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祖武
扎根鄉村心系扶貧
——記吉安縣發改委駐村第一書記蘭兆義
□ 韓祖武

蘭兆義參觀青原區蔬果基地

蘭兆義在貧困戶井岡蜜柚基地鋤草

蘭兆義在村部辦公
天剛剛亮,吉安市吉安縣萬福鎮圳上村“第一書記”蘭兆義就帶上資料,準備去貧困戶彭香生家,和他商量發展井岡蜜柚產業事宜。
路上,蘭兆義心里盤算著,走完幾戶貧困戶,順便看看村里體弱多病的于炳生老人和孤寡老人彭根珠,也不知于炳生病好得怎么樣,上次幫他拿的藥還有沒有……
2016年2月,58歲的吉安縣發改委主任科員蘭兆義,不顧家人和親朋好友勸告,主動向單位領導請求要去掛點扶貧村擔任第一書記。理由是自己以前在鄉鎮干過,做農村工作有經驗,和群眾打交道多,對老百姓有感情,知道他們需要什么。
來到村里后,蘭兆義每個月駐村都超過23天,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滿腦子里想的、心里裝的全是村里脫貧這些事。
每次上級領導來圳上村檢查精準扶貧工作,問起村里貧困戶情況,蘭兆義如數家珍。102戶貧困戶330人,因何致貧,如何幫扶,包括每家詳細情況,蘭兆義悉數作答。
在蘭兆義住的駐村宿舍,辦公桌上擺放著十幾疊各類有關扶貧的表格:貧困戶住房安全情況調查表、結對幫扶計劃表、貧困戶收看有線電視花名冊……村干部羅志勇說:“這些表格是蘭書記加班熬夜整理出來的,對村里開展扶貧工作幫助很大。”
蘭兆義睡覺的床頭,幾本厚厚的扶貧筆記特別顯眼,上面密密麻麻記著他每次入戶調查的情況。為弄清村里誰貧困,因何而貧,蘭書記來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全村所有農戶進行走訪摸底。每次入戶,他都隨身攜帶筆記本,走到哪記到哪。

蘭兆義與貧困戶在一起
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是蘭兆義最牽掛的事。駐村第一天,他把家常日用器具全部帶進村,決定吃在村上、住在村上,和村民一起生活。白天,蘭兆義扛著鋤頭,和農民一塊開溝挖渠、墾荒種樹、鋤田栽秧。蘭書記說:“與群眾一起勞動,能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晚上,無論刮風下雨,他都要去走訪貧困戶,和困難戶拉家常,談生產,謀發展,聽取意見。為此,蘭書記專門從家帶來了手電筒、雨鞋、雨衣、雨傘。深更半夜,蘭兆義不會急著休息,他要整理當天了解到的情況,幫助不同貧困戶制定不同扶貧計劃、扶貧方案和扶貧措施。村委會主任羅金根豎起大拇指夸贊:“蘭書記是個好干部,他把村里當成家,把群眾的事村里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長期住在村里,生活上蘭兆義從不給老百姓添一點麻煩。什么事他都是自己動手,自己下廚房,自己做飯。許多村民為了感謝蘭兆義想請他吃飯,蘭書記都一一婉拒,他說:“我是村里的人,不要把我當外人。”
提起蘭兆義,貧困戶羅學根激動地說:“他可不是外人,他來駐村,把我們群眾當親人,我們都喜歡他。”羅學根妻子患有肝硬化,不能干重活,加之長期吃藥,孩子又是殘疾人,家里經濟一度陷入困境。蘭書記了解情況后,三天五頭往他家跑,給他們夫妻倆鼓勁打氣,幫助他們爭取大病救助補償,落實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資金。看到蘭書記忙得馬不停蹄,羅學根夫婦十分感動。
下沙自然村貧困戶于炳生,70多歲,家中沒有電燈,沒有床鋪,用兩塊門板攤在地上睡覺,被子破爛不堪。蘭書記知曉后,帶頭捐款給老人家買床和棉被,并請來電工幫老人家接通電。看到大家幫忙搞衛生、鋪床、裝電,于炳生含著熱淚拉著蘭兆義的手說:“共產黨的干部比我親生兒子還要親呀!”
“蘭書記對我們太好啦!熱天在一起做農活,他經常把自己戴的草帽讓給別人,還自掏腰包買礦泉水給我們喝。”在圳上村,村民們紛紛點贊蘭兆義。
蘭兆義心里始終裝著群眾,時時處處把群眾當親人。今年5月4日晚,蘭書記在村部辦公室思索村里脫貧整改事項時,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暈厥倒地。在緊急送往醫院時,好多村民趕了過來,眼含淚花目送蘭書記久久不愿離去。村民們說:“蘭書記是為我們累倒的啊!咱們對不住人家!”

蘭兆義與貧困戶在一起
送往醫院搶救途中,蘭兆義連續暈厥三次,一直昏迷不醒。陸續聞訊的村民得知蘭兆義病情后,心里非常著急。村民彭新光老婆流淚了:“蘭書記平時像親人一樣對我們,聽說他病成這樣我們心里好難過。”住院期間,村里老百姓天天牽掛蘭書記。貧困戶羅必修、陳春香等上百群眾向蘭兆義打去電話,詢問病情,叫他安心養病。有好多村民還準備上醫院看望蘭書記,被村干部和駐村干部勸了回去。
經過縣、市醫院全力搶救蘇醒過來的蘭兆義,說的第一件事是放心不下村里的貧困戶。醫生勸他靜養一段時間,蘭兆義說:“這哪里行,村里脫貧摘帽工作好忙。”當日,蘭書記向單位領導請示要求回村,他說:“一天不見到貧困戶,心里不踏實。”
連日來,蘭兆義精準扶貧工作先進事跡在廬陵大地廣為傳頌。縣委宣傳部還專門下發通知,號召全縣干部職工向他學習。
“現在進村的路修通了,多虧了第一書記啊!”說起蘭兆義在村里開展扶貧的事,嶺下自然村貧困戶羅桂英非常激動。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房屋破爛不堪,村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群眾有個感冒發燒連個看病的地方都沒有。這是圳上村幾年前的真實寫照。自從縣里派來了第一書記,村里水泥路修了,村部、村衛生室和村計生服務室面貌煥然一新。村里群眾高興地說,“以前村里十幾年沒變化,現在變化可大了,想都不敢想。”
落后村子大多基礎條件差,修路、架橋、治水是蘭書記幫村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四處奔波,到處打報告,不辭勞苦往各部門跑,苦口婆心跟領導溝通,先后爭取到43萬元資金,誰也沒想到,就用這些錢,他幫村里維修加固了彭家村橋和水滸橋,解決了6個自然村1000多群眾出行難;幫助下沙村建一座提灌電排站,解決了該村200畝田地用水問題;同時對圳上村一座水陂進行維修,對下肖水庫進行加固和斜管翻新……一年來,蘭兆義憑著一步一個腳印,跑下了衛生室、自來水改造、9個新農村建設點、危舊房改造、安全飲水等30多個民生項目,跑遍全縣所有與扶貧有相關的部門和單位,聯系十多家各類企業、社團……有人問他:“這樣你不累?”他說:“為群眾做點實事,再累也值得。”
“物資、資金幫扶不是長久之計,要想讓群眾富裕起來,光建好基礎設施遠遠不夠,還要幫村民發展產業,讓他們有穩定收入來源。”蘭兆義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在他引導下,村上成立了種養專業合作社,覆蓋全村102戶貧困戶,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合作社已經產生效益,每戶貧困戶都從中獲得經濟紅利;蘭兆義還建議單位拿出產業扶貧資金10萬元,協助村里發展井岡蜜柚種植104畝,貧困戶人均一畝;同時積極協調貧困戶與富民光伏能源公司簽訂安裝合同,目前已經安裝16戶,有5戶并網發電,每戶每年可增加收入1500元。
“蘭書記真是給村上出大力氣了,就憑這些產業,村里的貧困戶用不了幾年都能致富奔小康。”村支部書記羅金茍由衷地發出感慨。
韓祖武,吉安縣報社通聯室主任。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