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鐘文琪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特色小鎮已成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富有文化內涵的特色小鎮,其特點是在傳承、挖掘、創新當地歷史文化中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本文剖析了特色小鎮注入文化內涵的重要性,從挖掘傳統文化、突出文化“特”色、創新文化觀念這三方面,打造特色小鎮文化內涵的策略,以促進特色城鎮的持續發展。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的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國家提出了“新型城鎮化”戰略,并逐漸發展出以區域性空間再造和增長要素集聚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鎮”。從而建設“特色小鎮”的理念破土而出,并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認可和支持。現在這一理念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實行,已經成為推動產業轉型,促進經濟、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設“特色小鎮”,不僅資金技術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應該有文化軟實力的支撐。文化之撐能促進特色小鎮經濟的發展,賦予小鎮文化氣息,能夠為其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不會成為“一時”的時髦。
一、小鎮的文化表達現狀調研
(一)小城鎮建設缺乏系統規劃
我國現有的小城鎮大多是都是歷史上自發形成的,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管理,存在數量較多、規模較小,多數小城鎮發展水平較低、功能不夠完善、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不少地區在進行小城鎮建設時,缺乏對自身發展特色的研究,地方文化遭到了忽視,本土環境遭到了破壞,盲目跟從其他地方或大城市的經驗,造成小城鎮在產業結構、平而布局和建筑風格設計上相互雷同,“百鎮一面”,同質化競爭,發展動力不足。
(二)文化內涵表達失語
相當一部分小鎮發展文房、陶瓷、珠寶、根雕、絲綢、茶葉等歷史經典產業,本身就是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傳承與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實踐,具備濃厚的文化根基。但是目前部分小鎮僅僅借助白墻灰瓦的仿古建筑、將地域文化代表物件放大作為景觀節點的方式,文化傳承與表達沒有借助規劃-建筑-景觀三領域的載體。在傳統文化、當代文化、產業文化三者之間表達失語。
(一)傳承歷史文脈,實現經濟長期發展
“特色小鎮”不是所謂的行政區劃單元上的“城鎮”,而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兼具旅游和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它的建設核心是以新興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穩定長期發展,它的基本特征應是以當地的歷史文化、文脈特色為基礎。對當地文化的傳承,是打造特色小鎮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體現小鎮特色的靈魂所在,更是推動小鎮發展的核心之所在。因此,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在重視工業技術發展的同時,更加發揮出當地文化歷史的引導性作用。把強化文化特色、彰顯獨特文化魅力貫穿特色小鎮建設始終,讓游客一來就能感到你這里不一樣的‘特色所在。
(二)挖掘文化內涵,為當地發展注入新活力
縱觀國外的特色小鎮,優美別致的風景和濃厚的藝術氣息能一直傳承,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往往為它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讓它們經久不衰,也正是這樣,吸引了眾多的游人紛至沓來,從而為當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別是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繁榮發展。文化來源于歷史,發展特色小鎮需要傳承尊重歷史和傳統,需要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內涵,只有這樣特色文化小鎮才能成為區域建設的一大亮點,并為該地區不斷注入新活力從而為當地帶來文化產業、經濟產業發展的契機。
三、打造特色小鎮文化內涵的策略
(一)挖掘傳統文化,歷史文脈要傳承
挖掘小城鎮傳統文化資源,應該傳承、尊重歷史和傳統,從本地的歷史出發,按照歷史的脈絡進行發展。一方面要挖掘小鎮自身的文化特色與優勢,用好用足方方面面的歷史文化資源,這是打造特色小鎮原汁原味特立獨行的首要“賣點”。另一方面需傳承歷史文脈、講好故事。從教科書、地方志、人們的口頭傳說以及本地小鎮的獨有風俗風情、特色建筑、優美景物風光以及各種歷史文化遺產中尋找最有代表性的同時又具有個性的文化元素,結合現代新元素,把本土文化的“原真性”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起來,使得小鎮的文化元素既具有本土性,又顯現出時尚個性特色。最后,要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在小鎮文化傳承建設的同時,也要發揮傳統文化的創新精神,放眼未來,從而建設出既有當地文化傳統又兼具文化創意的特色小鎮。
(二)突出文化“特”色,文化內涵要清晰
在建設的過程中,應當精確把握和挖掘特色小鎮的文化內涵,理清特色小鎮與其他特色產業小鎮的區別,從而立足本土文化,清晰歷史文脈,深入挖掘歷史,找準、精準文化特色,以此來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例如,山東省昌樂縣自1986發現藍寶石以來,依托稀缺的藍寶石礦物資源,以寶石為龍頭帶動產業體系聯動發展,以藍寶石為特色要素,打造藍寶石博物館、藍寶石廣場、寶石城等規劃節點,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昌樂方山藍寶石小鎮。
(三)創新文化觀念,文化發展要多元
文化興,觀念行。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僅賦予本地特有的文化內涵,更需要更新文化營造觀念。像之前那種“資本搭臺,文化唱戲”,只是為了完成政績任務而刻意為之的模式應該被放到歷史的垃圾桶里。因為,這種模式不僅是一種形式浪費,更是一種文化的浪費。真正賦予小鎮文化內涵,除了尊重歷史和傳統之外,需要的是觀念的變化,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應當積極引入創新要素,做強、做大特色文化產業,以文化特色優勢為中心,開闊思路,延伸產業鏈。一方面,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找準文化標志,獨樹一幟; 另一方面,要加強點面結合,發揮文化集聚產業的重要作用,將特色文化與產業、業態及技術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特色小鎮作為傳承歷史文化、文脈的載體,有著傳統意義的小鎮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色。一個城市只有開發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強城市的文化競爭力,特色小鎮文化內涵的建設也是如此。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文化靈魂的塑造。文化內涵的注入能夠凝聚人心,可以為特色小鎮建設塑‘魂。這就需要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一定要有‘自選動作,要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氣質,不能‘千鎮一面,不能盲目追求最流行的元素、最大的利益,要立足長遠、因地制宜,充分發掘當地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潛力,充分依托當地歷史傳統、特色建筑、人文性格等,走綜合利用之路,使小鎮發展有傳統文化資源依托,使特色小鎮文化建設具備長久和旺盛的生命力,既能不僅要能夠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又能更好提高其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強. 用改革創新精神推進特色小鎮建設[J]. 今日浙江, 2015(13): 8- 10.
[2]朱瑩瑩.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嘉興市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2):49-56.
[3]田家莉,張葉青.特色文化小鎮建設的思考———以老唐山風情小鎮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4):270-271.
[4]李強: 《特色小鎮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今日浙江》2015 年第 24 期。
[5]陳立旭. 論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支撐[J].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 2016 (5) : 14- 20.
作者簡介
李莉,1985年出生,山東昌樂市。濰坊科技學院講師,韓國東西大學博士。
鐘文琪,1988年出生,山東壽光市。濰坊科技學院助教,山東輕工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