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藝瀕+劉丹
摘要: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指出,全面實施—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中國將逐步進入二孩時代。本文將對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社會影響做理論上的梳理和分析,以期能為更好的推進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二孩;社會問題;建議
一、前言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繼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完善,這是中央基于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全面二孩實施后,政策的影響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二、全面二孩政策提出的背景
(一)人口老齡化
從歷年人口統計數據來看,1979 年,我國的0-14 歲少兒的人口約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3;而2009年,該比例降到了1/5 以下。目前也只有約16.5%,與世界平均27%相比,差距較大。2015 年,我國20-34 歲年齡階段的青年人口為3.25 億,預計到2030 年將會降低到2.21 億人。目前,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2 億人,占全部人口總數的15.5%,預計在未來數十年里,我國60 歲及以上的人口平均年均凈增長600 萬-1200 萬左右。中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階段。人口老齡化必將帶來一些新的矛盾和壓力,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的壓力巨大;在建立滿足龐大老年人群需求的社會服務體系方面壓力巨大。全面實施二孩政策的提出,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
(二)生育觀念轉變
據《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總和生育率為1.18110,其中“城市”為0.88210,“鎮”為1.15340,“鄉村”為1.43755。即便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所說的“中國目前的實際總和生育率已降到1.6左右(估計值),比法國和英國還要低許多”,而2010年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5個孩子,發達國家為1.7個,欠發達國家為2.7個,最不發達國家為4.5個,扣除中國后的欠發達國家為3.1個。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確實要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低許多。中國目前呈現出一種低生育率,人口負增長的現象。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價值觀的轉變、教育和住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還會繼續不斷下降。
(三)勞動力的缺失
一個國家勞動力是否夠用,取決于該國的人口結構,也就是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工60歲,女工50歲,某些重體力工種,還可以提前五年退休,也就是男55歲,女45歲。把提前退休的計算在內,中國工人的平均退休年齡是53歲。中國人參加勞動的年齡,與國民受教育程度有關。目前中國已經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我國高級中學校是全日制,高中生沒辦法外出打工,在高中畢業以后才參加勞動,所以中國人的上班年齡是18歲。中國的勞動年齡是18歲到53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53%,這個比例還在迅速下降,到2020年,預計將會下降到50%。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既然已經非常低,勞動人口也不可能短時期內增加,中國社會的老齡化不可避免。不調整生育政策將進一步導致勞動力的減少,社會保障的壓力將越來越大,我國勞動力的可持續發展將出現問題。
三、二孩政策的實施對社會的影響
(一)學前及小學教育資源難以均衡
在我國教育資源存在不均衡的現象,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與一般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本文談的主要是幼兒及小學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目前,學前教育按相關的規定是劃片區入學和就近入學,不允許擇校。由于我國高質量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分散在不同的片區,有的片區少;有的片區多,導致發生在教育供給部門和教育需求者之間的優質教育機會的不對等現象。由于接受不同質量教育的學生面臨著不均等的成就機會,因此任何一位學生或家長都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女能成為優質教育機會的優先占有者,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拼命擠進優質學校和名校。
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會帶來學齡兒童人數的增長,使本來已經不均衡的學前及小學教育資源更加難以均衡。另外,目前優質學校和名校都有不成文的規定:一個家庭的一個子女入讀該校后,二孩如果想讀該校,必須是在一孩小學畢業以后。這給二孩家庭在享受學前教育資源的時候帶來了困擾。政府鼓勵家庭生育二孩,就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平衡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學前及小學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
(二)就業壓力的增加
近年來社會就業壓力突出,各種新聞媒體都在充斥著“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難”的字眼。將來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里就業壓力仍然是難以緩解。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就業壓力增大。但是隨著二孩政策中出生的嬰孩逐漸長大,到達勞動年齡的人口就會增多,而社會崗位是有限的,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帶來就業問題。我們應該抱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二孩成長的緩沖期內,思考如何面對由此帶來的就業壓力。繼續鼓勵大眾創業就業,開辟海外就業渠道,增加就業人員的勞動素質和勞動能力等。
(三)婦女權益的保障
全面放開二孩后,“生”還是“不生”、“要升職”還是“要生孩”的抉擇成為擺在符合條件的夫婦、尤其是女性面前的艱難抉擇。某晚報消息《女子懷二胎被要求“主動”辭職》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相關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并非個案。雖然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雇懷孕的女員工,但有些單位通過各種方式使懷孕的女員工感覺“待不下去”而“主動”辭職,還有一些單位為避免孕產期用工成本不愿招錄女性。這就使想就業、有職業發展愿望的女性難免對生育產生顧慮,特別是“生二孩”。
為了減輕職業母親生育小孩的后顧之憂,政府應適當承擔產假期間的用工成本,延長產假由政府買單。此外,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企業招工、女職工懷孕、男職工休產假等環節的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切實保障育齡婦女在就業等方面享受平等權利。
四、結束語
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是我國人口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紅利消失的重要舉措。政策制定好,還要執行好。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克服當前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但仍需繼續完善和調整全面二孩政策,更好的發揮政策利好作用。
參考文獻:
[1] 湯繼強.做好政策配套迎接“全面二孩”[J].瞭望,2015 (44).
[2]張麗萍.中國育齡人群二孩生育意愿與生育計劃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5(06).28
[3]周雪冰,姜念,張雪,等.“單獨二孩”政策開放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 中國市場,2015(19).
作者簡介:梁藝瀕(1983-),女,重慶江津人,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干事,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與學校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