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 欣
貧困戶養鴿助脫貧
□ 占 欣

一排排整齊的鴿籠,黑色、灰色、白色的鴿子爭先恐后地啄著鴿糧,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一個身影在給鴿子投食。
劉小院是橫峰縣岑陽鎮姜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82年出生的他,因出生便患小兒麻痹癥,家里窮,無錢治病導致半邊偏癱。身患三級殘疾的他左手重度障礙,走起路來有一點跛。
因患殘疾,家中貧窮,無法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正常的完成學業,花樣年齡的他在縣城工業園區里一家銅廠上班,做些輕活。后來銅廠倒閉,便回到農村開了一家副食品店鋪,誰曾料想店鋪生意不好,虧了很多,加之又沒有合適的店面,便關閉了,在家頹廢許久,一度覺得自己是廢人。
然而,劉小院并不甘心于終日無所事事,總想著要做點什么,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橫峰縣市場鴿子緊缺,他覺得這活路也不要大力氣,是一次機遇,想試試,于是用僅剩的幾百塊錢到余干縣買了2對種鴿回家飼養。沒有錢建鴿舍,他就把自己老屋當鴿舍。
沒有錢請人,他就一個人安裝鴿籠,干活的時候,他忘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常常忙到凌晨兩三點鐘,腰酸腿麻才記得休息。為了養好這些鴿子,他專門到上饒、余干、廣豐學習養鴿子技術,從配種到打疫苗,從不會到會,邊養邊學。“鴿子特別愛干凈,衛生狀況會影響其生長和品質,隔一天就得清理一次。”說起養鴿心得,劉小院講得頭頭是道。
就這樣鴿生蛋,蛋成鴿,從4只到400多只,劉小院欣喜若狂。
劉小院將一切希望寄托在這400多只鴿子上了,然而,現實卻給劉小院潑了一盆冷水。07年,奶奶生大病在上饒住院,本就分身無暇的他每天需要兩頭跑,一邊要幫忙照看奶奶,一邊要喂養鴿子,恰逢此時,鴿子發鴿瘟死了300多只,心力交瘁的他只好花錢到上饒市防疫站請人來治,結果卻不容樂觀,為此又專門到余干請人治理,這才抑制了鴿瘟。
屋漏偏逢連夜雨,好不容易抑制住了鴿瘟,又慘遭小偷,被偷走了一籠鴿子。“當時真的是哭死,最后只剩幾十只,虧大了,前兩年賺的一夕之間全沒了”回憶起當時的困境,劉小院依然心有余悸。
即使慘遭如此多變故,劉小院仍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雖然虧了那么多,但我現在只想專心做好一件事,堅持養好鴿子,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做好一件事”。
為了更好地養鴿子,劉小院繼續“深造”,不斷學習。劉小院說道,“養鴿子是一門學不完的技術,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養好鴿子”。他熟練掌握各個階段的主要病害與防治,會駕輕就熟地給鴿子打疫苗,建立了鴿子檔案,種鴿、子鴿、蛋鴿分區分籠飼養。
在養殖場里,劉小院邊給鴿子喂食邊介紹,他飼養鴿子的食物是玉米粒、豌豆、高粱,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相對于顆粒物的飼料,這樣成本高,但是鴿子養得也好。
橫峰人大多偏愛灰鴿子,身殘志不殘,他眼光精銳,瞅準市場,“轉戰”灰鴿。看著手上新培育出來的灰鴿子,劉小院從心底里笑了。
“沒有市場,我就自己跑市場,我在菜市場一家家的跑業務,皇天不負有心人,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我這里訂鴿子了,現在我每個月供應市場的鴿子不低于200只,鴿子蛋也有100多個”。
此外,還有不少酒店會在他這里訂鴿子,去年的高考季,縣岑山大酒店便專程到他這里訂了不少乳鴿。“一般鴿子是45天長完全,而乳鴿則差不多在第22天的樣子,這時候最適合煲湯,極富營養價值。”說起鴿子,劉小院頭頭是道。
去年,縣殘聯通過與建設部門溝通協調,給予劉小院基地修繕款3000元,并資助5000元購買種苗款,幫助他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收入。今年年初,劉小院的養鴿場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在縣殘聯的幫助下,搭乘精準扶貧列車,申請到3萬元的免息貸款,徹底解決了養鴿場的資金問題。“這些年縣殘聯給予了我很多幫助,我從心底里感謝。”
脫貧不忘同村人——同村殘疾人毛學華聽聞養鴿子賺錢,便過來取經,于是劉小院虧本賣給他十對種鴿,還手把手教授他養鴿經驗,時不時上戶幫他飼養。
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劉小院卻不甘心讓自己弱勢下去,不但自己要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創業發家,還帶領其他殘疾人創業。“我得到了不少的幫助,現在能夠幫助其他殘疾人,讓我覺得更有價值。”
占欣,橫峰縣殘聯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