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延群
運動時伴放音樂好處多
文/王延群

老年人參加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延緩衰老、愉悅身心、延年益壽。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老年人健身是為了實現對美的追求,這主要表現在把體育鍛煉與音樂、舞蹈等藝術相結合上。近年來,以音樂、舞蹈為主的藝術成分大量地融入老年體育活動中,并已經成為時尚。
老年人在運動中聽音樂有很多好處。首先,因為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通過音響和旋律的變化來激發欣賞者的情感,可以有效地改善心理狀態和精神境界。其次,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音樂具有調節人體節律的作用。悠揚悅耳的樂曲和旋律,對神經系統是個良好的刺激,對心血管系統及消化系統都會產生好的影響。此外,音樂對神經衰弱、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腦震蕩后遺癥、高血壓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運動中聽音樂有助于老年人精神爽快、血脈通暢、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近年來研究證實,音樂可幫助健身者更輕松、更有效地鍛煉。他們讓兩組健身者在一起跳健身舞,其中甲組戴上耳機,邊舞邊聽快速、有力的音樂,而乙組則不聽音樂。十分鐘后,研究人員對他們體內乳酸鹽水平做了測定,結果發現,所有健身者體內乳酸鹽水平大同小異,乳酸鹽系肌肉在運動過程中釋放出的一種化學物質,這表明兩組健身者的運動量大致相等。但甲組鍛煉下來個個神情輕松,聲稱只耗用了70%的氣力;而乙組則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研究人員還發現,跳健身舞從準備、高潮至最后放松的不同階段,所聽音樂的節奏、旋律、風格都應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如運動節奏較快時,快節奏的迪斯科、搖滾樂較為合適;而當活動已漸漸輕松時,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古典音樂、鄉村音樂甚至圣樂就較能與運動節奏合拍。
那么,老年人在運動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音樂呢?
首先,應該選擇旋律優美、抒情、健康向上、節奏鮮明的樂曲。節奏不宜過快,一般不超過10秒鐘24拍。
其次,要考慮個人的喜好。主要從曲目特點、演奏樂器、演奏形式等方面考慮,譬如個性活潑、喜歡交際的老人可以選擇嗩吶演奏的《今天是個好日子》《喜洋洋》等;而喜歡清靜的老人可以選擇 《仲夏夜之夢》《綠島小夜曲》《漁舟唱晚》等。
第三,音樂要與鍛煉的內容相結合。例如練太極拳,就要選擇優美舒緩、意境幽遠的音樂,像古箏演奏的《春江花月夜》《沉思》等,這樣有利于意念和動作的結合,從而深刻體會太極拳的內涵,做到身心統一、內外兼修。另外,鍛煉中聽音樂最好選擇外放音響,而不是戴耳機,這樣對老年人的聽力有好處,同時也利于很多人在一起鍛煉。
當你做健身操、跳健身舞、舞劍、打太極拳等運動時,不妨放些與其節奏合拍的音樂,會使您健趣盎然,健身效果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