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虹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
硝煙彌漫間,解放區500多萬民眾奮勇支前,推著小車,給解放軍送軍糧、送衣被、送武器、運傷員,車輪滾滾,煙塵蔽日。據統計,在淮海戰役期間,僅小推車就動員了88萬輛,平均一名解放軍身后就有九個支前民工“護航”。
陳毅元帥曾經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勒馬回望,一路塵與土,千里云和月。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起,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黨都始終同人民在一起,共同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恢宏壯麗的篇章。
1962年冬,在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災害最嚴重的時刻,黨把焦裕祿派到蘭考。這位共產黨人在生命的最后475天,用對人民的一腔深情,感動了一個時代;
孔繁森,一位一心為民的援藏干部,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圣潔的雪域高原和他摯愛的藏族人民;
鄭培民,一位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愛民敬民、勤奮踏實的高級領導干部。他的病逝,讓人民為之垂淚、天地為之動容;
沈浩,一位犧牲小家為大家,為改變當地貧困面貌而殫精竭慮,最后被農民群眾用鮮紅的手印永遠地留住的基層干部……
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你舉過頭頂。
同人民在一起,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始終不渝的宗旨,我們黨才能從最初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成為擁有89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讓國家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同人民在一起,是黨的天然基因。
在一起,民之所向,便是目標所至。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我們的奮斗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干,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人民期盼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我們就要繼續發展經濟,調整結構,既做大蛋糕,又提升質量和效益,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使生活更加富裕;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我們就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下大力氣改善民生;人民期盼有更優美的環境,我們就要堅持綠色發展,打贏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還人民碧水藍天。
在一起,民之所急,便要竭盡所能。在危難中給人民群眾溫暖和力量,方能患難見真情。
共產黨人面對災難,要堅決聽從黨的指揮和人民的召喚,挺身而出、敢于擔當,奮不顧身甚至犧牲生命,成為搶險救災的“先鋒隊”、受災群眾的“貼心人”。從汶川大地震到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再到今年全國各地的洪澇地質災害,在困難與險阻面前,共產黨人總是用最務實、最有力、最高效的行動向人民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始終和你在一起。
在一起,民之所怨,定要劍之所指。傾聽民聲、民意,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盯住那些人民群眾反感和反對的現象,一抓到底。
近年來,我們黨狠剎“四風”,“蒼蠅老虎一起打”,不姑息、不留情、不手軟,嚴懲不貸。對腐敗零容忍,深得黨心、民心。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通過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不斷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厚植黨的優良作風的生成土壤,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一定會越來越密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未來目標和前進方向,只要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心同德,同舟共濟,我們的黨就一定會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