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梅 盧佩蘭 鄧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引導教育對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功能訓練的效果。方法 188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 隨機分為A、B組, 各94例。A組患者給予老年精神科常規治療和康復訓練, 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給予健康引導教育;采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和巴氏量表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干預前, 兩組MMSE及巴氏量表得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B組MMSE和巴氏量表的得分分別為(21.04±8.05)、(82.07±16.11)分, 均顯著高于A組患者的(18.63±6.33)、(63.65±15.0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引導教育應用于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功能訓練干預中, 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 改善其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健康引導教育;老年精神障礙;認知能力;康復功能訓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81
老年患者常多種疾病同時存在, 由于各種原因所誘發機體功能致殘率高, 伴精神障礙老年患者, 其行為、心理發生障礙, 作為老年精神科護士, 不但要具備老年內科護理知識, 還要掌握精神疾病護理知識及良好的心理素質, 需要承受患者性格改變, 精神及心理障礙所致的攻擊行為的壓力。因此, 本研究針對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老年精神科收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188例, 隨機分為A、B組, A組患者給予老年精神科常規治療和康復訓練, 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加大健康教育力度[1], 給予健康引導教育。探討健康引導教育對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功能訓練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老年精神科收住院的188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 病程5~15年,
平均病程(10.23±4.27)年;疾病診斷均按老年內科及精神科標準, 所有患者除老年精神障礙外, 還伴多種老年內科疾病。將患者隨機分為A、B組, 各94例。A組男48例, 女46例;年齡61~90歲, 平均年齡(75.50±11.61)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1例、初中以下53例;多種疾病種類:老年癡呆23例、肺源性心臟病18例、腦硬死后遺癥38例、糖尿病11例、其他4例。B組男50例, 女44例;年齡60~89歲, 平均年齡(74.50±13.72)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3例、初中以下51例;多種疾病種類:老年癡呆24例、肺源性心臟病19例、腦硬死后遺癥39例、糖尿病9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組患者給予老年精神科常規治療和康復訓練, B組患者在A組基礎上給予健康引導教育, 具體如下。
1. 2. 1 老年科開辦以來, 除注重患者軀體、心理治療外, 現逐步形成了開創老年患者康復訓練工作。老年科護士通過出港參觀學習后, 吸取很多康復訓練的經驗和方法, 利用工作之余時間, 精心挑選材料, 變廢為寶, 制造幾種康復訓練小器材, 經臨床多次實驗, 這些小創造發明在臨床中有較強的實用性, 為預防老年癡呆和加強偏癱患者的肌力訓練,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深受患者的喜愛, 同時受到家屬及患者的高度好評。自己動手創造發明康復訓練小器材有:手部滑輪器、手臂車、推沙盒、數字型掛鉤認知板、梯形肩膊(手指)訓練器等。臨床使用設計有數字型掛鉤認知板, 使用說明書及其適應證:①知力障礙或部分知力障礙人員的認知功能訓練;②老年人的智力退化引起記憶力減退的認知功能訓練;③知力障礙或記憶力減退, 同時伴雙上肢手指或肢體障礙的認知功能訓練;④言語障礙基本語言能力訓練;其功能通過大量反復練習, 提高患者個體認知、知力、言語、思考、運算、判斷、執行等基本認知功能的能力;操作要求:由一名醫務人員指導一個或一個以上患者進行完成。操作方法:①取出認知板放于平穩桌面, 同時將有數字型標號鎖匙罷放于桌面認知板前面;②操作者坐于桌前, 雙手放于桌臺面上;③每一次用手拿取一個有數字型標號鎖匙, 查看出是什么數字號;④根據手上拿鎖匙數字號在認知板上尋找出相同的掛鉤數字號;⑤要求操作者自行將鎖匙對號掛上認知板;⑥要求操作者自行將數字型掛鉤認知板上所有數字大聲讀出;⑦要求操作者完成隨意兩個數字的加減或乘法運算。
1. 2. 2 開展“動動腦筋——我來回答”、“健康操——長者齊參與”、“集體運動——快樂丟沙包”、“鄭東成“總經理”負責——喂金魚”、“有氧運動——打軟皮球”、“文娛活動——下棋”、“開動手、眼、腦功能訓練——撿豆分類”、“樂開懷——劃拳”、“偏癱肢體功能——綜合訓練”、“開發思維——散步聊聊天”、“工娛治療——填鴨畫”等文娛活動, 鍛煉患者獨立思維能力, 調動其康復積極性。
1. 2. 3 利用特色圖書, 即一種專供大人涂抹的畫冊, 這種圖書把各種名畫集成沒有顏色的畫冊, 然后讓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涂上顏色, 完成之后就成為一張只屬于自己的“名畫”, 主要采用以開發個人趣味為主的書, 使其成為中老年人預防老年癡呆的一種工具, 并設作品展覽區, 與他人分享患者作品成果。
1. 2. 4 進行健身運動, 如傳遞排球、節日舉辦醫護患者聯歡會[1]、鼓勵與家屬合唱、鼓勵患者朗誦詩句, 并指導患者進行關節松動訓練及平衡功能訓練。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采用MMSE和巴氏量表對兩組患者的智力和生活狀態進行比較[2]。
1. 3. 1 MMSE MMSE共19項, 30小項。項目1~5是時間定向。6~10為地點定向, 項目11分三小項, 為語言即刻記憶。項目12為五小項, 檢查注意和計算。項目13分三小項, 查短程記憶。項目14分二小項, 為物體命名。項目15為語言復述。項目16為閱讀理解。項目17為語言理解, 分三小項。項目18原版本為寫一句句子, 考慮到中國老人教育程度, 改成說一句句子, 檢測言語表達。項目19為圖形描畫。共30項endprint
題目, 每項回答正確得1分, 回答錯誤或答不知道評0分, 量表總分范圍為0~30分。測驗成績與文化水平密切相關, 正常界值劃分標準為:文盲>17分, 小學>20分, 初中及以上>24分。
1. 3. 2 巴氏量表 最高分100分, 最低分0分, 分值高為優, 分值低為差。0~20分:極嚴重功能缺陷;21~45分:嚴重功能缺陷;46~70分:中度功能缺陷;71~95分:輕度功能缺陷;100分為能自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 兩組MMSE及巴氏量表得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B組患者的MMSE和巴氏量表的得分分別為(21.04±8.05)、(82.07±16.11)分, 均顯著高于A組患者的(18.63±6.33)、(63.65±15.0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引導式的教育為匈牙利的一位教授Peto在結合了其個人對于神經學、教育學、心理學和康復學等知識, 為中樞神經受損系統的成年人或兒童創建的一種綜合的治療方案[2]。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 而在老齡人口中, 患有精神問題和心理問題的數量逐年升高[3, 4]。專家建議, 老年人應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適當參加活動, 保持大腦活躍, 防止腦萎縮[5, 6]。
此外, 應避免精神刺激, 保持心情舒暢, 樂觀豁達, 不要有情緒波動, 尤其不要憂慮過度。老年性精神病是可以治療的, 而且越早發現、越早干預, 效果越好。因此,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逐漸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 對促進療效, 縮短治療周期, 降低疾病復發有重要作用。
老年患者的病情評估方面雖然也可應用標準化的智力檢查, 如韋氏成人智力測驗, 但對人力和時間的要求較高, 不易取得老年患者的合作[7]。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是最具影響的認知缺損篩選工具之一, 具有快速、簡便的優點, 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被試智力狀態及認知功能缺損程度, 對評定員的要求不高, 只需經過簡單的訓練便可操作, 適用于社區和基層, 可為進一步檢查和診斷提供依據[8, 9]。巴氏量表又稱為巴氏指數(barthel index)是一種日常居家看護生活功能評估量表, 依據此巴氏量表評估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況, 被廣泛使用于復健、醫院看護老年患者的領域, 用來測量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退化的情形[10]。
本次研究結果發現, 干預前, 兩組MMSE及巴氏量表得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B組患者的MMSE和巴氏量表的得分分別為(21.04±8.05)、(82.07±16.11)分, 均顯著高于A組患者的(18.63±6.33)、(63.65±15.0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健康引導教育應用于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功能訓練干預中, 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 改善其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陶巍巍, 張新宇, 衣運玲, 等. 家庭養老服務中心養老護理員對老年護理知識的認知與需求. 中華護理教育, 2010, 7(10): 471-472.
[2] 張恒. 引導式教育在腦癱兒童康復中的應用與效果-實施中國殘聯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的體會.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16):19-20.
[3] 張耀文.奎疏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對比.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1):143-144.
[4] 王書靈.不要輕視老年人情感認知障礙.中國社區醫師, 2013 (41):48.
[5] 張瑾, 雷霄, 劉旸. 老年人生活方式與腦18 F-FDG PET/CT顯像的關系. 中國老年學, 2015, 35(5):1279-1281.
[6] 陸小偉. 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癡呆腦萎縮的影像學特征. 實用老年醫學, 2015(4):272.
[7] 曾元香.應用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對腦癱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中外醫療, 2012, 31(16):16-17.
[8] 劉金旭. 健康教育在精神病患者康復期的應用.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2, 23(8):994.
[9] 黃冬華, 劉典英. 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18):419-420.
[10] 周智英, 陳丹丹. 健康教育在精神病患者康復期的實施. 飲食保健, 2016, 3(6):245-246.
[收稿日期:2017-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