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地村坐落于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全村共轄9個社,920戶,總人口3890人,幅員面積10平方公里。大荒地村從新農村建設跨越到新型城鎮化建設,現已建成農民新居31棟,老年公寓、大禮堂、浴池等,全部實施社區化管理。為美化農村環境,植樹8000多棵,栽花5000多株,清理改造邊溝10000延長米,新建垃圾中轉站9個,安裝太陽能路燈210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大荒地黨委,以構建現代農業“三個體系”、一二三產業完美融合、“新四化”建設統籌發展為目標,轉變發展方式,帶領大荒地村創新創業,取得了“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新成效。
一、轉變發展方式 發展新型農業
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結構,做強一產、做大二產、做活三產,構筑了綠色、有機水稻種植、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產業體系科學化、生產體系機械化、經營體系多樣化,闖出一條創綠色、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之路。大荒地村用物質技術裝備武裝農業——工廠化育秧、機械化農機、信息化大廳、太陽能遙感攝像頭、智能化生產線、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站、電子商務等先進科技裝備和設施,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產、加工的中高端農產品,滿足了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線上線下行銷全國各地。
(一)現代農業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支點
現代農業的最大特點是適度規?;洜I,只有適度規模化經營,才能推進農業產業走向信息化、機械化、標準化,從而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
2010年,東福集團與大荒地村創建了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從此,村委會開始謀劃村企共建的發展之路,把規?;洜I的成功模式,在大荒地村進行嘗試,充分發揮村企合一的組織優勢,開展適度有序的土地流轉,在黨委委員和村民代表發揮帶頭作用的引領下,用了3年時間,以每公頃1.3萬元的價格順利完成了全村的土地流轉,國家補貼歸于農民。2016年,開始試行土地入股機制。
土地流轉成功實施以后,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興修水利,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基礎設施等項目全面啟動。現已建成節水、節能、防旱防澇的排灌系統,建成工廠化育秧溫室10萬平方米,配套機械化農機具500多臺套。2013年,建成年產20萬噸精米加工項目,東福米業提前完成升級,工業化加工、信息化管理、網絡化銷售、農產品溯源等全部實現,生產的綠色有機大米在淘寶網上熱賣,線上線下年銷售10萬噸。
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大荒地村先后發展了農產品深加工、養殖業、有機肥、秸稈綜合利用等行業,年產白酒500噸,有機肥10萬噸,碳棒7萬噸,禽類養殖20萬套,畜類5000頭,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
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整合農業資源、鄉村資源、文化資源,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大荒地村把產業融合做得更加融洽。現代農業不僅為種植業、加工業注入了活力,也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二)服務行業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拐點
2007年,大荒地村充分發揮“生態農業示范區”的優勢,結合地熱資源、文化資源,投資創建了神農溫泉,以溫泉文化、滿足風情、農業博物館為主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神農溫泉年接待量達50萬人,現已被吉林省旅游鑒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級4A景區,榮獲“中國鄉村旅游示范點和五星級企業”,全國“十佳農莊”等諸多榮譽。
大荒地村的產業融合理念:找準切入點,始終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做文章,使產業融合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升級、發展、壯大。產業融合的最終目標,就是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現代農業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給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減少了勞動力,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服務業的發展,不僅使農業產業枝繁葉茂,恰好解決了農民就業的迫切需求。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深加工、肥業、電商銷售、旅游服務業,為村民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公司的員工90%都是農民。以農業為依托、以農村為空間、以農民為主體的產業,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成長。
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民轉型提供了機遇,為培養新型農民、新一代農民播下了金色的種子,現在,扎根農村、熱愛農業的年輕人已成回潮之勢,公司的業務骨干10%是年輕人。
(三)美麗鄉村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新亮點
產業融合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主體的產業支撐,土地流轉的成功,也使農民成為產業工人,為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改變農民生活方式,提升農民幸福指數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0年~2013年,大荒地村從新農村建設過渡到城鎮化建設,成為吉林省城鎮化建設試點。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確定了“用工業化、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用農業現代化,輔助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在城鎮化建設上,創建了“就地就業、就地醫療、就地養老、就地上學、就地購物” 和“離土不離鄉,上樓不失地”的就地城鎮化發展模式。現已建成農民新居31棟,老年公寓、浴池、大禮堂等,其他基礎設施包括:供暖、供水、供電、通訊、網絡、路燈、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等全部投入使用,農民過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2015年,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升級項目正式啟動,在產業融合的發展道路上,大荒地村堅持持之以恒的精神,繼續前行,把現代農業、文化產業、鄉村旅游、教育、醫療、養老結合起來,構建新的產業融合模式,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小城鎮,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二、創新工作機制 帶動農民增收
自大荒地村與東福實業實現村企合一以來,大荒地黨委選拔一批綜合素質高、工作能力強、懂管理、能帶富的年輕干部,組建了一個扎根農村、熱愛農業、關心農民的堅強領導班子。開辟了村企共建、村企統管之路,大荒地村和東福集團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大荒地村黨委,現已發展壯大到9個黨支部、151名黨員,把黨員干部充實到村、企重要崗位,鞏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發揮黨委的引領作用,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大荒地村及廣大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為農民搭建了致富的平臺,農民增收渠道越來越多。通過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合作社分紅、就地就業、自主創業收入,新農保、合作醫療、物業費、取暖費補貼等多種方式,實現農民年平均收入2.4萬元。
三、推動產業融合 引領邁向新臺階
大荒地村兩委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典型創建活動,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督促落實創建工作。自村兩委成立以來,村內實現了土地全部流轉、村民集中居住、就地就近就業等多項工作,村內企業與村委會的合作,也加速了企業的發展壯大?,F在的大荒地村,村民安居樂業,村內各項產業穩步發展,村兩委將繼續秉承和諧、發展、富裕的大荒地精神,以更大的氣魄、更新的手筆、更高的站位、更快的步伐,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大荒地村民過上更加殷實的幸福生活,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省新農村辦 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