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虎
近日,家住綦江區隆盛鎮石梁村的村民王興蘭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前兩天清晨下地干活時,王興蘭不慎跌倒在地,扭傷了身體。
回到家后,疼痛感陣陣襲來,王興蘭一時間連行走都倍感困難。
萬般無奈之下,王興蘭想起了前些天與隆盛鎮中心衛生院醫生簽訂的《家庭醫生服務協議》。
“不是說無論什么情況、什么時間都可以打電話找他們嗎?”懷著忐忑的心情,王興蘭通過掛在房屋前的家庭醫生宣傳牌,找到電話號碼,撥通了家庭醫生蒲曉東的電話。
了解情況后,蒲曉東立即趕往王興蘭家中,經過對扭傷部位簡單的固定后,蒲醫生將王興蘭接到了隆興鎮中心衛生院。
經診斷,王興蘭的肱骨骨折且錯位嚴重,鑒于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有限,王興蘭被轉入區中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治療期間,蒲曉東多次到中醫院了解王興蘭的病情并參與查房,密切跟護王興蘭的治療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王興蘭的康復進展順利。
“多虧了蒲醫生的幫助,不然又要多遭不少罪。”談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王興蘭伸出大拇指稱贊道。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綦江區立足服務群眾,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舉措。
在推廣服務的過程中,綦江區堅持立體化簽約,實現“全程無縫連接式家庭醫生服務”。
簽約服務強調政府主導作用,首先將街鎮計生科(辦)干部、村計生服務專干納入服務團隊,組建了由轄區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臨床醫生、臨床護士、公共衛生人員、鄉村醫生,以及街鎮衛生計生科(辦)工作人員、村(社區)干部等為成員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合理分工協作,為簽約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
同時,強調個性化服務,滿足簽約居民多元化健康需求。除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等常規服務項目外,還向簽約居民提供預約掛號、預約診療、專項健康評估等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此外,還加強信息化支撐,提高家庭醫生診療質量和工作效率。
按照“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惠及居民”的原則,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整合現有醫療衛生信息資源,強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隨時為家庭醫生簽約居民提供健康服務與管理信息,以及醫療服務信息查詢、在線咨詢、就診預約、轉介轉診等服務。
截至2017年7月底,綦江區已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街鎮有20個,覆蓋率達100%;以團隊式簽約為主,已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353個,團隊總人數1211人;已簽約5.76萬戶,15.79萬人,簽約覆蓋率19.48%。
到2017年底,綦江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惠及全區32.58萬常住居民。
【基層心聲】
我很早以前就患上了腦溢血,一直就在家養病。自從簽約家庭醫生后,家庭醫生定期上門為我測血壓、血糖等,提供醫療服務,解決了我就診看病的難題。
——綦江區文龍街道九龍社區居民 李祖秀
自從簽約家庭醫生后,除了接受常規檢查外,我還時常接到家庭醫生的電話,指導我的飲食和身體鍛煉。以前我覺得家庭醫生就是上家里來看病,但簽約后我才發現,他們還教人如何健康生活。
——大渡口區跳磴鎮藍沁苑社區居民 葛麗芬
我在社區消息欄上看到了家庭醫生制度,隨后去社區醫院簽了約。我們家有老人,每年家庭醫生都會上門幾次,平時有啥不舒服,一個電話打過去,便會有人指導你用藥。舉個最實在的例子,比如說體檢,醫生會拿著體檢報告跟你講解半個小時,直到講清楚為止。有了家庭醫生的幫助,我們的健康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渝中區上清寺街道春森路社區居民 徐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