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華
【摘 要】商業銀行能否穩健經營,貸款的資產質量是重要因素,其關系著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論文分別從不良貸款的總體情況和信貸風險成因,進行數據統計和舉例說明,并提出了針對不良貸款的控制措施及建議。
【Abstract】 Whether the commercial banks can operate steadily, the asset quality of the loa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Papers analyzes the general status of non-performing loan and the reason of the credit loan risk through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illustrate, then puts forwards the control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the non- performing loan.
【關鍵詞】銀行;貸款;信貸風險
【Keywords】bank; loan; credit risk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093-02
1 引言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銀監會公布的主要監管指標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493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6%。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仍然被認為低估,關于商業銀行真實的資產質量眾說紛紜。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對200多位業內人士的調查發現,逾五成認為2016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2%-3%,逾兩成認為在3%-4%,近一成認為在4%以上。更有激進的境外機構認為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超過10%。
如此高比率的不良貸款除了宏觀環境下經濟發展環境復雜、經濟持續下行、結構調整難度加大、企業經營效益滑坡、經營成本增加、盈利能力減弱等原因形成,其中大部分為人為違規發放形成。下面,筆者以某農商銀行為例對不良貸款形成原因和防范對策進行探討,以為業內同僚互相學習并借鑒參考之用。
2 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總體情況
截至2016年12月末其資產總額182.14億元,其中:各項貸款余額102.40億元,不良貸款余額29.18億元,占比28.50%。大額保證類貸款占比過高,不良率遠高于平均水平。該行2015年末,有余額的33筆單筆放貸金額在1500萬元以上的大額貸款中(均為2015年6月以前存量貸款)有16筆采用保證及信用擔保方式發放,年末保證類對公貸款余額248492. 74萬元, 不良余額100790.26萬元,不良率40. 56%,保證類對公貸款500萬(含)以上不良率40.56%,1000萬元(含)以上不良率45.65%, 2000萬元(含)以上不良率53.75%。
3 信貸風險成因分析
3.1 外部經濟環境與企業經營管理方面
一是經濟持續下行致使信用環境持續惡化。企業主“跑路”、“失聯”事件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民間“信用”,企業之間不信任感增加,現金、現貨交易成為主流,抽保、延保、壓保、不保等現象增加,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現金流的緊張程度;二是高成本融資風險的傳導,如民間高利融資、信托融資、委托貸款融資等高財務成本融資風險的波及;三是擔保圈、擔保鏈引發代償風險的傳導;四是部分企業對外投資的房地產滯銷,對外投資新廠未達產或無法平衡收支,加劇資金鏈緊張程度。五是個別企業涉足資本市場,為“上市”大幅增加稅收、財務成本、管理費用;六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還貸意愿下降,個別企業甚至出現逃廢債務的情況,存在不配合續貸或趁機提出過分條件,或是惡意阻緩司法進程、轉移資產等情況;七是部分企業因停止經營、抵押物被查封、涉訴被執行、賬戶被凍結等原因導致無法續辦信貸業務。
3.2 內部經營管理方面
一是前幾年粗放經營隱藏的風險在2015年逐步暴露;二是部分經營機構前幾年“重業務發展,輕風險管理”經營意識的持續影響;三是近年來部分經營機構偏離“小額、流動、分散”的經營方向,“傍大款”、“壘大戶”,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貪大求快”,過于追求“短期成效”帶來了相關風險的滯后暴露;四是對原有擔保圈、擔保鏈的關聯性風險控制、化解措施有效性存在不足;五是信貸資產結構不合理,結構性風險逐步顯現,融資及擔保關系復雜的大額授信風險逐步暴露;六是信貸業務條線人員及素質跟不上業務快速拓展,部分信貸人員在“貸款三查”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貸后管理存在不足,對信貸客戶的重大信息變化、資金流變化、民間借貸、他行貸款逾期、欠息等違約、涉訴等情況掌握不夠及時、不夠深入,缺乏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或存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七是人為原因,該行多筆不良貸款在訴訟過程中發現虛假申貸資料。
案例1:發放抵押物評估價值明顯虛高的貸款
[案例介紹]
違規貸款1:2012年1月11日至2015年1月10日,該行向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授信敝口3000萬元,某家具有限公司授信敝口4500萬元,以某置業有限公司名下國有土地使用權提供抵押擔保。該土地在2011年11月競買時價格為每平方米755.44元,兩個月后,該行在該土地評估價格飆升為每平方米3471.91元(是競買價格的4.6倍)的情況下,辦理了上述2筆大額授信業務,現已形成不良余額6488.6萬元。
案例分析:該行在不良貸款訴訟過程中,房地產抵押物拍賣價款大多遠遠低于評估價值,這在房價一直攀升的情況下顯然是不正常的,抵押物作為還款第二來源,其價值評估是否合理,對信貸資產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實踐中,評估機構出具不符合實際的評估意見,刻意高估抵押物價值,或銀行工作人員與借款人、抵押人惡意串通,導致抵押物價值嚴重失實的問題并不鮮見。究其原因,主要是該行內部缺乏良好的信貸文化,內控機制不健全,風險責任未落實到位;貸款“三查”制度未認真執行,流于形式;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經驗不足,對抵押物估價取值不符合審慎原則。
違規貸款2:利用授信企業員工,違規發放借、冒、假名貸款。例如某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系列借用張某陽等10名員工,發放貸記專項卡300萬元;某鞋業有限公司系列借用杜某毅等15名員工,發放貸記專項卡355萬元。
違規貸款3:審批發放明顯違反信貸政策和貸款條件的信貸業務,且出現風險。如發放實際控制人為同一人的2間貿易有限公司3800萬元、某鞋服有限公司998萬元、某服裝制造有限公司500萬元。經實地查驗,上述貸款企業經營規模與授信規模嚴重不匹配,某貿易有限公司實際經營零售茶葉,規模也只有兩間店面。同時上述關聯貸款除少數抵押外,大部分為關聯企業互相擔保。
案例分析:從該行內部管理層面看,以上案例反映出該行在內控機制和風險防控方面存在諸多弊病,一是盡職調查落實不力;二是業務制度執行不嚴;三是檢查輔導嚴重缺失;四是調查報告回避風險點,即對于應該發現的重大風險情況,刻意規避風險點,避重就輕,未能真實反映客戶信息。
4 不良貸款控制措施及建議
商業銀行能否穩健經營,貸款的資產質量是重要因素,關系著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商業銀行要實現穩健經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4.1 完善內控體系組織架構
在完善內控體系方面,需要加強三個層次的管理:第一層次為管理層的自律性管理;第二層次為稽核部門對其他部門的監督管理;第三層次為紀檢監察部的再監督管理。同時要加強對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和風險控制,提高貸款風險管理的效率。
4.2 嚴格信貸業務操作流程
嚴格落實客戶調查、風險評估、授信審批、貸款發放、貸后管理、風險監控等授信流程的相關責任,建立科學嚴謹的授信體系,根據不同貸款對象的資產質量、經營規模、信譽程度等,實行不同的授信。業務部門和稽核部門要對信貸業務操作進行輔導和監督,促進操作流程規范化,有效防范操作風險及道德風險。
4.3 是要督促落實貸款“三查”制度
貸前調查必須真實客觀反映客戶資產質量、抵押物狀況,必要時應雙人實地調查、交叉核實;貸款審查審批必須認真審核客戶經營規模、還貸能力,根據風險狀況合理控制;貸后管理必須定期進行現場檢查,關注客戶變動情況。
4.4 建立信貸風險防范的文化氛圍
通過對長期以來風險控制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將信貸風險防范貫穿到企業文化中去。通過制度建設、貫徹執行、培訓輔導,讓業務條線人員樹立牢固的風險意識,推動企業文化的落實。
4.5 要建立個人責任制
完善貸款管理制度,落實貸款責任制,使職責權利相結合,對信貸工作中出現的錯漏做到有根可查、有據可依,同時加大對違規或失職行為的懲處力度,落實責任追究,防止因責任追究不到位、權責倒掛導致審貸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未能盡職的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