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發淳
摘 要: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的質量水平不僅會影響到整個工程的建設質量水平,同時還將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產生直接性的影響。但就目前我國公路路基與路面施工的實際現狀來看,其中仍存在著大量的缺陷與不足。對此,文章首先就路基工程的質量通病成因展開了具體分析,而后詳細闡述了幾種較為常見的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其中主要就包括了軟土地基超限沉降、瀝青路面破損、防護結構表層粗糙、路基路面不平整、伸縮縫及橋頭跳車等問題,并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常見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5-0144-02
隨著當前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持續推進,公路建設事業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與進步,在整個交通動脈網絡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用。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在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時一些質量問題也時有發生,對于公路工程的建設質量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使得交通事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嚴重限制。因此,就針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當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常見問題展開具體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改進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路基工程質量通病成因分析
在路基工程的施工過程當中較易發生局部性甚至是整體性的沉降現象,同時路基縱橫向開裂與路基滑動等情況也時有發生。而造成這些路基工程質量通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1)工程地質條件較差,施工現場地質層較為軟弱,在開展填筑作業前并未實施換土亦或是軟基處置,較易導致壓縮下沉及擠壓位移的情況發生。(2)在所采用的路堤填料當中如果混合了腐殖土、泥沼等性狀較差的土體,亦或是將未打碎的大塊土亦或是凍土加入其中,填石路石料規格不同,性狀不同,石縫空隙較大,在經過一段時期后便會導致局部下沉現象發生。(3)受到水文氣候因素的影響,降雨量過大,晝夜溫差大等因素均會導致高填路堤發生不均勻沉降現象。(4)工程地形條件復雜,在路堤穿越溝谷等地質環境時,其填土量由中心向兩端逐漸減小,因填土高度的差異性而導致的不均勻沉降。(5)在施工過程當中所采取的填筑順序不合理,沒有在全寬范圍當中采取逐層填筑,所填筑出的建筑厚度也不恰當,填料質量遠未達到質量標準要求,對于原路邊坡處的樹根、植被等未及時予以清除,水穩定性不足,沒有進行臺階處理。(6)設計尺寸不合理,例如邊坡取值不恰當、斷面尺度不合理、排水及防護措施不妥善,沒有針對高填路堤實施穩定性檢驗測算,同時對于所采用的填料以及施工工藝并未提出明確性的要求。(7)將各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填料互相混淆,由于多種類型的土體在可壓縮性與抗水性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從而導致了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路基填料本身的含水量控制不合理,同時又沒有合適的碾壓、平整設備,實際壓力遠未能夠達到標準要求。
2 幾種常見的路基路面施工問題及其處理措施
2.1 軟土地基超限沉降
在公路路基施工過程中應用了抗壓能力相對較差的軟土之時,因為軟土內所包含的水分較多,便會造成公路時常發生傾斜、下陷、倒塌等狀況。特別是近些年以來我國的某些公路下陷情況時有發生,在經實地勘測表明,這些建設在軟土地基上的公路并未能夠進行后續調整施工處理便被應用到了實際的運輸過程當中。對此,相關的路面施工人員便應當在應對軟土地質特征時采取以下幾項措施方法來預防路面沉陷情況的發生:(1)針對一些含水量較高的軟土亦或是粉砂土地基,應當盡可能的選用白灰粗砂樁方式進行處理;(2)選取滲水能力較為優異的土質來對公路基底進行加固處理;(3)在地基成孔施工完成后,應當針對生石灰采取篩分處理,同時加入適當的水泥與粗砂予以拌和填充,利用生石灰會遇水膨脹的原理來擠壓地基,進而促成公路路基承載能力的全面提升。
2.2 瀝青路面破損
在完成了對公路路基的路面施工作業后,瀝青路面的破損問題大都會在通車不久以后便顯現出來。造成此類現象的核心原因即含括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瀝青材料在溫度比相對較低的狀況下實施終壓及過度碾壓等處理;(2)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對平整度未能夠引起高度關注,忽略了相關的壓實度標準要求;(3)路基路面基層、路床等部位在承載能力上較為欠缺,導致了彎沉值要明顯高于標準要求;(4)材料配比不夠合理,由此也就導致了路面路基瀝青完全無法達到有關的標準要求;(5)在公路裂縫中由于自然降雨等天氣的長期影響,導致路面強度及穩定性受到巨大破壞,在造成路面局部變形的狀況下,逐漸成為了一種網狀式的裂縫現象,并由此導致瀝青路面應用年限不斷下降;(6)路基材料本身的收縮特性造成了瀝青路面產生了反射性的裂縫現象。
針對以上公路路基所較常出現的路面破損等問題情況,在開展施工作業處理時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來加以防范處理:(1)加強對瀝青材料在進場、攤鋪、碾壓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管控作業處理,針對攤鋪初次與終次碾壓瀝青材料溫度予以精準把控,同時依據有關制度規范及要求實施相關施工處理,盡最大努力防止路面裂縫現象的出現;(2)對于一些施工環境相對較差的地區,應當盡量選用一些新型化的瀝青材料來進行處理;(3)針對路基路面本身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強度等問題應當結合整個施工過程來展開全面考慮;(4)應用經過形狀改良處理之后的瀝青材料,亦或是針對瀝青材料延度實施精準掌控。在進行材料拌和階段,還應確保對溫度控制予以密切關注,避免發生混合料被燒焦的情況出現。
2.3 防護結構表層粗糙
在整個路面施工階段,時常會發生混凝土結構物表層粗糙的情況,并將會進一步造成公路的美觀性受到極大的影響。對此,相關的施工人員也便應當采取以下幾項措施來應對此類情況的出現:(1)對模板的表層采取嚴格的清潔處理;(2)保證模板剛性度能夠達到較高的質量水平,在實施混凝土澆筑施工前,應對模板加強濕洗處理,切忌不將積水留存于模板表層,盡可能的實現對模板的嚴密拼接,為防止在施工過程中產生漏漿現象,還應針對跑模加強控制力度;(3)增強對混凝土配合比生產與設計的管控力度,切實掌控好外摻劑的應用策略與精準計量,以便能夠給予公路防護結構表層的平整性帶來有力的保障支持;(4)在進行鋼膜隔離劑涂刷處理之時,還應密切關注涂刷的均勻性及平整性,避免漏刷情況的出現。endprint
2.4 路基路面不平整
在公路路基施工階段,基面平整是整個工程施工的核心與關鍵。相關施工人員若未依據相關國家標準要求及規定內容來實施相關的基面施工處理,便極易造成車輛在行駛階段發生顛簸現象,由此不但會導致駕駛人員產生嚴重的不適感,并且也會隨著車速的加快而造成路面磨損不斷加劇,進而也便會對行車速度產生嚴重影響。
據此表明,公路路面不平整問題的發生會導致路面自身受到嚴重損傷的同時,也會使得通行車輛本身的行駛安全性受到巨大挑戰。因而,在實施公路路基施工作業時,相關的施工人員便應盡可能的加強對所應用到的相關施工技術與鋪攤平整度的監管控制,以期能夠借助于對路面平整施工技術以及有關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來實現對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進而最大程度的規避路面不平整現象的發生,確保路基路面施工技術能夠取得大幅度的提升。
2.5 伸縮縫及橋頭跳車
在公路橋梁工程的通車運行過程當中,時常會發生伸縮縫及橋頭跳車現象。導致橋頭跳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橋頭路基出現了填筑沉降現象,因此要改善橋頭跳車情況,便應當處理好橋頭路基的填筑沉降問題,平整度良好的路面,必須要能夠和消除橋頭跳車所結合,最終方能夠處理好公路路面的行車舒適性。現介紹幾種處理公路橋梁伸縮縫及橋頭跳車現象的常用措施方法:(1)要保障所采用的橋梁伸縮縫具備較為優異的實用性能,同時依據相關的標準要求來開展施工作業,進而實現對伸縮縫整體性與平整度的充分保障;(2)選用具有良好壓實性且透水性能優異的材料來進行公路橋梁后備的填土作業施工,進而促使路堤沉降值能夠被有效掌控在合理化的范圍當中;(3)盡可能采用目前在行業內具有先進性的施工技術與工藝,并以此來確保在橋面鋪裝層不出現裂縫現象;(4)對于樁柱式橋臺施工,應當先進行填方作業施工,只有確保填方能夠完全沉降后,才能夠再開展樁柱式橋臺修建工作,如此以來,也就能夠使得填土和結構物間的沉降值下降到最小;(5)在公路橋頭實施搭板施工處理,亦或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來開展橋頭跳車段的施工處理。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公路建設過程中路基路面施工是決定質量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其將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的道路行車安全,對此相關的施工人員必須予以高度關注。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挑戰,在面對一些特殊的施工情況時,施工人員應當盡可能選用更加科學化的技術與手段,切實加強對路面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并由此來促進公路建設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武建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術中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1(24).
[2]劉鄧秀,劉斌.加強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