將給予成功者的好評,和對失敗者的鼓勵,這將大大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環境有利于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和積極性的發揮。大學生創業氛圍的出現將產生大學生的集體效應和創業活動。這將導致大學生過程中的交易風險降低在促進大學生提高同志入學意愿的同時,大力發展成功。
2、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提升方式
2.1 建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為大學生創業目標,專業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三個一起通過義務課程,選修自習課和創業老師的單獨輔導方式,使創業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個獨立的課程教育。設立專門的創業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管理,公關,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不定期開展創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活動,比如:參觀創業成功者的公司,邀請成功者進行心得分析,從而提升各位創業者的專項技能的提升以及創業心態的擺正。
2.2各高校建立大學生創業就業扶持園,讓大學生進行創業的實踐,學校進行招商引資來為學生創業的啟動資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業種類的多樣化,努力讓學生表現自己獨特的創業思維。為大學生創造基礎,通過生產,學習,研究之路,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要創造以及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氛圍,例如通過定期創業計劃的競賽,讓學生參與企業家教育深入分析創業機會,全面了解業務流程,從而加強自身創業過程中的個人控制。鼓勵學生主動發展,主動尋求自己的實際活動,如夏季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在學校工作等。
2.3加強社會實踐教學環節分析表明,近年來社會實踐中的創業愿望更加激烈,所以我相信我們可以加強教學環節的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愿望。筆者提出“政府 - 學校 - 企業”的實踐。創業教育的實踐是以學校的聯系,政府為動力,以企業為實施創業教育實踐的平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可以在學校的幫助下,先進入企業進行學習與觀摩,從而學習企業的管理方式與企業文化,為后期的大學生創業打下一定的基礎。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大學生純粹理論的純粹觀念,為其強大的創業意愿做出貢獻。
2.4擴大大學生支援范圍,在畢業后兩年內為大學生制定創業政策扶持政策,大學生畢業后兩年沒有任何商業政策支持。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想要在兩年以后工作,積累一定的經驗,資源,然后開始創業,那么風險投資將不再享受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應調整創業支持政策,擴大對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支持范圍。應限于畢業時間,鼓勵所有大學生開展業務,給予簡化審批流程,業務項目指導等非財務支持。對于大學生機會主義的企業家,國家可以根據畢業時間和項目技術含量,給不同的風險投資,稅收減免等支持,鼓勵大學生進行機會主義的創業。
3結論
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比較具體,對其他企業家來說,是一定的特殊,其教育環境更加深刻。創業是大學生創業的前提,創業能力是大學生成功的關鍵。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圖,提高企業家的創業能力,高校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建立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基地,大學生可以開展自己的事業。
參考文獻:
[1]段利民,杜躍平.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兼對GEM模型的再檢驗[J].技術經濟,2012(10):64-71
[2]蔡莉,崔啟國,史琳.創業環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50-56
[3]熊彤,熊國鉞.基于激活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創業教育探討[J].教育學術月刊,2011(6)47-49. [4]楊帆,張楠楠.關于大學生網上開店的理性思考——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1):7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