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文
摘 要:《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21-2016是我國壓力容器最新版本的監察規程,是國家質檢總局加強對我國壓力容器行業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監檢、使用及定期檢驗的又一重大技術規程。自2016年10月1日執行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與關注。文章對執行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與老版《固容規》的不同進行了分類疏理,對貫徹執行新《固容規》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固容規》;TSG21-2006;制造;檢驗;監檢;問題;不同點
中圖分類號:X9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4-0184-02
1 總則
1.1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以下簡稱《固容規》)的屬性
TSG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固容規》的代號:TSG21-2016;《固容規》代替了原來的TSGR0004-2009等7部規范;《固容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質檢總局頒布,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1.2 制定《固容規》的基本原則
理順法規與標準的關系,整合、凝練固定式壓力容器的基本安全要求,將一些詳細的技術內容放到相關的產品標準中去規定。
1.3 適用范圍
(1)工作壓力大于或等于0.1MPa;(2)容積≥0.03m3且內直徑≥150mm;(3)盛裝介質為氣體,液化氣體以及介質最高工作溫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標準沸點的液體;(4)在特種設備目錄中。
1.4 壓力容器范圍的界定
包括壓力容器本體、安全附件及儀表。“儀表”為新增加的,指直接連接在壓力容器上的儀表。明確了壓力容器本體中。主要受壓元件范圍:包括筒節(含變徑段)、球殼板、非圓形容器的殼板、封頭、平蓋、膨脹節、設備法蘭,熱交換器的管板和換熱管,M36以上(含M36)螺柱以及公稱直徑大于或者等于250mm接管和管法蘭。
2 材料
與舊《固容規》相比較,新版《固容規》本部分主要有4點變化,其目的是加強是材料的真實性管理,嚴格控制境外牌號材料的使用,提高了使用門檻。
(1)材料的可追溯性,加強了對材料的真實性的管理:增加了材料質量證明書需印制可以追溯的信息化標識(例如二維碼或者條碼)的要求,防止材料的質量管理及真實性認可。
(2)境外牌號材料的使用:要求更加嚴格,增加了“在相似工作條件下”使用實例的要求,且要對化學成份和力學性能進行復驗。
(3)材料代用:所有受壓元件的材料代用,都要取得原設計單位的書面批準。
(4)《固容規》壓力容器制造、改造、修理單位從非材料制造單位取得壓力容器材料時,應當取得材料制造單位提供的質量證明書原件或者加蓋了材料經營單位公章和經辦負責人簽字(章)的復印件。
3 無損檢測
(1)無損檢測方法的選擇:增加了:(不建議使用γ源射線檢測)當采用γ射線全景曝光射線檢測時,應當附加50%的X射線檢測或TOFD檢測,如果發現超標缺陷,則應進行100%X射線檢測或TOFD檢測。其本意是控制γ源射線檢測的使用,確保無損檢測的質量。
(2)無損檢測比例:壓力容器對接接頭的無損檢測比例分別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或者等于20%)兩種。碳鋼和低合金鋼制低溫容器,局部無損檢測的比例應當大于或者等于50%。特別提醒:進行局部無損檢測的壓力容器,制造單位也應當對未檢測部分的質量負責。
(3)全部射線或超聲檢測增加了“盛裝毒性危害程度為極度,高度危害介質的”壓力容器。
(4)表面無損檢測的范圍:增加了a.盛裝毒性危害程度為極度、高度危害介質的壓力容器焊接接頭;b.采用氣壓或氣液組合耐壓試驗的壓力容器焊接接頭;c.對先拼板后成形的凸形封頭上的所有焊接接頭都進行內外表面無損檢測;d.要求所有Cr-Mo低合金鋼制壓力容器全部焊縫都需進行表面無損檢測;e.局部無損檢測發現超標缺陷時,應在已檢測位兩端進行不小于250mm的補充檢測。
4 制造
(1)壓力容器制造的范圍:廠內生產制造、現場制造(含球罐)、現場組焊(分段出廠在使用現場進行)、現場粘接(非金屬壓力容器的粘接)。
(2)法律責任:由原來的“制造單位法定代表人必須對壓力容器制造質量負責”,修改為“制造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對壓力容器的制造質量負責”。明確了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即企業法人或實際控制人必須對壓力容器的制造質量負責。
(3)組裝:a.球罐的球殼板不允許拼接;b.不宜采用十字焊縫;c.不允許強力組裝。
(4)焊接:a.焊接工藝評定(有工藝評定技術檔案且保存終生)。焊接工藝評定完成后,焊接工藝評定報告(PQR)焊接工藝規程應當由制造單位焊接責任工程師審核,技術負責人批準,經過監督檢驗人員簽字確認后存入技術檔案;b.焊工持證上崗,制造單位應當建立焊工技術檔案,加強對焊工的管理和考核。
(5)熱處理:可以外協,一下步可能要許可持證。分類:a.消除應力熱處理;b.恢復材料性能熱處理;c.改善材料性能熱處理等三大類。熱處理越來越成為壓力容器制造質量控制的重點,特別是厚板容器的制造,消應力熱處理特別重要和關健。
(6)耐壓試驗:場地:有安全防護設施,且經制造單位技術負責人和安全管理部門檢查認可;分類:a.液壓試驗;b.氣壓試驗;c.氣液組合試驗(指100%無損檢測的容器);制造企業要加強耐壓試驗安全性管理,對耐壓用盲(模)板、螺柱、螺栓等建立臺帳,加強管理,確保耐壓試驗的安全時行。
(7)泄漏試驗:基本要求必須在耐壓試驗合格后進行。分類:a.氣密性試驗,一般應將安全附件裝配齊全特別是(球
罐);b.氨檢漏、氦檢漏、鹵素檢漏試驗等等。
(8)出廠資料:a.隨機出廠;b.提供紙質資料的同進應提供電子版的竣工資料;c.保存期限不少于壓力容器設計使用年
限。此條加強了軟件資料的管理與隨機發貨的要求,保存期限與原來的7年有所不同。
5 監檢
(1)壓力容器的監檢范圍:制造、改造、重大修理監檢。
(2)制造監檢的壓力容器范圍:a.整體出廠的壓力容器;b.現場制造(球罐)、現場組焊、現場粘接的壓力容器;c.單獨出廠具有焊縫的筒節、封頭及球殼板或者采用焊接方法連接的換熱管束等。明確的監檢的范圍,具有了明確的可操作性。
(3)監檢項目的分類:A類:關健項目,現場監督;B類:重點項目;C類:一般項目。
(4)壓力容器A類監檢項目:5項比原來增加了一項。a.耐壓試驗;b.焊接工藝評定試件檢查;c.產品焊接試板檢查;d.熱處理試件檢查;e.現場熱處理監檢(現場制造、現場組焊焊后熱處理);其中第e項為新增項目,需要特別關注。
(5)監檢機構的選擇:刪除了對壓力容器監檢單位指定的有關規定,由受檢單位約請監檢機構的原則,不再指定監檢機構。本條規定明確了監檢改革的方向,為監檢機構的工作是一大沖擊。
(6)其他:a.僅生產封頭,承壓部件制造單位不再行政許可;b.A3(球殼板壓制)不再許可;c.壓力容器安裝必須有資質單位承擔,但是不再安裝監檢;d.下一步國家可能出臺特種設備行政許可目錄。
(7)“撬裝式承壓設備系統”由使用單位直接申請辦理使用登記,不需要辦理壓力容器或壓力管道安裝告知和安裝監檢。
參考文獻: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TSG21-2016.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S].
[2]中國化工裝備協會.鋼制壓力容器制造常規檢驗方法和檢具[M].云南人民出版社.
[3]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150-2011壓力容器[S].
[4]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51-2014熱交換器[S].
[5]李金萍.換熱器制造檢驗的幾個問題[J].山東化工,2009(11):58-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