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明,李 瑩,魏曉冬,蘆 珊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哈爾濱 150001)
穩定型心絞痛應用曲美他嗪和倍他樂克聯合治療的效果評估
閆 明,李 瑩,魏曉冬,蘆 珊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哈爾濱 150001)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9月期間我院收診的90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均行曲美他嗪20 mg 3次/d與倍他樂克25 mg 2次/d藥物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倍他樂克25 mg 2次/d、伯基與長效型硝酸脂類治療方法,10周設置為1個療程。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狀況、運動耐受優化狀況、心電圖變化狀況進行觀察分析。1個療程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壓、心率、運動耐受與心電圖都有所變化,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變化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曲美他嗪與倍他樂克聯合治療穩定型心絞痛能使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毒副作用較低,安全性較高,具有推廣與應用價值。
穩定型心絞痛;曲美他嗪;倍他樂克;聯合治療
穩定型心絞痛被定義為連續時間在30 d以上,并且心絞痛現象數次出現的一類臨床高發疾病,其發作性質體現出穩定性特征[1]。穩定型心絞痛臨床癥狀以胸部疼痛、胸悶心慌,可以蔓延至咽喉以及頸部等位置的疾病,一般情況下發作時間數分鐘。現代臨床治療一般以鈣通道阻滯劑、長短效硝酸脂類,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該類疾病[2]。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為治療穩定型心絞痛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得到臨床領域相關專家的高度重視,曲美他嗪功效體現在抑制心肌缺血與心絞痛癥狀,以及優化左心功能方面上[3]。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9月期間我院收診的90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42例伴有高脂血,35例伴有高血壓,12例伴有糖尿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中位年齡(71.4±5.3)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26例,中位年齡(69.3±3.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給藥
觀察組曲美他嗪(萬爽力,法國施維雅藥廠)20 mg/片,3次/d,口服;倍他樂克25 mg/片,2次/d,口服。對照組倍他樂克(25 mg/片),2次/d,輔以伯基、長效型硝酸脂類藥物治療。10周設為一個療程。
1.3 觀察項目
觀測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變化情況,每7 d詢問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連續時間、每天服用硝酸甘油粒數,將上述信息詳細錄入。治療前后對所有患者作常規心電圖,用STS段下降導聯數(NST)與STS段壓低總和(∑ST)代表心肌缺血范疇與程度及血壓、心率、運動耐受狀況。
1.4 療效判定
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幅度大于80%。有效:降低幅度在50%~80%范疇中取值。無效:達不到上述各個標準。運動耐受改善參照心絞痛分類方法與治療前相比較,改善程度大于Ⅰ級則證明運動耐受能力有所優化。
1.5 心電圖指標
顯效:靜息心電圖走向常態化。好轉:靜息狀態下心電圖缺血性ST段降低,經藥物治療后上升幅度大于1.5 mm,或主導聯T波倒置變淺高于50.0%,也可能是T波由平坦轉型為豎直。無改變:患者靜息狀態下心電圖和治療前大體上沒有差異。加重:靜息心電圖ST段與治療前相比較降低幅度大于0.5 mm,主要體現在T波加深程度不低于50%或者直立T波轉型為平坦T波,也可能是平坦T波轉為倒置。
1.6 統計學處理
2.1 心絞痛優化狀況
觀察組顯效26例,好轉15例,情況治療組顯效3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1.1%;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改變1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62.5%,組間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組患者在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服用硝酸甘油用量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性無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經曲美他嗪和倍他樂克聯合治療后,上述各類指標與對照組相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前后療效對比
注: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后相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優化狀況
觀察組患者改善41例,未改善4例,改善率為91.1%;對照組患者改善26例,未改善16例,改善率57.8%,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心電圖療效狀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未進行治療前,NST、∑ST指標評估上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藥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ST、∑ST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療效及NST與∑ST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與心率變化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相比,給藥治療后血壓、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組患者收縮壓為(137.9±8.7)mmHg、對照組為(136.6±9.2)mmHg,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對應值為(134.9±8.9)mmHg、(133.1±8.7)mmHg;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舒張壓為(85.9±4.1)mmHg、對照組為(73.8±4.2)mmHg,治療后兩組患者舒張壓分別為(70.9±3.7)mmHg、(73.0±3.9)mmHg;治療前觀察組患者心率(72.1±3.1)min,治療后(70.5±3.7)min,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心率(72.4±4.2)min,治療后(71.8±3.1)min。曲美他嗪對機體血壓與心率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曲美他嗪在穩定型心絞痛疾病治療期間的應用,借助選擇性抑制長鏈3-酮酰CoA硫解酶(3-KAT)抵制脂肪酸代謝水平,進而實現使代謝轉型為更高效的葡萄糖氧化進程的目標,并且其藥效不會受各類血流動力學參數的影響[4]。相關研究證實曲美他嗪在延緩受體阻滯劑治療心絞痛患者運動時間方面發揮的作用是顯著的,抗心絞痛療效顯著好于硝酸酯藥物。倍他樂克適應癥為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5]。在防治或診斷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與胸痛病癥方面發揮的作用是極為可觀的。
[1] 孫磊.匹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7):147-148.
[2] 王佃剛.曲美他嗪聯合賴諾普利治療酒精性心肌病的療效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4,27(05):559-560.
[3] 王瑩君.用鹽酸曲美他嗪治療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23):52-53.
[4] 芮長城.曲美他嗪治療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1):29-30.
[5] 叢曉莉.曲美他嗪聯合倍他樂克治療尿毒癥并發左心衰竭療效臨床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9):61-63.
Evaluation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trimetazidine and metoprolol in stable angina pectoris
YAN Ming, LI Ying, WEI Xiao-dong, LU Sh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Harbin, Harbin 150001, Chi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elect 90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from Octo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n=4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imetazidine 20 mg 3 times/d with metoprolol 25mg 2 times/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metoprolol 25mg 2 times/d, primary and long-acting nitric acid lipid treatment, 10 weeks set to 1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1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angina pectoris was de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exercise tolerance an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the degree of chang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bination of trimetazidine and metopr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which ha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Stable angina; Trimetazidine; Metoprolol; Combination therapy
2017-04-10
閆明(1980-),女,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
R541.4
A
1674-8646(2017)14-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