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燕 李月敏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整體法律體系和制度得到很大的發(fā)展與完善,這給廣大群眾的維權提供了有利的幫助。但是,由于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不完善,給勞動糾紛事件的處理造成一定的影響。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勞動爭議問題的重視,對其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相關體系或是制度的完善,為勞動糾紛事件的處理提供有利的幫助。論文從現階段我國現行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指出有效提高勞動爭議處理的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overall legal system and institution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developed, which has provided favorable help to safegurd legal rights of the mass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it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handling of labor dispute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labor disputes, and make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or system, and provide favorable help for the handling of labor dispu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abor dispute resolution.
【關鍵詞】勞動爭議處理;問題;措施
【Keywords】 labor dispute settl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DF47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0102-02
1 引言
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qū)還是將傳統(tǒng)的“先裁決后審理”作為重要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但是該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勞動糾紛處理的實際要求。因此加快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成為相關部門繼續(xù)解決的關鍵問題。新型的“Y”型機制,就是將仲裁與審理進行分軌運行,進而匯集于終局的新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得到廣泛的關注與應用。[1]該機制有效彌補傳統(tǒng)處理機制存在的不足,適應現階段勞動糾紛事件對處理機制的時代要求。
2 現階段,我國現行的勞動處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qū)仍在堅持使用傳統(tǒng)的“先裁決,后審理”的單軌行政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但是該機制主要是由勞動部門進行仲裁,人民法院的審判作用被簡化,甚至直接交由勞動部門進行。因此即使已經有勞動部門進行仲裁的勞動糾紛事件,很多當事人還是會繼續(xù)向法院就提起訴訟,這樣根本沒有發(fā)揮勞動部門的仲裁功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勞動糾紛事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浪費時間和精力。[2]因此傳統(tǒng)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缺陷。
2.1 勞動爭議案件處理周期變長
由于一般的勞動糾紛事件要先經過勞動部門的仲裁以及法院的三次審判程序,因此案件的處理周期較長,這樣根本不利于案件處理效率的提升。一旦遇到復雜點的勞動糾紛時間,就會需要更廠的處理時間,甚至違反勞動爭議及時處理的原則。因此傳統(tǒng)的“先裁后審”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具有較為復雜的處理程序,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這樣不僅降低工作效率,同時會對當事人經濟利益造成一定的影響。
2.2 強制仲裁違反當事人的意愿
不同于法院部門,勞動部門的仲裁是司法性的、非訴訟的社會公斷行為。因此勞動部門在進行糾紛時間仲裁時,當事人的意愿以及選擇權無法得到全面的保護,甚至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里,案件當事人是無權選擇是否仲裁的,是出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這是由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制定規(guī)定的。一旦案件一方當事人遞交仲裁申請,相關勞動仲裁機構就要對這件勞動糾紛事件進行立案,實行強制仲裁,這樣另一方當事人的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
2.3 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資源的浪費
如上文所說,勞動仲裁機構以及法院審判工作的開展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流程規(guī)定執(zhí)行,而這些工作程序是復雜的,需要大量的處理時間。同時由于法院與勞動仲裁部門分屬于兩個機構,二者之間在進行工作交接時會存在一定的問題,給案件的處理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現階段,在我國仲裁與訴訟是分開的,仲裁無法為訴訟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一旦出現當事人對仲裁結果提出質疑后,就會通過向法院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法院在接受案件后,需要從頭進行案件的審理。這就意味著仲裁機構所有的工作都是無用的,這樣大大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資源的浪費。
3 “仲裁與審判分離,各自終結”的Y型機制
由于傳統(tǒng)的“先裁后審”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勞動糾紛案件處理的要求,因此加快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革,引進先進的處理機制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問題。“Y”型機制自身的優(yōu)勢成為人們關注和主張使用的新型的勞動爭議處理模式。[3]
3.1 采用“裁審分離,各自終結”新機制的必要性
采用這種新機制可以進一步彰顯與維護仲裁委員會的法律地位。仲裁機構在進行勞動糾紛事件處理時,其具有一定的可訴性。仲裁與司法審判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仲裁具有司法性,而審判則是局域行政性的,兩者的終局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二者的終結過程是無法進行有效結合的,因此采取各自終結的模式才是更加合理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
3.2 裁審分離有利于仲裁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正如上文所說,人為因素對于仲裁結果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人的主觀意愿會影響到仲裁結果的公正性。同時仲裁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對仲裁質量和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旦仲裁結果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對當事人的權益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結果也就失去意義。將裁、審進行合理分離,等于仲裁具有二級仲裁的性質,這樣形成一種嚴格的監(jiān)督機制,以確保仲裁結果的公平、公正,提高案件當事人對仲裁結果的滿意度,降低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概率。
3.3 兩裁終局制的建立與實踐探索
相關部門通過層次管理的方式加強對仲裁工作的調整與變革,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形成逐級管理、分級處理的仲裁體系。例如,升級、市級、縣級的仲裁部門要嚴格按照自身的職能負責相關事務的處理。將較為復雜的勞動糾紛時間以及利益危害關系等交由相應的仲裁級別進行仲裁處理。一旦出現勞動爭議時,相關部門一定要先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有效的調解,盡量通過調解的方式處理案件。在調解失敗的情況下,相關部門要根據案件當事人的意愿,開展仲裁工作或是向上一級申請仲裁復議,做出終局仲裁裁決。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終局裁決后,案件當事人是無權進行上訴的。通過這樣的模式保證仲裁層次的逐層遞進,最終實現仲裁與訴訟各種終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仲裁或是訴訟,相關部門在進行勞動處理時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程序以及行事制度,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的程序進行案件的處理,維護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4 加強對勞動司法機構的改革
為了更加有效的發(fā)揮“裁審分離”機制的作用,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快勞動司法機構改革。由于勞動訴訟是解決我國勞動糾紛案件的重要方式,更是案件當事人需求合法權益保護的重要手段。因此一旦當事人不采用仲裁方式,勞動糾紛就要交由法院進行訴訟審理,這樣無疑增長了審判的時間,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同時民俗訴訟制度對于處理勞動糾紛案件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樣根本無法保證審判時間和結果。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快對勞動司法機構的改革,進一步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4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廣大群眾法律意識的增強,在進行勞動爭議處理時會通過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因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改革。要充分意識到傳統(tǒng)處理機制存在的不足與缺陷,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引進先進的“Y”性勞動爭議處理新機制,做到社會資源的合理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勞動部門與司法部門的作用,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法律保障,同時更加有效的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徐麗雯.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探究[J].商業(yè)時代,2014(15):112-114.
【2】周丹丹.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J].商,2013(32):216-216.
【3】鄒成勇.試論勞動爭議解決存在問題及對策[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