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泉州霞茂安置小區景觀設計為例,在充分考慮住戶日常生活休息的舒適和便利的基礎上,強調以人為本,力求營造出別具一格,移步換景,賞心悅目的綠化景觀。
關鍵詞:移步換景;別具一格;舒適
中圖分類號: TU984.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7.038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的居住景觀正悄然發生變化,安置房景觀也將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本文以泉州霞茂安置小區景觀設計為例,解析通過景觀設計營造出生態優美、環境適宜、經濟適用的居住環境。
1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晉江市西北側,距晉江市中心15公里,位于泉州市西南側,距泉州市中心10公里。本項目東西長約330米,南北寬約290米,總用地面積為51997.89平方米,其中設計面積為43040.93平方米。
1.1原建筑解讀
建筑為南北朝向布局,全局規劃整潔,空間開闊,有利于景觀空間的設計。完善的配套設施為豐富多彩的新都市生活提供強大的后期支持。開放的社區資源,封閉的院落管理。建筑風格為歐式風格。遠高近低層級方式排布,高低錯落,符合人們的空間尺度感。外立面設計著重突出整體的層次感和空間表情,通過空間層次的轉變,打破傳統立面的單一和呆板,其節奏、比例、尺度符合數學美。熱情奔放卻又不失溫暖和諧、做工考究又堅守環保實用。
通過對于建筑細節的解讀、歸納,將建筑的線腳特征作為景觀小品的設計元素。運用這種細節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與建筑線腳協調,使得景觀風格與建筑統一;線腳特點是簡潔、大方,并且比例關系優美、有韻律感;施工工藝比較簡便,不會造成過多的剮料;有利于整個項目的成本控制。
1.2機遇與挑戰
1.2.1 機遇 可利用地下室頂板的復雜標高,塑造更有特色的景觀效果;結合地形可適當使用堆坡,創造特殊景觀效果;小區內外的高差,可通過階段式的跌級花池來弱化高差,并形成令人震撼的立體視覺效果;可使用各種環保材料,透水地坪,使小區景觀設計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1.2.2 挑戰 地下室頂板標高復雜,高程大;小區綠化大部分在地下室頂板上,覆土的厚度受到限制,對綠化種植有所影響;商業街地形坡度大,高差大;由于本小區為安置房,對造價有一定的限制,景觀設計不宜過于復雜;利用景觀提升項目的附加值。
2設計情況
2.1設計主題
霞城輕舞似如畫,茂苑鶯聲曬生活。
2.2 設計定位
自然生態宜居, 健康快樂慢生活。
3解讀——自然·生態·宜居·慢生活
清晨“新”的地方新的生活,新的一天新的開始。幸福、快樂、安閑、舒適的一天從自然開始,從健康開始。住戶漫步在小區園路的漫步道上,或者在休憩個廣場上練操,小朋友們在兒童天地嬉戲。在這里,住戶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可以聽到第一聲蟲叫,也可以聽到第一聲鳥語,可以看到最銀白的月光,可以感受到最溫暖的陽光,可以感受到朝陽的魅力。細細體驗園區里的安逸、舒適、休閑的生活,坐在園區內舒適的座椅上讀書或是躺在草坪上靜坐與看報,或是再林蔭漫步道上行走冥思,放松一下自己,讓自己沉浸在寧靜的自然環境中,感受自然與心靈的對話,找回自我。
陽光草坪的設計,讓人們有了與大地接觸的機會,席地就坐于樹下有草地,感受草地和大樹的魅力。在林蔭樹下感受陽光的印記與溫度,品嘗香噴噴的美食,體驗幸福生活的零距離。午日的陽光從樹葉間灑落下來,是一幅淡淡的彩墨畫,畫中的人物影影綽綽地交錯回響著,是一首小橋流水人家的曲子,使人不禁畫意頓生在植物花團錦簇中,親情與友情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濃厚,為園區生活增添了不少交流景象。
下午的陽光不緊不慢,雖有倦意,也不影響它給人溫暖;一杯茶,一本書,一個點心,暖日中品茶觀書閑,一種向往典雅的生活。透過綠葉繁花的陽光,灑落在草地上,孩子的笑聲和老人的和藹面容融化在花海里,不遠處居民們在休閑桌上享受濃香的下午茶,生活充滿悠閑幸福的味道。
小區內設計健走道,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也給人們的溫馨生活注入了陽剛之美,動靜結合的生活顯得更加優雅,運動是鍛煉,同時也給居民帶來了接觸與交流。兒童樂園便是孩子們運動鍛煉的最好去處,同時活躍了小區的氣氛,增加了小區的歡聲笑語。
4設計要點
功能性:滿足小區居民日常的功能需求,將健身、運動、消防、等功能性活動空間合理布置。
景觀性:與建筑風格統一的景觀元素,展現出小區景觀的多樣性。
靈活性:廣場與消防車道的靈活處理,小區內高差關系的靈活處理,美化小區和提高小區品質感。
自然性:以自然式的園林設計手法,結合當地的植被設計小區綠化景觀,以自然的植物群落展現出小區景觀的生態和宜居生活環境。
5 鄉土植物選用
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選用維護少、耐候性強、病蟲害少、對人體無害的植物。
小區景觀核心:該區是整個小區景觀的中心,主要種植大喬木、開花喬木及造型小喬木,并搭配色彩鮮艷的地被。將綠化植物與兒童場地、健身場地、活動廣場的景觀特色相結合,并利用不同季節植物景觀效果的不同,使小區的中心景觀區在四季都有不一樣的景觀效果。主要選用的植物為:多頭香樟、小葉欖仁、欒樹、造型羅漢松、雞蛋花等。主入口:入口區綠化主要種植棕櫚類植物,利用棕櫚類植物樹姿雄偉,蒼勁挺拔,加上葉型美觀,與莖干相映成趣等形態特征,搭配修剪整齊的地被植物,加強了景觀軸的軸線感與縱深感。兩側綠化猶如隊列整齊的儀仗隊,搭配小區入口的大門形象,更是把小區入口整齊大方的風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主要選用的植物為:銀海棗、華棕、棕櫚等。主要景觀軸:該軸體現的是整個小區的總體形象,綠化主要選用多頭秋楓、多頭樸樹、桂花、毛杜鵑球、海桐球,搭配簡潔的色葉地被及草坪,使居民感受到簡約利落的景觀效果。景觀廊道:景觀廊道突出紐帶作用,使居民能夠便捷地到達每棟樓,方便鄰里之間的相互聯系,增進感情。廊線上適當設置些景觀節點供人們休息,漫步道兩側種植香花樹種,因此選用植物主要為白蘭、白玉蘭、大花紫薇、含笑、木本夜來香、九里香、梔子花等。多節點:文化休閑節點主要為休閑平臺及小廣場。沿廣場及平臺周圍種植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紅背桂、紅葉烏桕、紅葉李、烏桕、碧桃、山茶、毛杜鵑、黃花槐等色葉、多花植物,局部點綴種植孝順竹、紫竹、鳳尾竹等植物,使在此休憩的居民能體驗到更加舒適的環境。全民健身節點主要給居民提供戶外鍛煉健身的場地,因此種植廣玉蘭、菩提、羊蹄甲、香樟、榕樹、等闊葉或枝葉細密的植物,以達到遮蔭的效果。并且穿插一些鳳凰木、藍花楹、黃花風鈴木、臘腸樹、紫玉蘭、福建山櫻花等落葉植物,使該區在冬天能夠有充足的陽光。搭配種植四季桂等花香植被更有利于促進居民的身心健康。
6 結語
居住環境所追求的不應是由硬質景觀堆砌的磅礴氣勢,或者是由抽象構圖形成的視覺沖擊,而應是處處以人為本,為使用者著想,注意人的尺度,營造親切的人性空間。對于安置房而言,在經濟性與高性價比之間會有一個平衡點。[1]宜居是對舒適體驗的追求,更趨于親近大自然,享受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另外,設計內容要突出其品質感,通過設計方法和細節的推敲體現項目的價值。安置小區不同于其他景觀,居民多為相識的舊街坊,具有很強的相互交流欲望。景觀的設計從人的需要出發,主要為居民創造便于溝通、易于交流的場所,因此所有的設計均應遵循這個原則執行。
參考文獻
[1]陳躍中.休閑社區——現代居住環境景觀設計手法探討[M].中國園林,2003,19(01):12-16.
作者簡介:涂敏敏,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