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數字化貨幣"在交易中的廣泛運用,是信息化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必然趨勢。從目前各種互聯網支付平臺實際使用款項劃轉的實踐上看,非現金交易已經沒有技術障礙,為"數字化貨幣"的發行提供了參考,但在發行摸式和管理機制方面作者對此提出一些觀點和構想僅供參考。
關鍵詞:概念 趨勢 構想 建議
一、概念及特征
數字化貨幣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但它是一種數字形態,個人通過密碼、證書持有。從廣義來看,數字貨幣就是一種電子貨幣,與網絡技術緊密相關,具有支付和流通屬性,可以作為紙幣的替代品。目前最有名的數字貨幣當屬比特幣,但它屬于私人數字貨幣,沒有國家信用背書,并不是真正的貨幣。而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則是真正的貨幣。
二、“數字化貨幣”發行的必然性
(一)支付結算方式多樣化為數字貨幣誕生創造了條件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人們越來越習慣網上銀行、支付寶、微信等線上支付方式,在中國這個龐大的用戶群體為數字貨幣的誕生和運用奠定了技術基礎和應用氛圍。
(二)虛擬貨幣對主權貨幣的沖擊
近來,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大量出現,主權貨幣使用量逐漸下降,政府通過主權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減弱,不利于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另外,通過私人數字貨幣交易逃避監管進行洗錢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不利于資本管制。
(三)從中央銀行的角度來看,發行數字貨幣還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以及回籠的高昂成本。
首先,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它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的發行以及流通帶來的高額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透明度,打擊偷稅漏稅等等。另一方面,在方便安全的基礎上,數字貨幣還能與其他支付工具實現無縫鏈接,進一步提升數字貨幣的實用性和生命力。其次,從發行的角度上來講,央行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拿到數據,這些數據甚至在成熟技術手段基礎上,可以自動測算,形成全民預算的體系。未來數字貨幣發行很有可能是市場化的發行,根據交易數據來決定發行數量。
三、我國目前發行“數字化貨幣”內部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化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尚不完善。數字化貨幣使用區塊鏈技術,而區塊鏈技術占用資源較多,無論是計算資源還是存儲資源,都應付不了當前的交易規模,使得數字貨幣的成本高于紙幣。
(二)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安全性不足。我國的法律、法規未對數字化貨幣發行及使用者制定相關的責權利規定,因數字貨幣的“留痕跡”和“可追溯”特性,能提升經濟交易活動透明度,但同時大量貨幣用戶信息也面臨泄露風險,如何在打擊違法犯罪時,保護用戶信息,也需加以考慮。
(三)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落后地區信息化程度較差,制約“數字化貨幣”發展。
由于我國城鄉差距和東西部差距較大,部分發達地區外部條件網絡、通訊、系統等軟硬件較完善,而落后地區外部環境達不到“數字化貨幣”使用的要求,并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制約數字化貨幣的全面發行。
四、發行模式設想與構想(實物現金與數字貨幣并存發行體制)
設想一:央行可根據社會商品交易部價值分配發行數字化貨幣與紙幣的比例,數字化貨幣可占發行基金70%,紙幣發行占30%,央行發行司統一加密將數字化貨幣儲備大數據集中總庫,各省設立二級數據支庫,地市級設立三級數據支庫,依據當地資金流量用加密(絕密級)系統調撥數字化貨幣到各數據支庫。商業銀行提前一周向當地人民銀行提出所需數字化貨幣的額度需求,人民銀行各數據支庫根據商業銀行在人行交存的準備金分配數字化貨幣與紙幣的調撥額度,以滿足資金的流轉需求。
設想二:央行數字貨幣將可能是涉及區塊鏈、移動支付、可信可控云計算、密碼算法、安全芯片等技術的本位幣,央行數字貨幣最終可形成一個大數據系統。
設想三:商業銀行將加密數字存儲于數字帳戶中并運行在特定數字貨幣網絡中,實現數字貨幣??蛻艨稍诠駟T機上提存數字化貨幣。社會公眾提存數字貨幣時,可以從銀行柜臺或者改造后的自助終端設備實現,也可以使用手機客戶端或者電腦登錄銀行機構網站,自行完成數字貨幣的存提。
設想四: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總體框架將根據目前人民幣管理原則,發行和回籠基于“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二元體系來完成,中央銀行負責數字貨幣的發行與驗證監測,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申請到數字貨幣后,直接面向社會,負責提供數字貨幣流通服務與應用生態體系構建服務。
設想五:未來央行數字貨幣體系將包括幾個主要構成要素:央行數字貨幣私有云、數字貨幣、數字貨幣發行庫、數字貨幣商業銀行庫、數字貨幣數字錢包、認證中心、完成權屬登記、大數據分析中心。央行的數字貨幣體系由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庫、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銀行庫和用戶端的數字個人帳戶組成。
設想六:資金從人員押運變成電子運送,節約調運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運送方式從以前人員押運送變成了電子運送,保存方式從央行的發行庫和銀行機構的業務庫變成了存儲數字貨幣的云計算空間,因此,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和回籠的費用成本及安全程度、效率會極大提高。
五、為發行“數字化貨幣”保駕護航幾點建議
(一)建議重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中對人民幣的定義為數字貨幣、紙幣和硬幣統稱為法定貨幣。其發行權由中國人民銀行行使,并對相關的定義做適當調整。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數字化貨幣、紙幣和硬幣(修改相關法規的定義),確保數字化貨幣的合法性。
(二)人民銀行作為發行權者,可以采用安全芯片為載體來保護密鑰和算法運算過程的安全。在保持實物現金發行的同時發行以加密算法為基礎的數字貨幣,M0的一部分由數字貨幣構成,為了充分保障數字貨幣的安全性,發行者發行回籠依照二元體系進行。
(三)通過立法確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職權,對現有數字貨幣進行界定與監管。貨幣是是商品交易媒介,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其核心職能。我國法律規定,貨幣的發行與流通由中央銀行發行與控制。數字貨幣作為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是貨幣制度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以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只能由中央銀行控制。國家應該盡快通過立法確立中央銀行發行與流通數字貨幣的地位。事實上也只能由中央銀行承擔,因為現有數字貨幣在幣價上波動較大,容易受到操控,安全和風控問題頻發,游離監管等問題都會對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害。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數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創新起到積極作用。雖然存在“偽貨幣”等諸多問題,但不能簡單地抑制,甚至取締。
(四)提升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擊。 2014年8月,國內山寨幣交易所比特兒遭到攻擊,被盜5000萬個NXT(未來幣),在和黑客談判之后,最終被黑客騙驅了110個比特幣,只要回了500萬個NXT幣,損失極為慘重。另外,火幣網的321事件和2014年11月期貨風波都造成了幣價出現大幅度波動。上述案例,警示我們提升區塊技術在網絡安全、業務處理性能、交易一致性等方面的能力,堵住安全漏洞,使整個交易數據更加安全可靠。同時,加強信息保護立法。加大對公民信息收集和安全存儲相關企業的監管力度,重罰非法獲取并倒賣用戶信息行為,保護數字貨幣用戶合法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