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嘯
檔案館圖書資料管理之我見
◎黃劍嘯
圖書資料工作做為檔案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檔案館業務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檔案館輕圖書資料管理的現狀,要加大收集力度,簡化整理分類,在提高利用率上下功夫。
檔案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價值的歷史記錄。檔案館是黨和國家設立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是永久保管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及各方面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但是,檔案館要擔當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真實面貌的任務,僅僅依靠檔案是不夠的,保存和收集散存在社會上的圖書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檔案館工作通則》明確規定:“檔案館要注意接收和收集與本館館藏檔案有關的各種資料”,圖書資料工作是檔案館工作必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檔案工作的必要補充,檔案館收藏與檔案有關的資料,應該是檔案館的一項基本任務。
圖書資料是指以文字、目錄、公式、聲頻、視頻、代碼等手段將信息知識記錄或描述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并能起到存貯和傳播信息、知識的作用。圖書資料和檔案都是通過一定物質載體存貯和傳遞信息,其本質都是信息。
圖書資料有助于人們了解檔案。檔案產生于人類社會的實踐過程中,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原始記錄,是第一手材料,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記錄歷史,以備日后查考,具有較強的依據和憑證作用。檔案的內容不允許有半點加工的成分,因此檔案的內容不專,可讀性較差。檔案通過編研等形式加工形成圖書資料后,則具有專題性,可讀性強的特點。通過閱讀圖書資料,人們更能有效地了解檔案,了解歷史。因此檔案編研工作一直是檔案管理八項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司馬遷利用檔案編出了歷史巨著《史記》,廣大的社會大眾正是通過閱讀這篇巨著來了解歷史的記載,還原歷史的昨天;又如《毛澤東選集》就是毛澤東為中央起草的文件、重要講話、書信等檔案匯編而成。通過這些圖書資料,我們見證了國家和領袖的發展成長歷程,生動的了解歷史的記錄。
圖書資料的編研過程有助于改進檔案管理水平。被列為編寫圖書資料選題范圍的檔案,必須盡可能收集全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考證過程。通過考證史實,核實史料,挑選出具有利用和參考價值的檔案文件,并經過一系列的整理加工制作,才能產生圖書資料。這整個過程本身就是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是檔案管理八項工作中的另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提供利用來考核檔案管理工作成效,是檔案工作的基本要求。檔案管理的好壞,關鍵是看檔案利用方不方便。圖書資料的編研過程有利于暴露檔案工作各環節的管理漏洞,能大大促進檔案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圖書資料能豐富檔案館館藏。圖書資料的產生過程也是檔案的形成過程。圖書資料在其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手稿、修改稿及定稿等大量的文稿,在圖書資料形成后,連同產生的圖書資料就轉化為該單位的檔案。
圖書資料是提高檔案館地位的有效措施。檔案工作如果僅僅關注收集、整理、保管,那么,人們心目中只能留有“史料保管庫”的印象。如果從檔案部門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圖書資料,使社會各界借此獲得史料信息,則檔案部門的影響必將擴大,地位將隨之提高。提高社會大眾的檔案意識,宣傳檔案基礎知識,圖書資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
檔案館工作普遍存在重檔案輕資料的現象,圖書資料工作長期處于從屬、附帶的地位,大部分檔案館工作人員認為:檔案館就是管檔案,用專門的人、財、物去搞資料工作,是不務“正業”。
圖書資料收集方式單一,僅僅是在接收到期檔案時附帶收集圖書資料,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
館藏圖書資料良莠不分,普遍存在相近內容重復收藏,重要期刊殘缺不齊的狀況。片面追求數量,而忽略追求反映本地區特色、與檔案相關內容的精品。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樹立檔案館現代化管理的新理念。圖書資料工作在檔案館的整體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們要把檔案、圖書資料統一管理,分門別類,各顯特色。檔案館的領導要重視、支持圖書資料工作,要把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納入檔案館目標管理,在人員配備、經費投入、庫房建設、設備購置上給予重視和支持,促進圖書資料工作走上正軌。
拓寬來源,豐富館藏圖書資料。
加強編研,以自供的方式豐富館藏圖書資料。及時掌握社會大眾的利用需求,根據館藏特點,依據已有的館藏資源,編研出體現檔案館特色的參考資料、匯編檔案文件等圖書資料,打造檔案館獨有品牌。
廣泛收集,多渠道獲取圖書資料。一是檔案館在接收機關到期檔案的同時,接收該單位編制的資料;二是利用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在接收公開現行文件的同時,接收《國務院公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等重要文件匯編材料;三是與業務往來單位交換編研成果,互通有無,共享資料;四是向社會機構購買期刊等必要的圖書;五是向社會個人有價征集私人珍藏的名人手札,家譜族譜等材料;六是以寄存的方法獲取個人珍藏資料的仿真、復印件。
突出重點,優化館藏圖書資料的資源建設。收集與本館館藏檔案有關的各種資料,不必包羅萬象,重點要放在與本館館藏檔案有關的圖書資料方面,包括與本地區風俗民情、名優特產、名勝古跡、重大事件有關的史料,如反映本地歷史風貌、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信息的各種史、志、指南、概覽、大事記,歷史沿革,專題文件匯編、名人回憶錄等圖書資料。它們是在對實際情況或檔案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編篡出來的,具有真實性、系統性、全面性、內容集中,可信度高的特點,起著檔案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地方重要的綜合性雜志、報紙、機構內部刊物、地圖等出版物,私人家譜、回憶錄、名人書稿、個人日記、筆記等也可作為征集重點。
簡化分類,突顯檔案館藏書的特點。檔案館館藏圖書資料重點放在與本館館藏檔案有關的內容,圖書資料分類應該突顯檔案館的特點,不宜沿用中國圖書分類法來分類整理。筆者建議按圖書資料的來源、性質、內容設六個大類,大類下按需可分設二級類目,每一類目里流水編制順序號,如A-1,D1-1。六個大類編號序列如下:
A編研類資料;B 檔案業務資料;C圖書; D 特種資料;E期刊雜志;F報紙。其中,特種資料、期刊、報紙下設二級類目,分別為:
D特種資料-D1地圖;D2畫冊;D3光盤;D4
E期刊雜志-E1廣西檔案;E2新華文摘;E3
F報紙-F1中國檔案報;F2南寧晚報;F3南寧日報;F4
優化服務,提高館藏圖書資料的利用率。
加大宣傳力度,讓檔案館走出去。通過舉辦陳列、展覽等活動,讓更多人來了解檔案館,了解到檔案館來能解決什么問題,能得到哪些信息等。從而逐步擴大檔案館的社會影響力,提高檔案館資源的社會認知度,進一步提高利用率。
提高素質,提升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檔案館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圖書資料管理及相關專業知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學會與不同的利用者打交道,進而提高服務的業務能力,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利用服務工作。
加強管理,及時整理編目,確保信息內容準確無誤。檔案館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征集到的圖書資料進行鑒定整理,及時編目,及時為社會大眾提供有效的檢索工具,以便快捷方便地找到需要的資料。否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征集到手的圖書資料就說不清來龍去脈了,就等同于廢紙一堆,對捐贈人來說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建立完善的利用反饋體系。通過建立利用者聯系反饋單、建立意見薄、設立投訴電話等方式來完善提升服務質量。例如:某一利用者到檔案館申請利用圖書資料,若檔案館沒有相關的圖書資料,可以留下利用者的聯系方式,再有目的地收集相關的圖書資料進館,之后與利用者聯系,這種人性化的服務必然為檔案館贏得社會大眾的“口碑”。
(作者單位:南寧市城市客運交通管理處)
整理沿用
分類整理。然而檔案館館藏圖書側重于與檔案相關的資料,因此造成某些類別的圖書極少甚至空缺,如宗教,軍事等;某些類別的圖書繁多甚至爆棚,極不利庫房的上架保管。又因為檔案館工作人員對中國圖書分類法掌握不夠精準,造成了兩種問題局面:一是在同一個檔案館同一種期刊分別劃歸不同的類別;二是在綜合檔案館成為政府信息公開場所后,把《國務院公報》等文件匯編劃入圖書資料以外的范疇,另起爐灶分類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