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鵬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為資本市場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認真落實這一指示精神,既要下功夫完善資本市場內在機制,也需要完善市場外的相關制度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一直是非常明確的目標。2016年3月以來,證券監管層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倡導并推行IPO常態化。
IPO常態化指的是,企業有融資需求,股票發得出去,市場接得住,就發;如果市場接不住,發行主體就會選擇以更低價格發行或者不發行,由市場機制來調節。
IPO和定向增發、可轉債、普通債等融資途徑,都需要一個扎實的基礎制度,核心是定價機制。IPO的本質是投融資活動,買賣雙方能否共同認可融資的價格是關鍵。毋庸諱言,目前IPO定價機制方面還存在短板。要通過進一步實踐,使市場主體在法定規則內不斷博弈,讓價格形成機制更加透明,更加接近上市公司的真實基本面。
過去,我們經常聽到“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或者“擴大直接融資”的提法,而今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則強調“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仔細品味,是有一些差異的。“大力發展”和“擴大”的說法,給人的直接感覺就是“量的增加”;而“放在重要位置”,則是量和質、市場體系和市場環境要統一。
“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要立足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為實體經濟輸血,同時要注重融資的質量。所以,融資質量與完備的融資功能是一致的。就是說,企業想融資,并且融到資了,還必須要有回報;如果融資與回報不是正相關的,就沒有實現實體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那就不可持續。
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輸血,必須強調兩個方面。就投資者來說,通過資本市場投資,要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如果不能獲得相應回報甚至虧損,也要明白為什么;就籌資者來說,要主動接受市場反饋,校正自身行為。所謂融資功能完備,就包括資本市場必須具備一種可追溯的反饋機制,這種反饋機制可迫使發行人檢討當初的發行定價是不是合理,有沒有不恰當的行為。所以,我們講金融為實體經濟輸血,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實體經濟獲得供血后,還必須把經營情況反饋到資本市場上,即優質公司的股票體現為優價,反之亦然。
IPO是股票市場的基本功能之一,其本質是投融資活動,要建立完善的“發球—接球”機制。退市作為資本市場生態中的重要一環,也一樣要遵循“發球—接球”原則。很多人抱怨退市機制不完善,執行不夠有力,這是一個現實,但是,這絕不是“優勝劣汰”不可實施的理由。如果沒有退市制度,難道就不能優勝劣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優勝劣汰機制應該是立體的,包括退市但不限于退市。退市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兼并收購市場要更加有效,價值投資風氣要加速形成。證券經營機構、會計師、律師等對擬上市公司嚴格把關,也是優勝劣汰機制的組成部分。
(摘自《證券日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