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志
防癌體檢的關鍵
——精準
文吳 志

見或不見,癌癥就在那里!2017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數據,匯總了全國347家癌癥登記點的數據,證實全國每天約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40歲之后癌癥發病率快速提升,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80歲達到高峰;預期壽命85歲時,其患癌風險竟然高達36%;死亡率排前的癌癥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癥,其中,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
中國本來就是人口基數大國,偏遠地區較為落后的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以及缺少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導致癌癥發病率在增高;大城市和沿海地區,高脂肪、高熱量、少運動的生活方式流行,同時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國內空氣、水質等污染日益嚴重,導致癌癥發病率也在增高。
“雖然如此,談癌色變倒也沒有必要”,腫瘤專家指出,“每個人都應該從這些統計數據中獲得教訓,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外部環境個人沒辦法掌控,但是可以從起居習慣、自身防護方面著手:一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通過健康的飲食、生活、心理調節方式等來預防;二是定期體檢,在腫瘤形成早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腫瘤發展。想要遠離癌癥,一定要有警覺的意識。就是說,不要等到很難受了再去醫院檢查,比如咳嗽超過2周以上、咯血或痰中帶血這種初期癥狀,就應去醫院拍個胸片。
體檢則是最有效而經濟的健康手段,有可能發現一些癌前病變,并對各個部位的腫瘤預防都有意義。35歲以上的成年人應該每年體檢一次。不過,千篇一律的體檢項目,不一定適合你,應進行個體化的精準防癌篩查。防癌體檢時,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不同。受檢者在體檢之前,最好將個人的涉癌風險,詳細向醫生說明,醫生才能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量體裁衣”,做出既符合受檢者的防癌體檢需要又比較經濟實惠的精準防癌篩查方案。貴的不一定就最好,體檢的效果好壞并不是完全跟著價格走的,像核磁共振、CT這類價格高的檢查項目,除了有相關指征的,一般人沒必要做。而那些體檢項目比較全的套餐,主要針對上年紀的人群,因為這個階段疾病風險高,可以各方面做個檢查,如果是年輕人就沒這必要了。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檢查,可以考慮做BRAC1、BRAC2的基因檢測。PET-CT一般不作為健康體檢推薦,在發現一些空腔臟器病變方面還可能存在盲區。
不管使用什么檢測手段,防癌體檢的關鍵就是兩個字——精準,這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新方向,包括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細胞病理學檢查、基因檢測。因為只有精準,才能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