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翠
摘要: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高校就業部門要以學生為本,按照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基本方法,做好就業教育、就業推薦、定向實習帶動就業、就業調研等工作。使就業工作符合學生的利益,將就業工作做到實處,提升就業指導與服務水平。
黨的十八大作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順應人民期盼,踐行黨的宗旨,是教育引導全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作為高校的就業工作部門,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我們也結合本職工作,對就業工作的“群眾路線”進行了深入思考,我們所面對的群眾就是學生,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就業指導,哪些就業信息是及時而有效的,學生的就業心理是怎樣的,如何提升就業服務水平等等。
一、開展全方位的就業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念
(一)通過就業指導教育培養學生的就業觀念
職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三年的高職學習時間轉瞬即逝,就業意識的培養和就業觀念的養成作為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職業生涯是非常重要的。就業指導教育在我校已經形成了涵蓋全部專業、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就業指導課程被列為公共必修課,就業指導講座有專業思想教育與就業形勢分析、實習前就業教育、優秀畢業生基層就業報告會、用人單位宣講會等等。但是如何讓就業指導更貼近實際,使課程內容按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優化重組,使就業信息更加及時是我們在下一步工作中應該改進的問題。
(二)以就業活動促進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
校園模擬招聘大賽和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作為我校就業活動的品牌,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每年通過系內初選、校級復賽、決賽,使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并且在河北省的同類大賽中屢獲佳績。學生們親身體驗現場求職的感受,從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職業,提升自我;能夠更好的定位自己,并結合自身能力為自己盡早的規劃就業方向與目標,更加現實的認識自己的前程發展和就業形勢,從而獲得更多的技巧去面對將來的就業壓力。在以后的就業工作中,如何開展有專業特點的就業活動,讓全部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就業活動,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三)針對學生實際問題進行職業咨詢與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面向全部,也面向個體,點面結合才起到良好效果。學校成立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心,每周四下午接受同學預約咨詢,從而使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大大加強了。但由于宣傳、場地等原因,就業咨詢的工作力度還有待加強。
二、做好就業推薦工作,為學生搭建廣闊平臺
現在的就業市場既是供需兩旺、又是供需兩難。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單位。就業平臺的搭建作為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種新的就業形勢下,必須依托市場調研,將就業推薦工作做細做實。
(一)全校動員,廣泛收集就業信息。
社會需求信息是畢業生落實就業單位的重要基礎,學校多渠道的廣泛收集需求信息,加強與用人單位、合作單位、優秀校友的聯系。通過與新老用人單位電話、傳真、信函、實地走訪等方式聯系,主動向用人單位收集需求信息,并發布畢業生信息,搶占“市場份額”。學校實行全員參與解決就業,鼓勵和發動全校教職工、畢業生及家長多方聯系用人單位,廣泛收集就業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信息服務。同時學校派人赴京津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參加當地所召開的醫學衛生專場人才招聘會,收集需求信息。
(二)克服困難,打造畢業生就業的綠色通道。
因為醫學院校學生有第三年不在校的特點,我們通過就業網站、就業博客、QQ群、就業宣傳欄等多形式建立畢業生就業網絡平臺,做好畢業生供求信息收集、發布工作,免費提供求職登記、政策咨詢、就業指導服務,免費為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提供需求信息登記,并與省畢業生就業網和有關高校網站鏈接,逐步建立統一的畢業生就業信息平臺。其次,構建困難畢業生和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服務的“綠色通道”,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畢業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崗位并有就業愿望的畢業生,在學校登記《未就業求職登記表》,優先推薦就業,協助辦理人事代理,免費進行職業資格培訓,享受就業優惠政策。
(三)舉辦校園招聘會,為畢業生就業搭建信息平臺。
每年舉行大型春季校園招聘會1次,專場招聘會30余場次,提供就業職位數2000余個,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搭建良好溝通平臺,向用人單位輸送更多高素質技能型的醫學人才。
(四)積極落實、推進國家就業政策,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國家出臺了多項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大學生到村任職計劃、“三支一扶”計劃、應屆畢業生預征入伍、大學生志愿者健康行動計劃等。為切實幫助我校畢業生及時了解政策、讀懂政策、用好政策,引導畢業生客觀、理性、辨證的認識當前就業形勢,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到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確立先就業、后擇業,勤奮創業的觀念,積極投身到基層建功立業。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欄、電話等多渠道向畢業生傳達各項就業政策,組織在基層就業的優秀畢業生代表走進校園宣講,以自身的事例鼓勵廣大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三、以實習帶動就業,確保學生高質量就業
學校根據醫學生的就業特點,提出讓學生在實習中實現就業的重要舉措,把學生的實習與就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實習帶動就業,建立穩定的定向實習基地。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摸索,我校逐漸形成了“以實習帶就業”的就業模式,并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和“練內功”三步走卓有成效的開辟就業市場,建立了一大批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目前,我校已與北京、天津、廣州、上海等60多家實習帶就業醫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輸送實習生1000余人,占當年實習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同時,我校不斷加強與醫院的溝通交流,建立定期回訪制度,及時將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到教學中,按照用人市場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出色表現,可提前被醫院留用,近年來留用率可達到75%以上。
四、做好就業調研,以調查數據指引就業工作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業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是否有效,不是自己說了算,領導、上級部門、用人單位的評價也都是考量的一個方面,主要還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說了算。為了了解學生的真實所想、所感,我校每年開展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就業質量跟蹤調查、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和社會人才需求調查等,依據社會崗位的用人需求以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的實際情況,形成年度調查報告。通過調研分析,掌握學生的就業狀況和心理,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及時地調整招生計劃、優化課程結構,指導各項就業工作。
鄧小平同志曾提出過“三個有利于”這個衡量各方面工作成敗的標準,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就業工作中,時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基本思想,時刻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使“群眾路線”得到更有效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熊自牧,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與發展(J),學習時報,2013年7月2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