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華
中生物學要關注學生生物學知識和技能、學習生物課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這一目標的實現主要應通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才能真正達到。國家課程標準使傳統的生物學教學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生物學的評價隨之發生變化。如何在課程改革中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就初中生物課程改革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談幾點拙見。
1 教師要改變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
過去的教學評價熱衷于排名次、爭高分,過分注重甄別與選拔,過分注重終結性評價。而新課程評價的宗旨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的趨勢,不能以一份試卷的分數下結論;應發揮評價過程中的激勵作用,而不是甄別與淘汰;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而不是教師一個人說了算,要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
2 教師要改變教育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即要從過分強調量化逐步轉向關注質的分析與把握。注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2.1 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定量評價。課程改革不是放棄基礎知識與技能,而是刪去傳統生物學教學大綱,“繁難多舊”的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所有初中學生經過努力都可以達到的,必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是生物科學素養的載體,是作為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知識。對這方面的評價,以市統一的結業成績為準。
2.2學習過程與學習能力的定性評價.⑴ 檔案袋評價;將學生平時的實驗報告收集的資料、制作的手抄報、練習冊的作業等收入到學生的檔案袋中,作為衡量學習態度與能力的一項指標,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主要由教師評定出A、B、C三個等級。⑵ 小組的評價;在班級內組成四人合作學習小組。每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時,四位同學輪流承擔小組長、設計、收集資料、觀察、記錄、完成實驗報告等任務。活動完畢時,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大家進行自評與互評,并記錄在“合作學習小組評價表上”中。在學期末將小組的評價進行匯總,由小組同學互評出總評的等級。這樣的評價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地優勢和不足,是自我反饋、互相學習的過程。⑶ 教師的評價;根據學生學習發展的過程,在第一學期末由教師提供四個課題,學生任選一個課題,課后獨立完成,目的是讓學生能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第二學期初,根據第二學期“生物圈中的人”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在“提出問題”這方面明顯薄弱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自己提出問題、制定實驗方案,但不要求具體實施,只要求所提出的問題及制定的方案新穎、獨特、有創新精神,并有一定的科學性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想象能力、求異思維及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完成課程標準提出的“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目標打下基礎。學生依據自己提出的問題,課后完成實驗設計報告。依據學生提出的實驗設計報告,由教師評定等級。
2.3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評價。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可以綜合評價。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重點考察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遵紀守法、關心集體、保護環境、自尊、自信、勤奮等。還要考察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學習態度、事實求是的科學精神,能否體驗成功的愉悅,能否積極樂觀地對待生物課探究中遇到地困難和失敗。即從過去過分關注學業成績逐步轉向對綜合素質的考查,并作為嘉獎分數計入到定量評價的成績中。由于家長的觀念還是看重分數,所以這部分分數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此項目中,要求學生自我反省、回顧,將自己本學期內哪些出色的表現寫出來。“出色表現”可界定為大多數同學平時沒有積極做到的,如上課積極發言,敢于提出問題,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積極查找收集各種學習資料,在小組的活動中經常能提出新穎的有建設性的意見等,總加分10分。在這個項目中,學生可以反省一學期來的表現,肯定自己的優點,認識不足,為今后的學習指明了方向。此項評價運用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能力。可以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對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這種評價也可以使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看到希望。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如何構建真正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發現、探討、改進、提高。只有構建起真正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課程改革才能成功,我國的基礎教育才會有質的飛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