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曉林+陳陽森+王爽
[摘 要]隨著經濟環境的日趨復雜,內部審計單純的以評價與監督為核心的內部職能,受到了來自社會和政府等外部審計的巨大沖擊,逐漸呈現出邊緣化趨勢。對內部審計的邊緣化趨勢進行分析,闡述了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含義與優勢特征,并提出增值型內部審計價值實現的對策建議:評價及測試內部管理控制效果,監控企業高風險環節,完善企業治理手段。
[關鍵詞]內部審計;增值性內部審計;價值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7-0159-02
一、引言
《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將內部審計定義為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目標。但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景及企業組織自身的客觀需要來看,內部審計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差、內部審計法制不健全、內審人員職業勝任能力不足、準入門檻低等。傳統的內部審計定位于監督評價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有一定局限性,加之在企業中定位不明確,使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的作用顯得可有可無,有逐漸邊緣化的趨勢。增值型內部審計則為內部審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基于公司治理、強調價值增值的新型審計已成為重塑內部審計地位,促進內部審計價值回歸的必然選擇。
二、內部審計的邊緣化趨勢
由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經歷了財務導向、管理導向、風險導向三個發展階段,我國內部審計的轉型也在不斷進行。這些變化與發展是必要的,但其中顯現出的問題卻值得思考,這些問題使內部審計不能完全的發揮效應。
(一)內部審計人員自我定位不清晰
內部審計人員對自己在組織中究竟是何定位并不清楚,監督者、管理者以及提供咨詢的服務者等尚無準確區分。在審計外包業務的開展中,內部審計只是提供基本的資料,并未發生實質性的作用;外部審計能夠給內部審計提供更多組織不能提供的服務,例如注冊會計師審計提供的鑒證服務,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更廣闊、更專業得內部管理咨詢服務等,這些都擠占了內部審計的生存的空間。內部審計人員不能明確自我定位、發揮出自身獨特的價值,每一項工作都可能被別的部門及人員取代,陷入尷尬的境地。
(二)內部審計職能發揮存在局限
傳統的內部審計更加注重監督和評價職能,以內部控制為基礎,但實際上企業組織的發展需求已不再僅僅滿足于監督和評價,更加注重的是在管理上能夠給予意見和指導,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目標。因此,以管理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強調了咨詢和確認的職責,從內部審計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內部審計正在逐步弱化基本的財務審計職能,更加強調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意見支持,內部審計的確認職能就無法更好地發揮作用。咨詢職能方面,由于外部審計尤其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介入,會計師事務所業務不斷拓展,可以提供全面系統的咨詢服務,大的企業也更愿意選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更為專業的指導,這也使得內部審計的咨詢作用發揮有限。無論是在咨詢職能,還是在確認職能方面,受制于外在情況及自身定位模糊等主客觀因素,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三、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含義與優勢特征
(一)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含義
增值即為價值的提升,增值型內部審計就是旨在實現企業價值提升的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中新的理念。雖然對增值型內部審計并未形成統一的論斷,但在增值型內審促進企業治理、風險管理控制及完善內部管理、實現企業最高價值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達成了統一的認識。
增值型內審中的價值可以分為為企業帶來的價值、自身的價值以及發現問題后提出整改措施的企業增加價值。在企業治理中的價值可以分為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顯性價值是指內部審計降低企業組織風險、提供生產決策建議、促進企業管理等直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隱性價值指內部審計職責明確、定位清晰、減少審計成本,提升內部審計自身價值,從而為企業帶來的間接價值。
(二)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優勢特征
1.增值型內部審計對象定位明確,關注高風險點,避免所有方面均參與其中,卻不發揮主導作用,節約審計成本,減少審計資源的浪費。
2.增值型內部審計注重參與式的審計。審計方與被審計方共同參與。審計部門主動發現問題、預防問題,由事后審計變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審計。被審計人員也要參與到審計當中,積極主動配合內部審計的工作。
3.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最終目標就是增加企業價值,這一宏觀準確的定位是內部審計開展工作的基礎及方向,并且與企業組織目標一致。
4.增值型內部審計涉及范圍廣。在傳統審計范圍基礎上,拓展到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以及企業治理方面。涉及到增加企業價值的項目,并且一經確定立項,增值型內部審計會以最低的審計成本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
總體來說,增值型內部審計就是以增加企業價值為最終目標,激發調動各方參與內部審計工作,優化審計結構,有效利用審計資源,以最小的審計成本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增值。
四、實現增值型內部審計價值的對策建議
(一)評價及測試內部管理控制效果
增值型內部審計并不是關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而是全面評價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的每一個環節,發現存在漏洞的環節,分析漏洞產生的原因,評估其影響,并根據具體的問題尋找解決對策,達到內控整改的目的,挽回損失并預防損失的發生。增值型內部審計與企業內部管理控制之間關系密切,是增加企業價值的兩個方面,共同保障著企業價值的增值。從某一方面來說,監督本身也是控制的一部分,內部審計也是內部控制的主要構成部分,引導著內部控制更好地發揮作用,抵御來自組織內外的風險,并更正存在風險的地方,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內部審計價值的體現,也是新的控制理念的體現。endprint
(二)監控企業高風險環節
增值型內部審計以企業生產經營流程為依托,對存在風險點的環節全面監管,并著重監控高風險點環節。整理企業流程管理體系,尋找薄弱及漏洞環節,確定產生風險的要素,分析其原因,并提前制定詳盡的風險預防及應對方案,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所帶來損失進行預先的估計,從而根據結果修改應對方案,降低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或在損失發生時將損失降至最低。不難看出,在整個風險管理規避的過程中,內部審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完善的風險規避框架在應對風險減少損失是內部審計價值的體現。
(三)完善企業管理手段
增值型內部審計已全面的融入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它所涉及的范疇已不再局限于企業高層,而是已經擴大到了企業的各個層級,與企業的管理密不可分。增值型內部審計與企業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互相促進,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在企業管理的前提下,增值型內部審計能夠保障最大限度的增加企業價值,反之,內審機制也為保證治理成效、完善治理體系奠定基礎。雙方的融合貫通,推動了企業價值的增加。與此同時,在這一關系下,內部審計人員可以確立自己的權威性,確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專家身份,可以是內部控制的專家或風險管理的專家,從事更高層次的咨詢服務,認可度和接受度更高。
總體來說,在現代社會中,內部審計發展面臨著多種多樣的考驗。受企業組織機構設置及獨立性的影響,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的地位本就不高,加之傳統內部審計人員定位模糊,內部審計職能發揮不完善,使內部審計機構及審計人員處于不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辦的境地當中,這些均阻礙著內部審計的發展。增值型內部審計定位準確清晰,與企業治理結合提升企業價值,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從而實現內部審計價值的回歸,提升內部審計地位。
[參考文獻]
[1]馮均科.內部審計發展:邊緣化還是回歸?[J].審計研究,2013(2):52-57.
[2]鄒玉瀅.我國增值型內部審計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3.
[3]楊建,宋冬梅,耿敏.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框架與相關問題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5(8):56-59.
[4]王兵,劉力云.中國內部審計需求調查與發展方略[J].會計研究,2015(02):73-78,94.
[5]鄭石橋,李嫻嫻.增值型內部審計:理論框架和例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7(5):131-137.
(責任編輯:顧曉濱 劉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