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學友
雙重賠償,到底能不能
文/楊學友
環衛處臨時清潔工汪素芹于工作中被機動車撞傷身亡得到賠償后,“雇主責任險”之保險公司以汪素芹與單位并非勞動關系,且已經得到交通事故賠償為由,拒絕予以理賠。近日,遼西某法院判決了一起這樣的案件。清潔工家屬的訴請法律會支持嗎?

2013年秋,48歲汪素芹再婚開始了城市生活。不肯吃閑飯的汪素芹說服丈夫,先是在市場打了2年零工。2015年12月初,一場大雪后,汪素芹主動申請參加所在區環衛處集中清雪行動。環衛處領導見汪素芹干活踏實、不藏奸,身體也好,在清雪勞動中表現突出,便吸收汪素芹為臨時清掃員。鑒于汪素芹已過50周歲,環衛處按慣例與汪素芹簽訂(凡超過退休年齡)上崗合同,約定汪素芹月工資1600元,集中清雪等加班費另算。
環衛處作為事業單位的下屬企業,資金來源畢竟有限,所以單位沒有為這些臨時工辦理包括工傷在內的社會養老保險。考慮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時有個保障,環衛處統一為該單位(包括汪素芹在內的)100余名員工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雇主責任保險,保險責任限額為每人賠償限額死亡傷殘金45萬元。汪素芹年滿50周歲時,因自己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未滿15年,所以一直未辦理退休手續。
雖然系臨時工、工資并不高,但汪素芹非常珍惜單位的這份信任,工作起來認真又仔細。單位也總是把重要“門面”地段的清潔工作交給她。2015年7月29日4時50分許,汪素芹在自己負責的路段某某大街清掃后,轉入一側的非機動車道內打掃衛生時,突然一輛出租車駛入非機動車道,汪素芹邊不停地清掃邊向路的右側躲避,出租車判斷錯誤也向右側躲閃,恰好與汪素芹直接相撞后,車側推汪素芹又與路邊一輛違章停放小客車發生夾碰,汪素芹當即被撞昏。出租車邊報警邊立即將汪素芹送往醫院,終因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經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事故處理大隊出具責任認定書認定,出租車司機承擔主要責任,違章停放車車主承擔次要責任,汪素芹無責任。此交通事故案,經汪素芹丈夫與肇事車主,以及兩輛投保車的保險公司協商調解,獲得了相應的賠償。
獲得交通事故賠償后,汪素芹的丈夫張廣田認為,妻子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因工傷身亡,單位不能沒有責任。于是,張廣田找到環衛處,要求按工傷待遇予以相應的賠償。環衛處非常同情并表示堅決予以支持,鑒于單位已為汪素芹辦理了雇主責任保險,便找到投保的保險公司。可保險公司卻認為,保險理賠的基本前提是被保險人作為雇主與其雇員(員工)之間必須存在勞動合同關系,雙方的保險條款中對“雇員”的解釋為與被保險人簽訂有勞動合同或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接受被保險人給付薪金的在冊員工。而汪素芹系超過退休年齡再就業人員,與被保險人之間簽訂的上崗合同并非勞動合同,且汪素芹退休后再就業,也只能系勞務合同關系,因此,不符合雇主責任險的理賠范圍。
協商不成,汪素芹的丈夫張廣田等3名法定繼承人到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工傷裁決,仲裁委員會以工傷認定不屬于勞動仲裁受案范圍,很快作出不予受理申請通知書。無奈之時,在法律人士的引導下,張廣田以區環衛處、某保險公司為被告訴至法院,請求法院按“雇主責任保險”合同約定,判令被告給付責任保險賠償金45萬元。
法院認為:某環衛處作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為其單位員工汪素芹向被告某保險支公司投保雇主責任保險,該合同合法有效,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合同簽訂后,投保人按合同約定繳納了保險費,履行了自己的主要合同義務,2013年7月29日,汪素芹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造成其死亡,且該事故的發生在保險責任范圍內,被告某保險支公司應依合同約定承擔保險責任,支付保險金。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依照繼承法的規定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本案張廣田等三人是汪素芹的第一順序繼承人,故其享有請求某保險支公司支付保險金的權利。遂判決某保險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張廣田等三人保險金45萬元。案件受理費8050元,由被告某保險支公司負擔。
某保險支公司不服該判決,上訴時提出三大理由訴稱:其一,汪素芹與某環衛處不存在勞動關系,張廣田等三人提供的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申請通知書》,對汪素芹與環衛處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不予認定,且汪素芹亦超過了法定退休年齡。因而張廣田等三人不能基于勞動關系向環衛處主張賠償,其二,根據有關責任保險的規定,雇主責任險屬于財產責任險,財產險在賠償中不能重復,而且原告已經在侵權人處獲得了賠償。其三,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其賠償保險金不同于人身保險金,不屬于汪素芹的個人遺產,不應繼承,因此,原告主體不適格,不能向雇主和保險公司請求賠償。綜上,原審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依法改判。
張廣田等三人答辯稱:根據保險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責任保險不同于一般財產保險。受害人汪素芹的繼承人有權直接向保險人主張賠償的權利。根據有關法規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批復等,汪素芹并沒有超過退休年齡,假使按退休處理了也不影響汪素芹和環衛處之間的勞動關系。退一步講,即使超過退休年齡,但與企業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職工,亦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而且,上訴人某保險支公司與環衛處簽訂保險合同時,汪素芹在保險名單之內,說明某保險支公司是認可汪素芹和環衛處存在勞動關系的。關于賠償是否可以雙得的問題,有關司法文件精神都有規定,因此,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某環衛處答辯稱:汪素芹每年都與我們環衛處簽訂上崗合同,即勞動合同,某保險支公司也是據此與我們環衛處簽訂的雇主責任保險合同,因此汪素芹與環衛處勞動關系清楚,某保險支公司應依雇主責任保險合同賠付保險金。
二審法院審理后認為:某保險支公司與某環衛處簽訂的雇主責任保險合同,屬責任保險。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其目的是為了彌補被保險人(環衛處)對其員工的賠償責任;從某保險支公司明示的保險條款中也可以看出,其對“雇員”的解釋為與被保險人簽訂有勞動合同或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接受被保險人給付薪金的在冊員工。汪素芹連續幾年與某環衛處簽訂上崗合同書,且某環衛處對其與汪素芹之間的勞動關系認可,因此,某環衛處與汪素芹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成立。某保險支公司認為汪素芹與環衛處不存在勞動關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在案涉保險事故中,雖然機動車事故責任人已經對張廣田等三人進行了賠付,但是由于勞動合同中存在一定人身關系因素,《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賠償和交通事故人身賠償競合情況未作禁止性規定,故某環衛處仍然需要根據與死者汪素芹的勞動關系,對張廣田等三人承擔工傷賠償的責任。因此,某保險支公司所持不能雙重賠償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納。據此二審法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之判決。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法博士點評
本案爭議焦點是:已超過退休年齡者再就業,能否認定為勞動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雖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但本案有所不同的是,汪素芹到區環衛處上班時,雖然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她畢竟是作為來自鄉下的農民工,且(達到退休時)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未滿15年,并非屬于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人員。依據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因工傷亡的,應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請示的答復(【2010】行他字第10號)中,對于進城務工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農民工在工作中受傷的,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時,答復“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據此,法院判決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