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俊 梅俊超
摘 要:一直以來結構組建形式的設計以及相應施工質量的監制管理,都是建筑施工工作中較為主要和關鍵性的工作環節。作者結合自身長時間實踐性的工作經驗,將水工建筑混凝土內部的結構設計和施工質量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簡單介紹混凝土結構設計基本概念的基礎之上,將能夠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對象最終質量的途徑,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水工建筑;結構設計;施工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V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5-0168-02
前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廣大社會成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物質質量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水工建筑施工行業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結合應用的同時,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為更好的滿足社會公眾對建筑施工行業提出的高水準要求,如何在保障各個工作流程秩序化進行的同時,實現項目質量的穩步提升,就成為了相關技術人員的重點研究課題。
1 簡析水工混凝土基本結構設計的相關概念
水工混凝土基本結構的設計,是水工施工建設環節內需要技術人員著重掌握的工作流程之一。在傳統基本結構設計工作開展的實踐性工作環節內,工作人員往往將混凝土建筑原材料在施工中的硬度問題,作為主要與核心的研究問題。鑒于水工建設施工項目在完成施工過后,將長時間被放置在水下施工作業的環境之內,如何有效保障相應建筑項目的實際質量,一直是受到國家建筑行業相關領導部門重點關注的研究內容[1]。
技術人員在實際建設環節內,應當盡可能保障對易腐蝕性建筑原材料的應用。各種混凝土建設項目基本結構的設定,除了要嚴格遵循國家建筑施工行業基本工作規范的基礎,還要注重對各項施工對象定期開展適當的檢測與維修工作。面對水工建設項目在實際投產施工過程中,因受到不同因素影響出現的損傷現象,可以通過設定富有針對性的維修保養方案加以修定。無論是項目施工成品的內部結構,還是相應混凝土建筑原材料使用的組織構建,都應當通過選用科學有效的組織構建,以確保相應水工建筑施工項目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 混凝土施工建筑原材料的質量監理控制
2.1 混凝土結構構造方式的科學設定
在水工建筑混凝土建設施工的環節內,工作人員應當為混凝土建筑原材料的應用,設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結構構造方案。相應方案設定的立足視角,應當盡可能滿足結構設定的整體性。水工施工項目整體的變形裂縫的產生數值,應當提前進行科學的設定或者預估。為更好的保障水工建設項目斷面核算數據所得結果的精準性以及可靠性,技術人員應當在數值選取的過程之中,盡可能保障施工方案設定的全面性以及科學性。在混凝土建筑原材料實際投產施工環節內容易出現的超重現象、受力過度現象等,都是技術人員在基本結構設定方案中,需要著重關注的重點研究內容。
2.2 對建筑施工材料的質量監控
建筑施工材料開展質量監督管控的管理工作,是能夠提升工作人員責任心認知觀念的首要途徑之一。工作人員在監督管控的實踐性工作環節內,除了要時刻注意混凝土水泥建筑施工原材料使用的標準性,還要通過對砂石、粉灰以及泥土之間合理性分配比例的有效調節,保障相應混凝土建筑原材料調配比例的優良化發展。混凝土建筑原材料在不同水工建設施工項目中應用的調配比例,需要技術人員通過實施富有針對性的模擬實驗加以掌控。水工建設項目種類以及設定方式各不相同,對混凝土調配比例的管控要求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在此基礎之上,為更好的保障水工建設項目在實際投產使用時的施工質量,水泥產品的選用應當根據施工作業現場的溫度變化,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
2.3 對水工建設項目施工流程的嚴格監控
在水工建設項目實際施工作業的工作環節內,質量監管的負責人應當對整個施工項目作業流程的規范程度,實施富有指向性的監督與管理。水工建設項目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如果要得到高效的保障,各項施工作業活動的開展,皆需要構建在標準化統一化的作業流程之內。對混凝土在混凝土建筑原材料配比的工作環節之中,各種原材料攪拌的力度應當盡量保持均勻。面對整體澆筑型項目施工的占地體積過大的施工對象,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添加適當的骨料施工監管標準,用以提升建筑原材料調配的工作效率。在必要時,技術人員還可以通過施工層次劃分以及項目區域劃分的工作方法,實現澆筑原材料調配與振搗原材料摻合方式的相互融合。在澆筑工作開展過后,技術人員還要在第一時間對建筑項目進行科學的養護,更好的避免施工對象在真正投產使用之前,原材料出現受潮嚴重以及建筑質量低下的使用弊端[2]。
3 提升水工建筑項目施工質量的有效途徑
3.1 提升施工現場質量監控水準的有效途徑
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提升整個水工建筑施工項目的最終質量,就要立足項目施工流程的認知視角,從各不相同的研究途徑,設定富有針對性的優化方案。通過應用局部帶動整體的設定模式,更好的延長整個建設項目的使用周期。技術人員應當全面提升施工作業現場質量監管的控制力度,通過不斷發現在施工環節內存在的弊端性錯誤,實現質量監管系統的長時間驗證。不斷發現錯誤、完善項目施工質量,是整個水工項目操作現場監督管理工作開展的核心內容,也是技術工作人員實施質量監控工作的最終管理目標。在監督管控工作開展的實踐流程內,項目施工工藝水準的監督,與項目施工材料采購質量的監督,應當被技術人員放置在同等高度的重視視角之內。將目視檢測方式與模擬實驗室檢測數據統計方式相互結合,是能夠保障現場項目施工質量監控管理力度穩步提升的基礎和前提。
3.2 對施工原材料使用質量的最終管控
在通常情況下,水工建設施工項目經常使用的混凝土,同時有硬石、軟砂、水泥以及不同重量的水分共同組成。如果想要更好的保障水工建設項目混泥土的使用質量,就要保障相應配比原材料使用質量的高效應用。據相關建筑行業從業人員提供的實驗數據可以得知,當混凝土當中的水分含有量發生變化時,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建設強度也會發生相應連帶性的變化特征。當混凝土建筑原材料當中硬石和軟砂的調配比例發生變化時,混凝土實際的級配比例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這一前提條件的發生,不僅會在不同程度上轉變以往混凝土原材料當中的配合比例,還會直接影響新拌混凝土建筑原材料中骨料的和易性,以及實際水分的含有量的多少。endprint
3.3 混凝土澆筑質量的監督管控
原材料配比方式的選取、加工振搗的工作強度以及混凝土和易性性能的好壞等,都能夠對水工項目的澆筑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技術人員可以通過應用固定的比例換算公式,盡可能控制混凝土建筑原材料的骨料的應用,在施工流程內保持在面干且飽和的應用狀態之下。如果施工骨料當中出現超數量顆粒浮漂的弊端現象,應當對原材料砂石的調配比例做出適當調整。整個砂石或者各種混凝土建筑原材料應用調配的比例重量,是施工超徑量、遜徑量的整體之和,與上一級遜徑量和超徑量整體和之間的數差。在水工項目結構設定實驗當中獲得的參數信息,對原材料調和比例的設定,富有科學性的指導作用[3]。
為更好的保障原材料使用質量監管工作開展的管理力度,工作人員可以在日常施工工作實踐性的工作流程內,通過抽樣檢測的檢查方式,提升工作人員在原材料質量保障方面的責任心認知觀念。當原材料配比對象的實際含量發生變化時,技術人員應當結合自身在水工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累積的工作經驗,在第一時間上報相應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設定科學有效的緩解方案,更好的確保施工項目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質量。在最后,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選取,還應當盡可能地遵循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技術手段的應用模式。在水工混凝土項目施工之中,或者在水工少筋混凝土施工方式的應用環節內,實際原材料投產應用所能夠產生的坍塌度的度值,應當盡可能控制在三到五厘米之間的可控性操作范圍內。水工施工項目混凝土建筑原材料的鋼筋配比率,應當保持在一個百分點以下。為更好的順應國家科學可持續基本建設理念,應當保障建筑施工原材料浪費現象的產生。在和易性、調和性以及硬度方面,實現對傳統監控模式的優化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水工建筑混凝土的結構設計,相應設計路徑以及施工方式的應用,對項目最終建筑質量的好壞,有著直接且顯著的影響作用。相關技術工作人員應當全面了解結構設計工作開展的基本概念,在靈活掌握各種質量監理控制途徑的同時,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控制路徑科學有效,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提升項目施工質量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賀弘揚.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及養護要點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3):233.
[2]劉正朝.關于水工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思考[J].黑龍江水利,2016(02):52-54.
[3]張幫敏.小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砼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要點[J].科技與企業,2013(1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