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立新
在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之際,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要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這既是對我們黨的成功經驗的總結,又是對我們黨在理論上與時俱進的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概括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主題和總體輪廓,指明了在歷史發展新階段上理論創新的方向、目標和主要任務。
堅持以理論自信為精神動力推進理論創新
理論自信來自于理論自覺,來自于對實踐的尊重和對科學的崇敬。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是其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我們黨的理論自信首先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信,因為這一理論的真理性是被社會實踐特別是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所證明了的,而且堅持用這一理論為指導,是我們黨不斷奪取勝利的一大法寶。
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看家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唯物辯證法指導工作,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和分析形勢,形成戰略思維,作出科學判斷。在新階段新形勢下,仍然需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作用,仍然需要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仍然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我們需要保持高度的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互動中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堅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進行理論創新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這一論斷高度概括了理論創新的核心內容和價值取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短短五年的時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逐漸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是立足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闡明中國道路的中國理論。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奮斗目標,以實現人民幸福為價值取向,以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為精神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理念,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的時代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嶄新階段和最新成果。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分析了當代中國和當代世界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全面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和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建設的規律,指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路徑,從而推動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續寫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新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創新又面臨著新問題、新挑戰。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既是黨中央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黨的理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堅持以時代問題為導向和以實踐發展為基礎推進理論創新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進程與民族現代化進程相交織的時代,是社會急劇變革和矛盾錯綜復雜相并存的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與嚴峻考驗相伴隨的時代,是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時代。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或呼聲,是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契機。我們通常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強調的就是理論與時代的同步以及理論對時代的引領。時代不是抽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各自的階段性特點。時代的迅速變化要求我們的觀念要發生相應的變化,但不是消極被動的遷就性的變化,而是積極把握或適應時代本質或基本特征的變化。理論創新要同增強時代感結合起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創造性的偉大實踐。總結好中國實踐的經驗、回答好中國實踐的問題、解讀好中國發展的道路,這本身就是理論創新。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到科學發展觀,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五大發展理念等等,這些理論成果無一不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面向未來,必須繼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善于總結和概括鮮活的實踐經驗,善于回答實踐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不斷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在實踐基礎上推動理論“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堅持以寬廣視野和長遠眼光推進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必須遵循認識規律和科學方法。如何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中站得高、看得寬、想得遠?怎樣才能具備寬廣視野和長遠眼光?除了前面提到的要立足時代和實踐外,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一是強調抓住重點帶動面上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二是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三是強調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就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這些重要論述簡明透徹,語重心長。
當前,我們要充分和科學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用好馬克思主義理論之“矢”,聚焦并射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之“的”。要把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具體化為辯證思維、歷史思維、整體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等,堅持歷史地、具體地、立體地、比較地、全方位地看問題、看中國、看世界。當今時代,現代化進程與歷史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要從現代與傳統、民族與世界的相互聯系中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在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和世界發展的浩蕩大勢中認清中國道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上尋求破解新難題的路徑和造福于人民的新舉措;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繼續提供中國理論、中國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