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杰+楊顏銘
4名“紅細胞”志愿者從資陽出發,驅車趕往綿陽市中心醫院,歷經3小時后到達了目的地。對于李佳銘和蔣小康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專程探望病患了。
“我可以給你一個擁抱嗎?”“相信醫院,相信醫生,沒問題的,加油”……8月22日上午,綿陽市中心醫院13樓的病房里變得格外溫馨,一個個“紅馬甲”,一句句暖心話,一聲聲祝福語,讓病床上的兩位小姑娘倍感溫暖。
“謝謝你們,謝謝!”這是國網資陽供電公司“紅細胞”志愿者在病房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災害無情人有情,暖流汩汩涌災區。8月8日21時19分46秒,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受災群眾和受傷人員的生活困難牽動人心。22日上午,資陽供電公司“紅細胞”志愿者李佳銘和蔣小康協同“紅細胞”聯盟單位兩名志愿者(雁江區婦幼保健院心理咨詢師劉力、迎接鎮教育管理組心理咨詢師朱小平)前往綿陽市中心醫院看望兩名在地震中受傷的小女孩。
上午7點整,4名“紅細胞”志愿者從資陽出發,驅車趕往綿陽市中心醫院,歷經3小時后到達了目的地。這對于李佳銘和蔣小康來說已不是第一次專程探望病患了,幾個月以來,他們還多次到各家醫院看望樂至縣患白血病少年鄧時豪、雁江區老君鎮龍星村燒傷女孩徐雅涵,給困難小朋友買書捐物,讓“紅色”溫暖傳遞。
“一個18歲,目前粉碎性骨折,需要休養半年到一年;一個16歲,左上臂高位截肢,以后可能需要安裝假肢……”在醫院,志愿者們了解到了受傷孩子的情況。
整理好情緒后,李佳銘和蔣小康拿著慰問品走進了兩個小女孩所在的病房。此時,18歲小姑娘韓雨心正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媽媽也陪伴在一旁。當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拿著鮮花、慰問品和慰問金出現在病床旁邊時,母女倆分外詫異。
“我們是資陽供電公司的‘紅細胞志愿者,專程來看你們的……”得知志愿者來意后,媽媽劉林感動得連聲道謝:“謝謝你們!你們真好,謝謝了。”也許是沒日沒夜地照顧女兒,她頂著兩個黑眼圈,滿臉疲憊,面對“突如其來”的志愿者和關懷,頃刻間,落下了兩行淚水。
這對母女是陜西西安人,到九寨溝旅游時遭遇地震。“當時在賓館,突然地面晃動厲害,女兒就往外跑,結果圍墻倒下來就砸到腿了。”劉林說,目前,女兒的右腿粉碎性骨折,骨頭缺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進行恢復,其間還需做多次手術。談起當時地震,她還是有些許后怕,而女兒韓雨心通過前期心理疏導逐漸變得樂觀起來,“剛開始,關于地震的新聞她都不看的,現在好了,自己還會看一些勵志書籍。”
交談中,劉林提及最多的還是感激,“女兒當時流了很多血,有人把衣服脫下來給她包扎,那衣服我現在還放著,我就想以后找到那人,當面感謝。把她轉到綿陽以后,護工一夜沒合眼,不停來查看,所有生活用品都是配備好的。我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到大家這么多的幫助,特別感動、感激。”
得到眾人幫助后,今天又迎來了“紅細胞”志愿者,這讓母女倆格外溫暖。“我可以抱你一下嗎?”“災難面前,我們都是一起的,相信醫生,相信醫院,你絕對沒問題的!”李佳銘和蔣小康的一句句鼓勵話語,似乎讓韓雨心打開了心結,忘卻了腳上還纏著繃帶,她吃力地坐起來,臉上滿是笑意,開始和志愿者們談心。看到病床上放著一本《我拿10年做什么》,蔣小康翻開幾頁書,和雨心暢聊起來。中午時分,蔣小康將一盒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了雨心手中,并為她削了一個蘋果。
而另一張病床上,也在上演著溫情一刻。16歲的甘肅小女孩尤琴剛剛做完手術出來,父母在一旁照顧著,李佳銘和兩名心理疏導志愿者(朱小平和劉力)及時送上了“紅細胞”的關愛。“左上臂高位截肢了,今天是第二次手術。”看到小小年紀的女兒忍受如此大的病痛,母親馬春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時,李佳銘慢慢走上前去,輕輕撫摸著尤琴的額頭,溫聲細語的問候和鼓勵,讓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異地他鄉,能得到“紅細胞”志愿者們如此貼心的關懷,馬春英按捺不住激動之情,與大家緊緊擁抱,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般,淚水奪眶而出,代替女兒感謝“紅細胞”的善舉。
“尤琴需要安裝假肢,她家庭條件很困難,需要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對她進行一些支持。”志愿者們從副主任醫師張定偉口中得知尤琴的處境后,與其父母互留了聯系方式,表示將持續對她進行關心和幫助。心理咨詢師朱小平表示,下一步在孩子們恢復出院回歸家庭和社會后,將提供更多心理支持和關愛,讓她們真正健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