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河鎮松鳳村地處溪河鎮政府駐地東南3公里處,距202國道1公里,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鳳凰山腳下。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人口3077人,村域面積16.1平方公里。松鳳村位于舒蘭市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帶的南端,經過幾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民生條件等得到極大改善,美麗鄉村游已經初具規模。松鳳村依托鳳凰山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著力打造鳳凰山文化品牌,不斷拓展和延伸美麗鄉村內涵,致力于建設名景古跡挖掘型美麗鄉村。
一、風景秀美鳳凰山,金碧輝煌萬佛寺
座落在吉林省舒蘭市溪河鎮境內(位于松鳳村唐屯)的鳳凰山海拔360.8米,總占地面積880公頃。據舒蘭縣志考證“唐代名將薛禮征東,兵抵奉天蓋平鳳凰城,士兵入地穴,見其窩取其蛋,驚飛鳳凰,飛至此山見有梧桐樹,便棲于樹下石頭上,至今有爪印為證”,鳳凰山便由此得名。一時間名聲大噪,成為東北地區的歷史名山之一。康熙帝賜鳳凰山為“第一江山”,現有圖片等史料保存。
鳳凰山早在明朝崇禎年間就建有寺廟,名為“朝了宮”。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對此山都有欽封。是中國較早的道教圣地,鳳凰山同遼寧的千山、黑龍江的藥泉山一起馳名內外。鳳凰山旅游景點共分五個景區:廟宇區、景觀區、東頂山天然森林風光帶景區、水上游樂園、綜合商業服務區。歷史上香火不斷,人氣旺盛,每逢廟會方圓百里數萬人云集于此,盛況空前。清代雍正皇帝御賜朝陽宮饒有名氣。乾隆皇帝游幸鳳凰山以示吉祥,并臥榻于朝陽宮客廳,從此西客廳改名為“西龍廳”。清代光緒十一年皇帝欽封朝陽宮所管鳳凰山方圓四周,以確定這座名山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光緒十二年,為鳳凰山欽賜智瑞碑,現保存其殘碑,有碑文。朝陽宮、玉皇閣建筑文化構成了鳳凰山人文景觀的主體。文革期間歷經洗劫,但近幾年來修復了許多,并增設了新的建筑。新建的萬佛寺、三圣殿、羅漢堂、藏金樓、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東西配房)、東北最大的大雄寶殿(東西配房),大殿金碧輝煌、栩栩如生。藏經樓(東西配房)、齋房、六靈塔、居士樓展廳等形成完整的宏大廟宇群。其建筑面積達3500平方米,占地2公頃,殿堂內佛像栩栩如生,五百羅漢形態各異,整個建筑由彩繪而成,紅蘭黃綠各顯分明,構成了雄偉的建筑群體。山上還建有海云洞、三仙洞、枯井、鳳爪石、小石林、地冥府、八仙望江、朝鳳亭、云煙亭、龍鳳亭、圣水亭等傳奇景觀和典故傳說,形成迷離虛幻,神奇斑斕的格局。
鳳凰山山川錦繡,物華天寶。歷史名勝美不勝收,在峰巔極目遠眺,吉林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使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春來鳳凰山,眺望東南,群山滴翠,俯瞰西北,則是水鄉澤國。夏到鳳凰山,東南望去,蔚藍深秀,西北看來,則是綠色園田。秋登鳳凰山,眺望東南,五顏六色,俯瞰西北,則是一片金黃。冬臨鳳凰山,東南望去,原馳蠟象,西北看來,則是銀色城鄉。鳳凰山攝影條件得天獨厚,每年吸引全國的攝影愛好者2000余人次來此游玩拍攝美景。
美麗鄉村齊創建,傳統文化代代傳。一是溪河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成立了鳳凰山旅游文化研究學會,加大弘揚文化事業和挖掘歷史名景古跡的力度,注重選拔任用主管文化事業的高精人才,不斷培養和挖掘發現文化人才,帶動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廣泛開展農民藝術節等有代表性的活動,把農村文化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二是結合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延伸歷史文化內涵,建設精品文化墻,致力于打造黨建文化、歷史文化、鄉賢文化、學子文化、新農村文化。
二、名景古跡傳歷史,文旅發展顯繁榮
松鳳村打造為名景古跡型美麗鄉村,具備優越的歷史人文、交通地理、美麗鄉村建設基礎優勢。通過挖掘鳳凰山名景古跡,制作鳳凰山典故傳說畫冊,宣傳長廊,組織攝影、寫作等愛好者、藝術家以鳳凰山名景古跡為題材,創作文藝作品,廣泛推介鳳凰山旅游文化,提高其在東北三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松鳳村是通往鳳凰山南大門必經之路,通往鳳凰山主路的村民房屋建筑風格各異,有的依山而建,成行成列,有的位于主路兩側統一規整,布局合理,通往鳳凰山途徑鳳凰山黑龍潭、月牙泡、井沿溝、蝴蝶溝、鳳凰山神仙廟、西茅庵遺址等古跡景點。松鳳村依山傍水,山水相依,空氣清新,景色怡人,根據這些特點集中打造名景古跡型美麗鄉村,形成獨具特色的山水之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打造松鳳村為名景古跡型美麗鄉村,發展歷史文化旅游產業,結合美麗鄉村游,大力發展旅游業,提高松鳳村旅游品牌影響力,吸引游客觀光旅游,增加地方旅游產業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致富,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弘揚歷史文化,保存文獻史料,推進人文建設,促進文化大繁榮,帶動吉林、九臺、長春等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對促進其他產業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的社會效益。
(省新農村辦 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