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戲劇的發展如今主要靠高校中的戲劇社團推動。這些高校戲劇社團雖然成就頗豐,但依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比如學生的參與度不夠,硬件、資金缺乏等問題。因此,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謀求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充分利用戲劇社團自身的優勢,創新運行模式,為校園戲劇的發展創造積極的新環境。
【關鍵詞】校園戲劇;戲劇社團;高校社團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22-02
校園,無疑是中國話劇的發源地。現在人大多把以李叔同為代表的中國留日學生組成的春柳社在東京演出《茶花女》作為中國現代戲劇尤其是校園戲劇史的開端。其實早在1899年,上海圣約翰書院的學生就用漢語演出了戲劇《官場丑史》,這才是中國話劇的先驅。無論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行動發生的先后,可以肯定的是校園戲劇是我國現代藝術最初的探索和創造。自20世紀初,校園戲劇的發展歷程中曾出現過幾次高峰,這種藝術活動深受具有先鋒態度與活躍思想的知識分子所喜愛。可是到21世紀初,中國話劇的百年誕辰時,人們發現中國戲劇事業并沒有一直蓬勃發展,反而是陷入了迅速衰落的尷尬境地。電視、電影、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更加擠壓了中國戲劇的生存空間。市場化經濟體系下,商業戲劇所處的境況不容樂觀,校園戲劇的發展更是進退維谷。近年來,隨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和國家對于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大力推動,校園戲劇再度煥發生機,而這種新變化離不開多樣的發展形式。
比起開設戲曲課、戲曲進校園活動,校園中的戲劇社團是近來校園戲劇發展的主力軍,尤其是高校中的戲劇社團。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個大學中有200多個大學劇團,并且這個數目將逐年遞增。而各省份中,作為教育大省的江蘇在這一方面的表現非常出彩。江蘇高校中云集著許多戲劇社團,這些劇團不僅各有特色而且成果頗豐。南京林業大學承辦的以學校水杉劇社命名的“水杉杯”大學生話劇展月活動已成功舉辦多屆,吸引了江蘇高校里眾多戲劇社團帶著優秀的作品參展表演,令眾多優秀的原創作品和演員大放異彩,讓更多的普通大學生接觸戲劇、喜愛戲劇。不得不提的還有南京大學學生溫方伊創作的話劇《蔣公的面子》。這部話劇的背景靈感來源于南大歷史上的一段校園逸事,作者是學生、導演是老師、演員是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的成員。《蔣公的面子》可以說是中國校園戲劇乃至中國當代戲劇的成就典范。現在,《蔣公的面子》已經在國內、國外多次巡演,人氣居高不下,每月在南京江南劇院演出兩場,場場爆滿。《蔣公的面子》雖然始于校園,但是這部校園戲劇創造的演出奇跡早已突破了校園的界限,制作方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也不再只是一個高校社團,更是一個經過正式注冊的民營話劇團體。這樣的成功帶動了更多熱愛戲劇,懷揣著戲劇夢想的大學生行動起來,組織、加入高校戲劇社團。
近幾年,江蘇省高校中的戲劇社團已經成為了傳播和創新校園戲劇的主力軍,為中國的校園戲劇帶來了無量的前途。但即使在這樣良好的發展態勢下,高校戲劇社團仍然面臨著重重險阻。大學生缺少對戲劇的興趣和接觸渠道是妨礙高校戲劇社團繼續發展的主要阻力。一項對江蘇各大高校中兩百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即使當下許多江蘇高校都擁有了戲劇社團,但絕大部分學生仍表示缺少接觸戲劇的渠道并且對于戲劇興趣缺乏,僅有3%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戲劇,有將近一半的受訪學生表示從未有過觀看現場戲劇表演的經歷。事實上,電影院的數量要遠遠超過劇場的數量,而且比起走進劇場看一部話劇、一部戲,絕大多數大學生更愿意進影院買票看一部熱映大片。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豐富,他們有眾多的業余文藝活動可以選擇,參與戲劇社團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而且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大大減弱了在校生參加戲劇社團的意愿,使得戲劇社團事實上只能成為小眾戲劇愛好者的小團體,嚴重局限了戲劇社團向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和潛在社員。
除此之外,校園戲劇社團和民營的戲劇團體相比,缺少資金和硬件的支持,也是這些戲劇社團難以更進一步的原因之一。許多江蘇高校中的戲劇社團找不到具備專業知識的老師可以討教或者因為資金限制而無法請專業人士前去指導。不僅如此,還有更多戲劇社團的表演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燈光、舞臺、服裝、道具等硬件設施不足的牽制。西方的校園戲劇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之后又有文藝復興的推動,早已成為西方校園之中根基深厚的文化傳統。但是中國的校園戲劇從近代才開始出現,這些高校中的戲劇社團大多才剛剛起步,沒有學習過系統的戲劇理論知識、缺少經驗,難以在短時間內擴大影響力和影響范圍。 (下接第24頁)
雖然面臨著艱巨的挑戰,但高校戲劇社團仍舊一路披荊斬棘,不斷成長。首先,高校中的戲劇社團必須意識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校園戲劇一直有一個可貴而重要的功能——矯正商業戲劇的偏離。早在文思文學革命時期,就有學生主導的愛美劇運動,針對文明戲商業化帶來的弊端樹立“以非營業的性質,提倡藝術的新劇為宗旨”的主旨。普通的商業戲劇為了盈利,必須要滿足市場需求、迎合觀眾口味,經常會誤入插科打諢、逗樂耍寶歧路。而高校戲劇社團中不乏才華橫溢并且熱愛戲劇的人才,他們目的純粹而且創新大膽,往往能創作出不流俗的好劇本。校園戲劇《蔣公的面子》的成功說明了好劇本才是硬實力,完全可以彌補一些硬件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校應當充分發揚這一點優勢,重視劇團學生原創劇本創作能力的培養。
其次,高校戲劇社團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商業化改造。因為戲劇商業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為高校劇團帶去新發展也能帶去新挑戰,很多人擔心商業化后的校園戲劇會失去其個性因此不贊成這樣的變化。但是,如果不做出勇敢突破,高校劇團的發展將牢牢被資金、硬件等問題限制住。校園戲劇和商業戲劇看似水火不容,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校園戲劇也并不需要完全商業化,可以吸取商業化積極的部分而盡力避開消極因素的影響,也就是嘗試部分商業化。一個高校劇團可以憑借一部好作品去尋求商業贊助,在商業劇場演出,通過售票、販賣周邊產品來籌集資金。有了資金的支持,就可以用物質激勵學生、教師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并為優秀的劇本作品提供制作、宣傳方面的保障。
當然,最亟待改善的還是改變廣大普通大學生對于戲劇的看法,提升他們對戲劇的興趣,使之成為一種潮流,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進來,感受戲劇的魅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周圍的人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戲劇的魅力,高校中的戲劇社團應該或獨立或聯合更多的團隊為同學們展現一出出精彩的演出,無論演繹經典還是新作,無論演繹片段還是通篇,多一次實踐,對于社團就是多一次經驗的積累和才能的展示,對于觀眾則是多一次接觸戲曲的機會。
以江蘇高校中戲曲社團的發展現狀為例,不難看出雖然如今高校戲曲社團事業正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但想要一直充滿生機地發展下去,仍舊要想方設法挑戰眼前的種種阻礙。
作者簡介:
肖志瑤,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
基金項目: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60100006XJ。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