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楊
【摘 要】湖北省內的旅游景區,景觀設計中還存在著地域文化特色不鮮明的問題,這也成為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因素。本文分析了湖北省旅游景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通過地域文化符號的形成與創造,以及具象化景觀設計主題兩個方面來營造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旅游景觀。
【關鍵詞】旅游;景觀設計;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269-01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快速,休閑方式越來越多樣,旅游已成為人們重要的休閑方式。對于旅游者而言,一般化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往往難以形成強烈而持久的吸引。旅游者更加傾向于選擇綜合特征較明顯的旅游地或旅游項目,從而獲得旅行帶來的多重滿足。所以,旅游景觀作為旅游地的核心產品,應突出其特點,使其成為吸引旅游者的一個重要內容。但目前湖北省內的旅游景區中,旅游景觀的設計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很多歷史文化旅游景區中所具有的悠久歷史、文化資源是景區吸引游客的核心內容,它們應該提供給旅游者歷史文化的熏陶,但很多景區在開發時缺乏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并沒有抓住景區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化,缺乏獨特性。所以在旅游景區設計中還是應遵循科學化、規范化的開發與設計,否則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和景觀效果的削弱。一些旅游景區在設計時,脫離所在地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不顧景區的整體風貌,大肆修建仿古建筑。千篇一律的建筑、景觀使旅游景區失去了自身特點,降低了觀賞效果和教育意義,對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
設計師在進行旅游景區的設計時,需考慮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搭配,以便給旅游者帶來舒適的視覺享受。但目前許多景區中的主要景觀軸線或重要景觀區域內卻布置與景觀效果不協調的人工建筑,這樣的設計一方面使旅游景區的景觀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造成本應為旅游者提供的觀賞景觀和服務設施數量減少,從而使旅游者不能獲得較好的旅游體驗。
二是缺乏文化內涵,并且地域文化主題較為抽象。例如,古琴臺景區位于武漢市龜山腳下,“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奇故事所包含的知音文化,體現了楚文化中樂山樂水的自然情懷。盡管擁有較好的歷史文化資源,但古琴臺景區在景觀設計中仍然存在設計主題較為抽象,且很多景觀在設計上并沒有將知音文化作為設計主題來進行展開,無法體現知音文化的特色和獨有的風格。雖然古琴臺公園于2013年進行了修繕,但知音文化內涵在古琴臺景區中還是沒有很好表達出來。
湖北省很多地區都擁有豐富且具有地域特點的文化,如何將這些特色反映到旅游景觀的設計上并吸引旅游者,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地域文化符號的形成和創造。在旅游景觀的設計中,對地域文化符號多加利用,為旅游景觀賦予深刻內涵。在旅游景觀中體現地域文化,不僅僅是對遺存的地域文化元素加以利用,更為長遠的做法是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等資料進行收集、分析、整理與深入挖掘,并通過設計語言將其轉化為景觀設計元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令設計師獲得開闊的創作思路和廣闊的設計素材。
第二,景觀設計的文化主題應具象,以突出地域特色。在旅游景觀設計中,如果文化主題過于抽象,則難以使旅游者感受到當地文化的獨特性,失去了景區的特色。
例如,在湖北省隨州歷山鎮炎帝故里的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將整個風景區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將上古文化、歷史傳說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在景區的第一部分還原了炎帝住所——神農洞,并在神農洞兩邊設置農田,放置了傳說中神農發明的耒耜(犁的前身),使游客可以動手參與耕地。景區的第二部分則是以神農祭祀為主題,有與祭祀相關的景觀建筑若干;第三部分則是神農橋、登天臺等景觀建筑,以供游客觀賞景區景色。隨州的炎帝故里景區在設計中以相對具象的方式來設置主題。使其與全國其他五處“炎帝故里”形成區別,突出自身特色,這是值得旅游景觀設計師所借鑒的。
旅游景觀是旅游區的核心,如何通過地域文化符號來體現地方特色文化,并給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是景觀設計師工作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旅游者獲得文化認同感和精神歸屬感,帶動文化旅游景區的活力,使旅游區獲得更加長遠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諾伯格.舒爾茨. 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臺灣: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2] 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D].東南大學大學,2004.
[3] 謝敬穎.地域性文化在景觀設計中傳承與發展研究——以濟南市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4] 謝雨東.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D]. 廣東工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秦 楊(1983- ),湖北武漢人,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北文化產業經濟研究中心資助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BCIR2016Y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