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捐贈現象增多:一場“走出去,請進來”的行動學習

盛大的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向加州理工學院捐贈8億元,用于建立腦科學研究院
隨著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因而近年來,中國民企也頻頻現身海外并購的舞臺,與此同時,民企背后的中國企業家們向海外捐贈的現象也日益增多。
2017胡潤慈善榜顯示,期間共有6位企業家向海外捐贈超過1000萬元。其中,大多數企業家將慈善資金捐向了科研和教育:盛大的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向加州理工學院捐贈8億元,用于建立腦科學研究院;許家印向哈佛大學捐贈1.3億元,用于健康、科學和綠色科技研究;螞蟻金服的井賢棟向母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捐贈3500萬元;經緯集團的陳經緯捐贈了1.8億元,用于設立“紫荊創新創業發展輔導中心”。此外,也有企業家出資捐助貧困地區的公益事業,比如有些企業家選擇幫助菲律賓興建戒毒所。
不過對于中國企業家的海外捐贈行為,民間也不免有一些非議之聲。2014年中國地產商潘石屹向哈佛大學捐款9300萬元,成立“SOHO中國助學金”,被網友批評“怎么不捐中國大學”;2016年,所謂“馬云向克林頓捐款”的事也在網上炒得火熱,而事實上,這只是集團在2005年向“克林頓基金會”這個慈善組織捐款,35萬美元的善款是用于艾滋病項目的。
值得一體的是,克林頓基金會作為在防治、救助艾滋病患者方面有著巨大全球影響力的組織,2002年克林頓基金會介入前,發展中國家僅有23萬人參與治療艾滋病,到2013年時已有800萬名發展中國家的患者參與治療艾滋病,艾滋病藥價格明顯下降。早在2004年,就與中國衛生部展開了合作;2005年2月,時任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與克林頓本人簽署了捐贈艾滋病治療藥物的協議,之后雙方還設立了“艾滋病醫務服務獎學金項目”。也正是在那一年,馬云向克林頓基金會捐出35萬美元。

《2017胡潤慈善榜》前十名慈善家

《2017福布斯中國慈善榜》前十名慈善家
因而有專家指出,對于企業家海外捐款,人們不必抱有褊狹的心態。畢竟除了為善的初衷之外,慈善公益也是符合國外商業“游戲規則”的公關策略。而且就像阿里巴巴集團聲明的那樣,以此機會,我們可以“認真學習一家國際化的公益基金怎么運作、堅持和保持專注”。
其實,面對越來越熱的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早在2015年的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國際化專題研討會上就有過“走出去,請進來,再走出去”的觀點。
他認為,“走出去”,就是我們要學習其他國家慈善的模式和經驗。“比如美國的公益慈善的市場化、專業化分工做得非常好,有大量的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提供財務、咨詢、法律、籌款、戰略規劃、傳播、公共關系、培訓等服務,這就值得我們學習”。“請進來”,是我們要請很多國外的朋友來給我們帶來好的經驗,“像現在的‘基金會中心網’,就是照搬美國基金會中心的模式,而且還有了創新,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基金會的透明指數”,目前基金會中心網為中國的六千余家基金會進行透明度排名。公眾可以透明度為依據,選擇他們信賴支持的機構進行捐贈。“再走出去”就是中國的慈善機構也需要走出去幫助別人。有關“再走出去”,他也提到了公眾對此的不理解:“有人說中國還很窮,還很多人需要幫助,干嘛要出去幫別人?但我們需要走出去,慈善沒有國界,這是全人類的一種共同的責任。中國又作為一個過去接受別人幫助的國家,現在我們有條件了,也應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