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紅 玄海蓮 韓銘
【摘要】 目的 探討“肺炎三號”加減結合頭孢唑肟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160例小兒肺炎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80例。對照組給予頭孢唑肟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肺炎三號”加減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3%高于對照組8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964, P<0.05)。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1.122、12.597、8.174, P<0.05)。結論 采用“肺炎三號”加減結合頭孢唑肟方法, 對小兒肺炎患兒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有利于改善患兒癥狀, 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肺炎三號;頭孢唑肟;小兒肺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74
小兒肺炎為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患兒多伴有呼吸困難、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等癥狀, 對其健康的影響極大[1]。傳統的西醫抗菌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是祖國醫學的發展方向。本院將中藥局與兒科協定處方“肺炎三號”在臨床應用,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為探討“肺炎三號”加減結合頭孢唑肟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價值, 對收治的160例患兒進行了研究, 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提供安全、有效的理論依據, 使該中藥方劑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小兒肺炎患兒進行研究, 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80例。對照組年齡6個月~8歲, 平均年齡(4.3±1.8)歲, 男46例, 女34例;觀察組年齡7個月~8歲, 平均年齡(4.2±1.6)歲, 男45例, 女35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頭孢唑肟治療, 靜脈滴注, 50 mg/kg, 2次/d 。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肺炎三號”治療, 該方劑主要組成成分為麥冬、白芍、玉竹、陳皮、沙參、茯苓、甘草各10 g, 黨參20 g;肺熱者加黃芩、生石膏;肺與大腸相表里, 大便稀溏者加炒白術、山藥;伴有多汗癥狀患兒加入龍骨及牡蠣;伴有咳痰黃稠癥狀患兒加入川貝、瓜蔞各5 g;伴有干咳無痰癥狀患兒增加沙參、麥冬各5 g;伴有納差癥狀患兒加入焦谷芽及山楂;伴有咳痰色白量多癥狀患兒加入杏仁、半夏各5 g。上述諸藥用水煎服, 1劑/d, 分早晚2次服用, 劑量依小兒年齡、體重加減。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并對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進行統計比較, 包括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
1. 4 療效判定標準[2] ①治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 體溫正常, 肺部聽診正常, X線檢查示肺部病灶吸收;②顯效:癥狀有明顯改善, 主要的體征消失不見, X 線檢查示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③無效:癥狀及體征發生惡化或者無明顯的改善現象。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治愈47例, 顯效30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6.3%;對照組治療后治愈32例, 顯效34例, 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82.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964, P<0.05)。
2. 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1.122、12.597、8.174, P<0.05)。見表1。
3 討論
小兒肺炎為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 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濕啰音等, 具有發病率高、病情發展快、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 嚴重威脅患兒健康。臨床常規方案治療后患兒體溫水平通常能降至正常狀態, 但因小兒肺臟嬌嫩, 尤其在恢復期, 許多患兒咳嗽不止、痰濁內蘊, 不易排出, 肺部啰音難消, 體虛多汗, 食欲差, 大便溏薄, 同時抗生素治療對胃腸道刺激性大, 患兒耐受性差, 其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癥狀加重, 易出現菌群失調和耐藥性, 導致病情遷延不愈;促使住院時間延長, 極易造成二重感染[3], 使病情反復, 導致多系統功能失調, 影響患兒生長發育。
祖國醫學認為肺、脾、腎虛是咳喘之本, 而飲食失調、先天稟賦不足、反復外感、咳嗽日久等均可能會造成三臟功能失調。故而, 中醫上通常將益肺、健脾、補腎治本作為治療小兒肺炎的關鍵[4-7]。本研究中采用“肺炎三號”加減對觀察組肺炎患兒進行治療, 主要應用于小兒肺炎中后期, 具有協同抗菌作用, 宣肺泄熱, 化痰寧咳, 補氣健脾, 益氣固表的作用, 可縮短抗菌藥物療程, 對免疫功能有調節作用, 有進補樣作用。該方劑組方獨特, 從提高人體免疫根本入手, 采用具有補中益氣功效之黨參, 對葡萄糖球菌等具抗菌作用的玉竹、白芍, 玉竹、北沙參, 麥冬能定肺氣、安五臟, 養陰潤肺;茯苓能健脾補中, 利水滲濕;陳皮行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通過長期臨床實踐, 依據中醫辨證施治, 在原方基礎上, 根據小兒肺炎發熱難控、飲食不調、痰瘀內伏、脾肺腎虛等特點, 隨癥加減, 進行個體化治療:肺熱患兒加生石膏、黃芩可清肺熱;納差患兒加用山楂和焦谷芽, 健脾開胃;汗多患兒借用牡蠣和龍骨;干咳無痰者, 增加沙參、麥冬各5 g, 增強補陰潤肺作用;咳痰黃稠者, 加入瓜蔞、川貝各5 g, 增強化痰、止咳作用;咳痰色白量多者, 加入半夏、杏仁各5 g, 增強燥濕、止咳平喘作用。endprint
小兒肺炎常見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8-10]等。頭孢唑肟為合成第三代頭孢類廣譜抗菌藥物, 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3%高于對照組8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964, P<0.05)。觀察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1.122、12.597、8.174, P<0.05)。
綜上所述, 采用“肺炎三號”加減結合頭孢唑肟方法, 對小兒肺炎患兒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有利于改善患兒癥狀, 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愛玲. 孟魯司特鈉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致慢性咳嗽的效果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12): 2272-2273.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76.
[3] 李文良. 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肺炎繼發性腹瀉的臨床療效及其對GAS、MOT、SS的調節作用.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5, 33(2):453-454.
[4] 李文勁. 宣肺滌痰方內服外敷輔助治療小兒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療效觀察. 中國中醫急癥, 2016, 25(12):2326-2328.
[5]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 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訂). 中華兒科雜志, 2013, 51(10):745-752.
[6] 李湘君. 頭孢唑肟和頭孢呋辛納治療細菌性肺炎的療效對比研究. 醫藥前沿, 2014(19):170-171.
[7] 李長勝, 陳孝芳. 頭孢唑肟治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療效研究. 西南國防醫藥, 2015, 25(10):1056-1058.
[8] 張黎明. 頭孢菌素聯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19):36-37.
[9] 馬繼濤. 熱毒寧注射液聯合頭孢唑肟治療小兒肺炎60例療效觀察.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13):2924.
[10] 洪榮. 3種用藥方案治療小兒肺炎的經濟學評價.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3, 13(1):7-9.
[收稿日期:2017-0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