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前提。因此,要切實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健康教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針對學生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階段進行專題的心理輔導。同時,要把營造優良的校園環境作為大事來抓。
關鍵詞:心理健康;環境;教育
大學階段是人的個性發展的“暴風驟雨”期,如果出現的心理問題沒有及時得到關注和引導,而任其發展必將給學生的整個生活甚至一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正常的情緒反應及智謀適度、意志品質健全、人際關系協調、社會適應良好等健康的心理素質,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格為目的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一、多種形式并舉,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
一是主辦開放心理健康必修課。大學一年級開始就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選修課和專項輔導課。要利用周末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討論,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認真輔導。這幾年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成為我院努力開發的主要課程。對心理教育課的原則,內容,組織形勢和教學方法開展系統的研究,根據心育課活動內容和師生活動的主導方式的不同,總結出“認知——討論——評議模式”幾種大學生心育課常用的教學模式。我院的心育課輕松和諧,生動活潑,形勢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深受學生歡迎。二是班級管理與教育中注意結合心理教育方法的運用。如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多正確指導,少消極懲罰;注意批評方式,重視心理施教;避免簡單粗暴及忽視學生個性特點;重視學生主動自覺性的培育,避免一味強制要求。三是設立“心靈之橋”心理咨詢信箱,及時為大學生的提供心理輔導,指導學生寫心理日記。師生書面交流。我們還把學生書面交流匯專輯免費發給學生。四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與學院互動。我們學院開辟學院與家庭同步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指導、協調家庭教育,在家長學院開展家長心理知識講座,提高家長對優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重要性的認識,此舉深受家長普遍贊賞。
二、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為學生釋疑解惑
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及時解除心理障礙,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節。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室除固定周三晚上為咨詢和輔導時間外,還利用其它課余時間,為學生消疑解惑,盡可能做到第一時間為學生服務。如高級護士班有一女生李某,因母親經常焦急憂慮,不幸意外車禍身亡。為此,她產生了內疚,自責甚至是自罪心理。認為是自己不聽媽媽的話,加速媽媽的死亡。在強烈的自責自罪情緒控制之下,該學生產生了強迫思維“就是因為我不聽話,母親才會長期憂郁”的顧慮,這些時時纏繞她的腦海,使她根本沒有精力沒有心思學習。心理輔導教師了解這一情況后,首先與她建立起相互信任,融洽的咨詢關系,在其傾吐了一年多壓抑,緊張的情緒后,為她制定了詳細的心理咨詢與輔導計劃,針對其實際情況,每周一次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訓練,一直持續到畢業,終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營造和諧友好的校園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必然途徑。學院要營造校園內健康樂觀,奮發的情緒氛圍,以及友愛,和諧,輕松的人際環境,就要本著環境育人的理念,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樹立民主與平等意識,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溝通。首先,建立起和諧、友好、合作的人際關系。學校行政管理層、教師、教輔導人員都致力營造良好的心理育人環境。如圖書館工作人員以親切的微笑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幫助和服務,圖書館和閱覽室成為學生們課余最愿意去的場所。學院后勤服務中心要為學生生活排憂解難。我院對學生宿舍開通了二十四小時的服務熱線,及時掌握和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給學生溫暖如家的感覺,這種做法頗受學生歡迎。同時,學院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宣傳,在學院文化長廊,宣傳欄等處開辟專欄,在校園廣播開設專題,向廣大學生宣傳普及心理知識,及時進行心理咨詢服務,營造了良好的校園心理教育氛圍。
實踐證明,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果能夠及時得到解決,學生的心理就會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否則就會越滑越遠,甚至釀成難以預料的惡果;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加大社會對學生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為學生釋疑解惑,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為推動社會的進步提供人才保證。
作者簡介:李愛軍,男,漢族,1969年6月30日出生,君山區人,湖南農業大學農業政策與法規專業,政工師,現任岳陽市職業技術學院保衛處消防科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