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更新英語教學理念,利用項目式學習方式的優勢,充分利用課堂和課外時間,借助大學英語教學資源開展專業英語教學,使學生在應用中學習,提高專業英語聽、說、讀、寫技能,深入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更好地發揮專業英語作為國際專業知識傳播與信息傳遞媒介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項目式學習方式 專業英語教學
一.大學英語專業化教學實施的必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浪潮的猛烈沖擊下,語言全球化的趨向也越來越明顯,英語幾乎成了大多數非英語國家的第一外語。我國英語基礎教育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畢業一直持續九年,并且在高校非英語專業開設公共英語課,使英語學習在高等教育階段繼續進行,但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遇到了嚴峻的挑戰。
1.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所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內容陳舊、單一、更新緩慢。本校十幾年來一直在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書中所談及的最先進的一些設備如:“傳真機”、“無繩電話”、“數碼相機”等,在今天的學生看來簡直就是古董;在互聯網加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快捷地獲取大量信息,而大學英語課本內容滯后、過于大眾化,學生對課本內容的學習也就不感興趣。
隨著高校入學新生英語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數學生不需要進行大學階段公共英語的學習,就可以順利通過國家的四級甚至六級英語考試,而大學英語教師講課還是以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為主,還在講解課本中出現的詞、句,也就是還沒有脫離基礎英語教學的模式,這顯然已不能滿足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
因此,現在的大學英語教學狀況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認為英語課可有可無,而間接結果就是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前景堪憂。
2.重新認識語言本體、更新語言教學理念
從語言存在論的視角來看,語言是人類思維的主要載體,要想了解一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就要先了解它的語言,這時的英語學習任務應該是通過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包括文學、藝術、經濟、法律、科技等,去探討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他們的新知識、新技能,從更高層次上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
相應的,我們的教學理念要有所改變,讓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像英美文學專業的學生學習英語文學原著那樣去閱讀自己專業的英語文獻著作,使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用英語和國外的同行進行合作交流,這種專業化的英語教學還可以喚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激情,畢竟,這些學習內容都是和自己未來的工作息息相關的。
3.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從目前關于專業英語教學研究的文獻來看,從事專業英語教學的主要還是英語專業教師,他們對英語語言精通但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有些大學引進博士或海歸派專業人士,他們可以熟練的進行雙語教學,但是非重點大學沒有這樣的師資,雙語教學不能普及;雙語教學訓練的是學生對專業英語的輸入,也就是能夠聽懂、讀懂,但輸出尚有欠缺,也就是對于“說”和“寫”缺乏系統的訓練,不能算是真正的專業英語教學。
在周奇的調查中,教師和學生提出了對專業英語教學的相關要求:
1)聽說環節有待加強;2)課程內容不豐富,專業知識太少,應改為必修課;3)增加案例分析環節;4)考核形式靈活點;5)進行教學方法培訓,和英語教師共同授課。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把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是一項有意義的教學改革,但改革實施的有力保障是要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項目式學習方式在大學英語專業化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式學習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它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1.項目式學習方式在大學英語專業化教學中的優勢
(1)項目式學習強調的是解決真實性問題,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解決專業英語教材內容陳舊、單一、更新緩慢的缺點;
(2)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學生是問題與知識的發現者,老師只是起引導作用,不同的問題求助不同的教師,在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
(3)項目式學習的整體教學架構——學生提出問題、精練問題、討論、假設、計劃、實驗(閱讀)、搜集整理數據、得出結論、交流展示成果、提出新問題、完成最終作品——是對語言的有意義的使用,并且盡量要使用英語,在搜集所需的英文材料的時候,進行大量閱讀;在編寫項目報告及個人總結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寫作技能;項目展示可以提升口語;通過聆聽其他小組的陳述,又能夠訓練聽力,這一過程兼顧專業英語學習的輸入和輸出,彌補了雙語教學的缺陷;
(4)項目式學習還強調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老師利用少部分時間講解基本知識,課后學生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要進行調查、實踐、文獻閱讀、資料收集整理等,這一過程會使學生對和問題相關的知識有更多涉及,并把英語作為一種工具對自己的專業進行研究。
2.項目式學習方式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教學設計
本文認為專業化英語教學比較適合在第三、四學期開展,按照大學英語教學計劃,一學期十六周,每周四課時,可以設計四個項目。
項目內容包括:課本內容學習、摘要寫作、中外專業研究和學習情況調查對比、案例分析(可以根據專業特點進行調整)。每個項目側重點不同,可根據各項目內容特點分配時間。
(2)項目實施
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5—8組,這里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組織聯絡能力的強弱、吃苦耐勞的程度等,分組應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經過一年的相處,學生應該互相有所了解,推選或競選組長、組長分配組員是一個考驗學生人際關系、團隊協調能力以及是否能夠知人善任的過程。一旦分組確定,各小組就要一起完成這一學期的所有項目,并且最終的成績評定是以小組的總體表現作為基礎。endprint
步驟一:開題。各小組制定方案,確定項目目標、實施步驟、任務分配等,并且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對展示情況進行記錄,并跟蹤調查完成情況,為最后的評價作好準備。
步驟二:研究。為了完成項目目標,各小組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資料收集、實地調查或網絡調查統計、和教師進行溝通咨詢,獲取信息,形成小組報告。教師通過面談、書面形式或網絡媒體對學生的階段性工作進行檢查、督促。
步驟三:展示。各小組把自己的研究結果以PPT、網頁等形式展示出來,并進行講解,其它小組可以提出疑問,有不同意見也可以進行當場辯論。教師記錄學生的表現情況,為評價做準備。
步驟四:評價。學生寫一份幾百字的書面總結,也可以在課堂上做演講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打分,再結合平時教師對學生表現的記錄以及小組整體表現,綜合評分。
3.基本要求
(1)項目實施的所有步驟都盡量用英語來完成。在調查、閱讀、討論、演示、評價等所有過程中,學生都要用英語來完成任務,學生的英語使用水平一定參差不齊,但重要的是師生共同營造英語情境,全面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2)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協同工作。英語教師主要指導督促詞匯的學習、記憶,對句型、句式進行解讀,專業教師對專業問題進行解答;對于評價環節,英語教師主要針對學生英語使用情況進行打分,專業教師主要針對學生問題解決的情況給予評價;在研究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和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進行溝通。
(3)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每周四課時的課堂時間根本無法保證學生掌握專業英語,大量的學習要在課外進行。項目式學習方式迫使學生在課外進行調查、翻閱、整理、撰寫,這種帶著任務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減少對手機、電腦等媒體的依賴。
參考文獻
[1]張杰.公共英語教學的專業化與專業英語教學的公共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1).28-31.
[2]周奇、朱林菲.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4,(1):102-107.
[3]王勃然.網絡環境下項目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68-172.
(作者介紹:楊中原,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漢對比語言學、英語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