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朋
2017年7月22日早上6點,天剛蒙蒙亮。
劉輝麗被手機鈴聲吵醒。電話那頭是鄰村玉鳳村的養豬戶羅富貴。
“幺嬸,我養的豬崽拉稀,已經死了兩頭了,啷個辦嘛?”
“你莫慌,我馬上趕過來。”
穿好衣服,洗漱完畢,顧不上吃早飯,劉輝麗就奔向羅富貴家。
“你這個豬崽應該是前兩天你給它們沖涼導致了感冒。”
劉輝麗給了羅富貴兩盒獸用藿香正氣液,用藥之后,當天晚上豬崽的病情就明顯好轉。
羅富貴口中的“幺嬸”,是對九龍坡區西彭鎮元明村黨員志愿服務隊“幺嬸熱線”成員的統一稱謂。“幺嬸熱線”是元明村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過程中,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創建的基層黨建品牌。
目前,這支服務隊以向村里的種植戶、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為切入點,將基層服務整合起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贏得了百姓的口碑。
技術服務,成就特色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73歲的馬先明在村里干了40多年的民政工作和婦女工作,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基礎好,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馬幺嬸”。
一年多以前,馬先明發現元明村街上環境衛生狀況比較差,一些村民“各人自掃門前雪”,對公共設施和公共環境不愛護。于是,她召集幾個老干部、老黨員商量,看能否成立一個自愿服務隊,讓專人去解決這些問題。
沒想到大家一拍即合,一致決定成立一支基層黨員服務隊。可是,黨員服務隊取個什么名字呢?有人說:“我們都稱呼你‘馬幺嬸,干脆就叫‘幺嬸熱線吧。”大家都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劉宗琪是最早加入“幺嬸熱線”的志愿者之一。因為有多年的養殖經驗,劉宗琪漸漸成了村里的技術“帶頭人”,村里的養殖戶遇到什么疑難問題都會找他求助。
劉宗琪對這個身份很熱心,很多時候他都是主動上門給村民提供幫助。
去年7月18日,劉宗琪一大早來到幸順躍家的魚塘,指導魚塘水質改底。幸順躍承包南橋大堰塘養魚有五六年了,因為村里的部分生活廢水長期排入魚塘,加上村民偶爾到這里洗菜、洗衣服,導致魚塘水質惡化,一到夏天,魚就容易翻塘。
“先改底,再消毒。”劉宗琪指導幸順躍對魚塘進行大換血,從根本上解決了魚塘的水質問題。今年魚塘畝產達2000多斤,收益增加近3萬元。
目前,技術服務已經成為“幺嬸熱線”的特色服務。除了劉宗琪,村里的很多種植能手、養殖專業戶都加入了服務隊。比如,“技術男幺嬸”趙釗則發揮自己的種植特長,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被“幺嬸熱線”請到元明村的業主邱方圓也加入了這支志愿服務隊伍,向村里的瓜農和果農傳授種植技術。
整合服務,提高效率
整合服務、深化服務、擴大服務,更有效地服務好群眾,這是“幺嬸熱線”成立的初衷。
元明村養殖戶多,畜禽糞便嚴重影響周圍環境。以前,元明村的村干部就想發動養殖戶建立沼氣池,一是可以改善周邊環境,二是可以變廢為寶,將排泄物回收再利用,但養殖戶們反應冷淡。
成立“幺嬸熱線”后,鐘勇毛遂自薦,主動承擔起了這項工作。
鐘勇決定“拿效果說話”。她在自家的養豬場旁邊建了一個沼氣池,并通過沼液還田的方式種植絲瓜。
今年氣候干旱,但鐘勇家的絲瓜每畝產量達到六七百斤,而用肥料的養殖戶,每畝產量只有一兩百斤。
看到這樣的對比效果后,村里的養殖戶都愿意建沼氣池了。“幺嬸熱線”統計了名單之后,正在聯系專業的沼氣工程公司,挨家挨戶地推進沼氣池的建設。
“成立‘幺嬸熱線后,我們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之前很多難辦的事情也變得簡單了。”元明村黨委書記余大勇說。
“幺嬸熱線”之所以能提高服務效率,得益于它將過去村里繁多、瑣碎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分支,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技術上有大戶能手,服務上有熱心“幺嬸”。
前不久,村里一位姓孟的村民不幸得了腦血栓,治療費需要40多萬元,但他家里拿不出這么多錢來。“幺嬸”楊德金知道后,和另外兩位“幺嬸”挨家挨戶敲門說明情況,請大家捐錢獻愛心,幫助孟家渡過難關。在“幺嬸”的積極帶動下,順利募集到幾萬元錢,解了孟家的燃眉之急。
現在,“幺嬸熱線”共設立了政策宣講、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環境衛生、互幫互助五個小組,為村民提供貼心的上門服務。“幺嬸熱線”志愿服務隊從最初的50人壯大到現在的150多人。
問題導向,提升品質
“收割機都進不去,你說啷個辦?”村民劉光明找到“幺嬸熱線”時,情緒很激動。眼看就要到收割期了,沒想到有一根光纖倒在自家的稻田里。
其實,這是去年發生的事。讓劉光明沒想到的是,這根光纖一倒就是一年。因為這根光纖,村里有30多戶村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說起這件事,余大勇很是發愁。為了這件事,“幺嬸熱線”跟電信部門反復溝通,但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在余大勇看來,“幺嬸熱線”是村民與上級政府部門溝通的橋梁。如果橋梁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那么,服務的質量就很難提高。
余大勇打算跟上級相關部門溝通,然后再一同去找電信部門協商。“一定要把這件事解決了。我們‘幺嬸熱線好不容易得到群眾的信任,工作也做得越來越好,不能讓群眾失望”。
事實上,成立一年多來,“幺嬸熱線”發展迅速。在西彭鎮黨委的支持下,目前全鎮28個村居都設立了“幺嬸熱線”。“下一步,我們將規范和保障‘幺嬸熱線有序運轉,制訂‘幺嬸熱線準入制、24小時在線制、管理制度、積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28個村居將統一熱線電話,統一微信公眾號,把原來各村‘各自為政的‘幺嬸熱線整合成一個全鎮統一的‘幺嬸熱線,真正做到黨員志愿者與群眾‘零接觸,隨喊隨到,24小時在線服務。”西彭鎮黨委書記李錫智說。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成立“幺嬸熱線”,不但暢通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將打造服務品牌和黨建工作結合在一起,針對群眾需求著力在提升黨建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在強化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上出實招,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樣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