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臣 遲延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繁榮和安定,對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就要培育市場農業經濟,通過市場調節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關鍵詞: 農業經濟;農村經濟;培育;跨越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7.013
我國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經濟發展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減稅、免稅等全面建設新農村的舉措使得農產品的結構逐漸改善,農民收入也逐漸增加。但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市場所帶來的考驗越來越嚴峻。在這種形勢下要繼續保持農村經濟的穩定,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跨越,需要結合區域農業生產的特點,加強農業市場經濟的建設。
1農業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的特點
一是在買方占主導地位的農業經濟形式下,農產品的銷售情況基本相對過剩。農產品的過度宣傳使農產品的利潤明顯下降,農產品的價值也發生了扭曲。農產品的產量雖然依靠市場和消費者決定,但不完全受市場主導;二是農產品生產的全球性。農業生產不再是單純為了溫飽而進行。但是要依靠農業生產致富就需要在市場農業上找出路,著眼發展國內和國外兩個農業市場;三是產品消費的世界性。農民生產出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產品,產品的差價會變大,利潤會變高,從而形成全球性世界消費的農產品鏈條;四是農產品質量的苛求性。當買方市場形成后,會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那么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會達到苛求的狀態。營養、保健、滋補將成為人們的日常要求,那么就要發展精品農業和生態農業;五是利益最大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培育出來的農產品種類不斷增多,在農產品加工方面,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部分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獲勝,需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進而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隨著市場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實現了生產規模化,同時也控制了生產成本,利于農產品銷售的利潤最大化。
2培育市場農業經濟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新跨越
2.1建立農村經濟發展產品基礎
農產品的質量和價格是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根據質量和價格的要求,可以適當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在基地中培育無公害品種并進行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種植。除了培植常見常用的農產品外,還可以根據新技術進行新品種的培育和生產,在農產品招商中對于有發展的商家要給予優惠,幫助商家用最小的資金投入實現最大利益。
2.2建立農村經濟發展人才基礎
市場農業經濟可以促進農村經濟實現新跨越,但是市場農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需要農業復合型人才,需要在科技發展的基礎上儲備好農業專業人才,同時提高農業專業人才的生產和管理水平。在農業人才選拔上要實行競爭上崗,對于上崗的專業人才要實施薪酬獎勵制度,在遵循貢獻大回報大的原則上,實施獎懲分明的制度,同時,根據時代和科技發展要求及時對農業人才進行培訓,以提高農業復合人才的專業素質。
2.3建立農村經濟發展企業基礎
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業產品銷售的現代化,也實現了農村企業經營產業化。農村工業化發展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在農村企業中培養一批龍頭企業,以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要將先進技術等廣泛應用到農村的龍頭企業中,打造龍頭企業的生產和加工,提高其在農業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根據市場要求適當擴大企業的規模化生產,以促進企業獲取更高的利益。在企業競爭力提高的基礎上建立農產品加工基地,提高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的質量,增加消費者滿意度。
2.4建立農村經濟質量基礎
在市場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主要圍繞市場來進行,那么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就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生產基地,目的是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企業生產和加工達到規模化后就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對于市場主導的產品進行龍頭企業扶持和集團化發展。集團化發展有利于農產品資源集中和農業生產規模化,能促進農副產品的開發,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也越來越完善,如果有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對農產品進行監督和評價,會使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完全按照市場要求和規范進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3結語
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就要加強市場農業經濟的建設。結合我國目前實際情況,在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和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不斷進行農產品生產的創新、擴大農產品加工的規模、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設,推動農業生產和農業加工集團化發展,做好市場農業經濟的培育,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參考文獻
[1]董濤.基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思路的市場農業經濟探討[J].現代商業,2014(03):49-50.
[2]楊明朵.如何培育市場農業經濟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跨越[J].現代經濟信息,2013(20):7-8.
作者簡介:王忠臣,大專學歷,中級農經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遲延平,本科學歷,中級農經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