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象征著開放、文明和進步,連云港是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連接、交匯點,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提出要“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當天下午,在中哈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連云港市與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股份公司共同簽署中哈過境運輸中轉分撥基地合作協議。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以連云港為東端起點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物流大通道得到進一步加強,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層面,連云港又一次得到了世界的矚目。面對這一寶貴的歷史機遇,連云港迅速行動,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了更廣范圍、更大意義上的東中西區域大合作局面。
一、重大機遇:連云港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獨特優勢
“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構想提出以后,國內各地積極行動,一時間掀起了搶占概念先機的高潮,如西安提出了爭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排頭兵,甘肅提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新疆提出當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主力軍。連云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是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各地通往太平洋最便捷的出海口岸,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將起著海陸交通大樞紐、大通道的獨特作用。這一點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諸方面,都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
1.連云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方門戶。連云港,因海有連島、山稱云臺而得名,雄踞祖國萬里海疆中部,東與日韓隔海相望,西依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聯通中亞、西亞直至歐洲。連云港具有悠久的航海歷史,早在公元前2世紀,秦始皇曾東巡到此,并立石建“秦東門”,以這里作為秦帝國的東大門。方士徐福帶500童男童女從這里經朝鮮半島到達日本,開創了中、韓、日三國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成為日本古代文明的開拓者。位于連云港的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已經被舉世公認為比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敦煌莫高窟還早300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認為這是佛教從海上東傳的確鑿證據。
2.連云港是中國重要的對外開放口岸。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連云港都是繁榮的商港、海陸交匯的要沖。早在唐代,連云港就設立了最早的外事機構--海州高麗亭館,在云臺山麓的宿城鄉還保存著新羅人曾居住的“新羅村遺址”。1919年,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計劃在中國海岸建設31個港口,按其重要程度,連云港列第5位。1984年5月,國家決定將連云港列為首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1994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同時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該計劃提出,將連云港市建設成為連接太平洋沿岸國家與中亞地區的國際性港口城市、環境優美的旅游中心、國際商貿中心與交通樞紐。
3.連云港港是中國中西部最便捷出海口。連云港位于中國萬里海疆的中部,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被國家確立為主樞紐港。中西部到連云港,鐵路運距比到青島近500公里,比到日照近300公里,比到上海近480公里,連云港60%的貨物進出口貨物是由中西部地區提供的。新亞歐大陸橋從1992年開通運營以來,連云港承擔了整個陸橋90%以上的國際過境運輸量。
4.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1992年12月1日,首列過境列車從連云港發出,實現了亞歐大陸橋國際聯運“零”的突破。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連云港具有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獨特區位,向東與日、韓隔海相望,海上距離不足500海里;向西通過全長10870公里的國際大通道新亞歐大陸橋,將太平洋沿岸國家地區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地區緊密聯系起來,是隴海蘭新沿線地區乃至中亞國家的重要出海通道。
5.連云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中發﹝2014﹞14號),明確連云港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支持建設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和上海合作組織出海基地(又稱“兩基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六大經濟走廊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基礎最好、潛力最大,連云港作為東端起點,具備輻射中西部地區和中亞國家的影響力;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確定的海上戰略支點方面,連云港作為東部沿海的重要港口、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北翼,已經與160多個國家建立航運經貿合作關系,并通過陸橋運輸大通道成功串聯起海陸絲綢之路。2015年3月,全國“十三五”規劃綱要再次明確提出在連云港建設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2015年5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將連云港確定為全省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核心區和戰略先導區。
二、使命擔當:連云港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主動作為
正是由于連云港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獨特戰略地位,黨和國家賦予重要的戰略使命。2009年4月20日,習近平同志在連云港視察時說:“如果孫悟空的故事有現實版的寫照,就是連云港在新的時期、新的世紀后發先至,構建新歐亞大陸橋,完成新時代的西游記。”2010年8月22日,李克強同志在連云港視察時指出:“連云港位置連中啟西,是我國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形成良性互動的戰略支點,特別是具有輻射中原腹地獨特的港口優勢和發展優勢。”2009年6月,國務院審議通過以連云港為重點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11年5月,國務院批復在連云港設立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這是國家設立的首個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合作的示范區,是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
1.建設中哈物流中轉基地。哈薩克斯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和互聯互通的“主開關”,中哈物流合作由此成為連云港港口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共同見證了連云港市與哈國鐵簽訂共建中哈物流基地項目的合作協議。2014年5月,中哈兩國元首又在上海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見證了中哈(連云港)物流基地項目一期啟用。2015年8月,中哈兩國元首在北京見證江蘇省政府與哈國鐵簽署中哈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中哈合作提檔升級。12月,習近平主席在杭州會見哈薩克斯坦馬西莫夫總理時指出,中方將支持中哈(連云港)國際物流合作基地以及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哈薩克斯坦國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2015年12月,中哈兩國總理在北京簽署《中哈政府聯合公報》,雙方將共同努力確保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穩定、高效運營,共同打造陸海聯運便捷通道。
2.建設上海合作組織出海基地(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2013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出席上合組織第12次總理峰會期間,提出“中國愿在新亞歐大陸橋東端的連云港,為成員國提供物流、倉儲服務”。2015年12月,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上合組織重點打造六大合作平臺,其中在加快建設互聯互通合作平臺中明確在連云港建設國際物流園。按照這個構想,連云港市規劃了45平方公里的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重點打造包括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以及與上合國家有重要經貿往來的國家或地區的物流商貿平臺。已建成貨物堆存場地146萬平米,形成450萬噸堆存能力,成功獲批省級示范物流園,正積極申報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和省級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園區。
3.建設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連云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鹽業重鎮,淮北鹽場的重要產區大都位于連云港沿海境內。明代以善于理財而知名的監察御史龐尚鵬在奏折中寫道:“兩淮煮海為鹽,歲課甲天下,九邊之供亦實賴之。”在整個明代,大體上,兩淮鹽課占全國鹽課收入的一半左右。根據明萬歷八年(1578)的一個統計,全國的鹽課收入為129萬兩白銀,而兩淮獨占60萬兩,占到50%左右。清代《兩淮鹽法志》稱:“鹽商夙號殷富,而兩淮尤甲天下。”早在清代,徐圩鹽場就是淮鹽的五大鹽場之一。進入新世紀,傳統制鹽業已經走到了“死胡同”,大量的低產鹽田幾于荒廢。2006年初,江蘇開始啟動沿海開發戰略研究,提出舉全省之力發展連云港,4月,省委、省政府著眼連云港發展需要,將江蘇金橋鹽化集團的萬頃鹽田劃下撥地方管理。2009年6月,國務院批準實施《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在此背景下,連云港市委常委會作出了加快港口發展全力推進徐圩鹽場開發建設的重大決策。2011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復在連云港市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明確位于徐圩鹽場的徐圩新區作為示范區的先導區,要求將示范區打造成為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東中西產業合作示范基地、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徐圩新區規劃面積約467平方公里,屬于徐圩新區管理的土地資源約175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約153平方公里(低產鹽田),規劃建設為石化產業園(62.6平方公里)、精品鋼產業園(25平方公里)、節能環保科技園(24平方公里)、物流產業園(17.5平方公里)和配套功能區,產業用地占建設用地面積的80%左右(已出讓和開發建設用地約75平方公里)。
4.建設連云跨境電子商務新城。連云新城位于連云港市北側,東依北固山,西接臨洪河口濕地,南臨242省道,北擁海洲灣,總面積約58.8平方公里。連云新城是連云港市承載國家戰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載體,開發建設連云新城是完善連云港市大港口、大城市、大產業功能,加快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快速展現濱海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新城依山傍海,湖島環抱,濕地繞城,匯聚了江蘇沿海獨具魅力的自然資源。連云新城是連云港市國際性海港中心城市建設主陣地、江蘇沿海開發的主戰場,承載著港城人民的藍色夢想!2006年開始,連云港市啟動了連云新城的建設,開始大規模填海,2012年1月成立開發建設指揮部,全面掀起了開發建設熱潮。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主要功能區基本配套”的目標要求,一期開發建設8平方公里商務中心區,重點打造商務辦公、休閑娛樂、濱水居住三大功能板塊,將新城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復合、集約高效的高端化商務中心區。二期規劃到2020年,加快完善行政、商務、金融、文化、會展、居住、休閑、娛樂、旅游等功能,將新城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特色功能區。2015年4月,全面開工建設大陸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2016年1月1日,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園區一期工程占地600多畝,共有24幢建筑,總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整個園區道路通暢、設施齊全,是一個服務周到、功能完備的現代產業園。與連云新城一起,將打造成為集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倉庫、智能物流、快遞通關、金融支付為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生態鏈。
三、曙光初現:連云港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階段性成效
2013年以來,連云港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先后確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年”,出臺了“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建設實施意見、“兩基地”建設發展實施意見,著力構建港產城聯動發展新格局,拓展東西雙向開放新空間,全市綜合發展實力明顯提升。
1.以港口為核心,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連云港深化港口經營管理體制改革,整合組建港口控股集團,積極提升主體港區、拓展兩翼,強化對岸線、海域、土地的統一規劃管理,科學設置港區功能定位和貨種結構,港口發展形成了握指成拳、集中發力的良好態勢。2017年5月22日,江蘇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推進全省沿江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和一體化改革的重大舉措。連云港港是省港口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國有港口分別為:南京、連云港、蘇州、南通、鎮江、常州、泰州、揚州等8家港口集團。省港口集團的資產總額987億元,全集團集裝箱吞吐量1235萬標箱,占全省76.7%,列全國第七位,貨物吞吐量6.94億噸,占全省36.9%,居全國第二位。2017年,連云港港的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航,港口水深達-20米,可以停靠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30萬噸級礦石碼頭等建成投用,兩翼贛榆、灌河、徐圩港區先后開港,組合大港格局基本形成,全港綜合通過能力較2009年翻一番。先后開通60多條遠近洋航線,2015年完成吞吐量2.1億噸、集裝箱501標箱。公路方面已建成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構建了“五橫四縱”干線公路網絡,海濱大道建成通車。連鹽、連淮揚鎮、連青鐵路開工建設,徐連客專列入中鐵總公司2017年已經開工計劃。新機場選址獲得國家民航局批復同意。疏港航道、鹽河航道建成通航,實現千噸級船舶直通京杭大運河。
2.以鐵路為紐帶,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業務保持良好運營態勢。1992年,新亞歐大陸橋第一列國際集裝箱列車從連云港發出,并逐步形成了“一港雙線”過境通道新格局,國內海鐵聯運、國際過境運輸年度最高分別達到30.3萬標箱和10.6萬標箱,長期位列中國沿海港口第一。據統計,連云港承擔了中國50%以上、中亞國家60%以上的大陸橋過境運輸業務。2015年2月25日正式開行的“連新亞”國際班列(連云港-阿拉木圖),最快用時僅6.5天,已形成平均每周5.3列規模常態化運行,截至2017年累計完成255列、2.55萬標箱,運行時間、效率和效益在業內居首。2016年11月29日,連云港成功將中亞班列延伸至歐洲,開行由連云港-哈薩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的“連新歐”國際班列,這條全新的多式聯運通道得到里海委員會成員國及土耳其的大力支持,新通道打破了原有北線單一的運作通道,戰略意義重大。2016年3月,伊朗高級代表團訪問連云港,專題就推動連云港至波斯灣地區的國際運輸洽談合作。2016年12月13日,在哈薩克斯坦馬西莫夫總理和江蘇省石泰峰省長共同見證下,又開行了連云港-哈薩克斯坦-德國的國際班列,并逐步實現了“連新歐”班列每月2列運行規模。截至2017年,連云港大陸橋國際班列已經覆蓋中亞五國、歐洲及沿線主要站點,實現了與阿拉木圖、塔什干、伊斯坦布爾、杜伊斯堡等點對點的對接,形成了更大區域的互聯互通。
3.以“兩基地”為平臺,實現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共贏。加快建設“兩基地”(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和上海合作組織出海基地)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暢通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運輸大通道的重要平臺。中哈物流中轉基地是“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首個實體物流平臺,自2014年7月正式運營至今,基地一期累計完成貨運量269萬噸,集裝箱進出24.7萬標箱,集裝箱拆裝箱5.7萬標箱;二期正按計劃推進散糧筒倉、保稅倉工程、大宗散貨交易中心和鐵路裝卸場站、“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無水港等項目的互投合作。2016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又指定連云港口岸為哈薩克斯坦糧食過境中國的唯一離境口岸,連云港市正會同哈方啟動小麥過境中轉、車用鋰電池危險品班列運輸及冷鏈物流等業務,提升中哈合作經營績效,做強連云港國際班列品牌。45平方公里的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是包括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以及與上合國家有重要經貿往來的國家或地區的物流商貿平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節、企業界代表多次考察上合物流園,已有哈薩克斯坦、立陶宛、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參與合作或接洽。同時扎實推進新疆霍爾果斯、哈薩克斯坦安騰科里2個配套場站合作,已形成“一園三區”鏈式布局。2016年5月3日,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魯斯塔莫娃率團訪問連云港,實地考察上合物流園,推動了土庫曼斯坦與連云港市的物流經貿合作。
4.以口岸改革為突破口,不斷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在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方面,連云港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圖巴朗港,新加坡PSA國際港務等知名航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上海自貿區注冊成立云港海運公司,串聯起以連云港為基地的“海上絲路航運網”,為上合組織國家貨物提供更優化海運路線。在溝通“長江經濟帶”方面,連云港市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加快發展海河聯運業務,依托通榆河、鹽河等內河航道開通了至淮安、揚州并連接長江的內河航運業務,并正在規劃“一港四線”內河運輸網絡,進一步打通蘇北、豫東、皖北地區“借港出海”大通道。在口岸通關便利化方面,連云港口岸是交通部確定的中韓陸海聯運試點口岸,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的重要糧食進出口口岸和澳洲肉牛屠宰加工口岸。在全省率先啟動了“三互”(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口岸便利化改革試點,獲批設立全省首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組織實施了啟運港退稅政策,建成了保稅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區域通關一體化實現了與陸橋沿線海關和長江經濟帶海關的無縫銜接,新亞歐大陸橋檢驗檢疫合作機制和蘇北五市“直通放行”模式走在全國前列,船舶“單一窗口”建設國內領先。成功舉辦兩屆連博會,搭建起絲綢之路國際經貿合作平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生積極影響。
5.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兩基型”臨港產業項目取得突破。基礎性、基地型臨港大工業加快發展,5000萬噸級的煉化一體化項目獲得國家核準并開展前期工作,珠江鋼管、盛虹石化等一批投資過百億的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石化、冶金等主導產業年產值突破千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和煉化一體化項目獲批開展前期工作。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命健康、核電裝備等特色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三新”和裝備制造產業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長,醫藥創新能力全國領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9%。以港口運輸為主的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市級以上開發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比重均超60%,其中南北共建園區2015年實現業務總收入520.6億元,工業增加值100.9億元,成為全市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6.以城市建設為依托,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設取得較大提升。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快建設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努力增強發展承載力。全面建立城鄉規劃體系,科學劃分主體功能區。按照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思路,積極推進集聚發展、緊湊建設,“兩軸一環三圈”的城市框架結構基本確立。順利完成市區區劃調整,市區建成區面積拓展至204平方公里,組團遞進、向心聚攏的發展格局全面形成。持續推進重點板塊開發,科教集聚區形成規模,經過四年來的集中開發建設,連云新城商務中心區主干道路成網成片,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城市形象日益提升。總長44公里的23條道路、27座橋閘按照“三化”標準全面建成,海濱大道貫穿全境;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海州灣會議中心、12萬平方米的西墅灣美食文化水岸、7.2萬平方米的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占地8萬平方米的商務公園和新城學校、社區服務中心已建成使用,44萬平方米的商務租賃式辦公和醫院等配套設施正在建設。當前,新亞歐大陸橋安全走廊國際執法合作論壇永久會址、省級健康產業園、海洋文化旅游綜合體等項目正在洽談推進。新建的商務中心區有幾大形象特色,一是一面臨海三面環水,呈島狀,內灣為片區核心景觀,形成環繞新城的濱水綠帶空間;二是兩軸貫穿,藍軸綠軸十字相映,東西向以水系形成藍軸,南北向綠廊形成綠軸,強化空間序列。三是空間有序,地標節點互映,區域內超高層建筑形成地標統領整個空間,同時各區域內又有相應的高層建筑作為節點形成中間高、四周向海邊和內灣低的“穹”頂形空間系統,形成商務中心區優美的城市天際輪廓線。據悉,連云區正積極推動上合組織秘書處,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辦事處入駐辦公。此外,“一關兩檢”等口岸單位進駐工作也在推進之中,在此基礎上,航運“一站式”服務中心、船代貨代物流企業入駐辦公,區域性航運服務中心也將呼之欲出。在新城內,規劃建設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打造“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供應鏈金融”的大宗商品與散雜貨交易中心。鼓勵吸引知名企業總部及其功能性、分支性機構入駐,加快打造區域性企業總部集聚區。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落戶連云港,連云新城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現實支撐快速凸顯,土地將快速升溫變熱,新城人氣將加快集聚,海內外客商會紛至沓來,一個“生態、科技、現代”的魅力智島、海上CBD將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今天,當你車行連云港,左邊,是遼闊的黃海,海闊天空,春潮撲岸;右邊,是正在快速崛起的連云新城,前方,是一條全長125.8公里,彰顯港城山海相擁、港產城相融的濱海旅游觀光大道……連云港,這片山海相擁的土地,風景如畫、海風勁吹,這里正以全新的姿態在“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藍圖中前行,在黃海激越雄壯的濤聲中崛起!
(作者簡介:劉成文,現任市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兼連云港市黨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工作,先后撰寫了40多篇關于連云港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調研報告,獲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并轉化為發展的現實成果。近年來,在《中國檔案報》《新華日報》《群眾》《世紀風采》《連云港史志》《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理論文章100余篇。著作《連云港文化論》獲得江蘇省政府社科成果三等獎。2016年4月,先后被評為“江蘇省書香之家”“全國書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