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泓暢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也讓民間借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現階段國內民間借貸發展依舊不規范,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新時期下,我們有必要對我國民間借貸的成因、發展特征以及規范民間借貸的有效對策進行探討分析,從而確保民間借貸的規范發展,真正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間借貸;規范;對策
最近幾年以來,我們常常能夠聽到很多民間借貸企業破產倒閉或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消息,也引起了社會各方的關注。目前國內民間借貸的發展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幫助各大中小企業解決了融資難問題,但因為其不規范發展而引發的各種問題也需要我們更加重視。所以進一步尋求有效對策,對民間借貸予以規范,確保民間資本的安全,不但能夠有效促進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還能夠推動我國金融信貸體系的建設。
一、我國民間借貸的特征分析
(一)主體多元化
國內民間借貸主體通常來說主要是親戚朋友的救急性借款,由于親密程度各有差異,利息的收取也各不相同。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資金市場需求也日益增加,民間借貸主體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過去的個人與個人之間開始慢慢的發展到個人和企業法人之間、企業法人之間等。
(二)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
民間閑置資金投入到民間借貸中,基本上是因為民間借貸所得到的利益收益相對于銀行或者其他方面的投資更高。對于普通的縣城而言,月息通常為2到3分,而若把資金投到部分特殊行業,月息可以高達5分。這樣的投入往往是基于地緣或親緣,只需要雙方之間能夠就利息與還款時間達成共識就能夠簽訂協議。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所簽訂的協議沒有保障,非常容易引發借貸糾紛,因此如果借款人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不能按期還款,投資人的本金很容易虧損[1]。
(三)存在法律風險
在國內的很多地區,民間借貸依舊屬于灰色行業,金融監管機構不能夠對其實施有效的管理。一般來說,借貸雙方對相關條件達成共識之后就可以簽訂協議,資金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到位。但是雙方之間簽訂協議時并未到法定機構備案,因為民間借貸活動具有極大的便利性,從而也逐漸衍生出各種高額利息借款機構,但是這部分機構常常會突破法律的底線,投資人很容易招致法律風險。
(四)借貸形式靈活
民間借貸活動主要是基于借貸個人之間的關系,其主要目的是彌補資金缺口。和其他一些正規性的金融機構貸款比起來,民間借貸活動的手續流程十分簡便,能夠讓借款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收到借款,以解決其燃眉之急,其簽約成本以及執行成本都非常低,所以也是很多借款人的主要選擇。
二、民間借貸的成因分析
首先是部分基層金融機構信貸滿足率不符合市場需求。因為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很多基層網點撤并,同時因為更加嚴格的貸款責任制度的落實,導致基層信貸的滿足率與市場實際需求不符合。另外,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資金不夠,支農能力不強,不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為保證農業生產的有序開展,很多農民群眾尤其是養殖戶更加傾向于民間借貸。其次是部分農村地區經濟建設落后,農民群眾收入較低。隨著傳統農業高投入低收入問題的逐漸凸顯,農民群眾更加偏向于對一部分高效特色農業的資金投入,但是因為實際效益的滯后性以及投入回報不確定性影響,很多農戶都喜歡利用民間借貸來解決自身的資金周轉需求,而相對傳統的金融意識讓相互資助成為民間借貸在農村地區發展的機會。最后是很多中小型企業難以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可以說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而銀行等機構對其發放貸款往往有著嚴格的流程規定和限制,更多的借貸資金都朝著大型企業與優質客戶傾斜,所以造成很多中小型企業特別是私營業期需要借助于民間借貸來進行融資。
三、規范民間借貸的對策
(一)完善民間借貸制度
金融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要有效推動民間借貸行業的規范發展,應當進一步健全民間借貸的管理制度,過去一直以來在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與改革方面都貫徹落實制度先行的基本原則,所以應當進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來促進民間借貸的規范化發展。一方面應當對整個金融市場予以進一步改革,確保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擬定科學的改革規劃,把民間借貸真正納入到正規的金融系統中來,對民間借貸予以肯定,讓其可以積極的投身于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中來;另一方面應當借助于有效的管理制度來規范民間借貸,通過硬性的管理機制來優化民間借貸,防止存在過于激進的規范措施,堅持穩步推進[2]。
(二)強化法規宣傳教育
金融監管部門、公安部門以及工商部門應當聯合起來,借助于互聯網、電視媒體、報刊雜志等途徑,進一步強化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工作,真正促進提升廣大群眾主動抵制民間高利借貸等非法活動的意識。定期在社區、街道組織進行金融風險預防宣傳教育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高利息借貸的危害,增強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讓其能夠主動不借不放“高利貸”,讓高利貸不具備生存的環境。對于基層農村地區來說,可以采取走村串戶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全面調查農民群眾的閑置資金情況、投資偏好等,針對存在非法借貸活動的情況必須要堅決打擊,規勸農民群眾遠離非法借貸,避免利益受損。
(三)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加大力度針對民間高利借貸進行打擊。金融監管部門一旦發現存在非法設置金融機構,非法吸納或者變相吸納公眾存款或者非法集資等違法詐騙、洗錢活動的,應當第一時間通知公安部門,對其予以嚴厲打擊。另外還必須要主動對民間金融活動予以引導規范,建立相關法人機構負責金融借貸活動。公安部門、人民法院、檢察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共同發力,支持金融監管部門,主要針對地下錢莊、民間高利貸等非法活動予以打擊、取締,尤其是因為高利貸而導致的非法拘禁、打架斗毆等情況必須要做好相關證據的收集整理,形成打擊合力,盡可能消滅此類犯罪活動。
(四)強化信息收集研判
非法的民間借貸活動基本上都是在合法外衣之下進行非法活動,其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普通的群眾難以察覺,只有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才后知后覺,最終導致的后果是資金損失,利益受損。所以管理部門必須要盡快構建科學系統的監管預警機制,收集整理相關信息,針對可能存在的非法借貸活動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另外還需要開辟群眾舉報監督平臺,廣泛征集相關信息,對群眾的舉報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在非法民間借貸活動發展壯大之前對其予以打擊,盡可能的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利益,避免出現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糾紛矛盾出現。
(五)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不具備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屬于民間借貸活動一直存在的問題,強化民間借貸的自我約束必須要堅持從三個方面實施:首先是人民群眾私人放貸必須要根據人民銀行利率標準,給出合法的借貸利率,若借貸利率超過人民銀行利率,借款人可以依靠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另外放款人必須要對借款人的借款原因進行全面理性的分析,不能夠因為貪圖利息而盲目放款,避免出現放款人資金損失的問題。其次是小額貸款企業在辦理相關業務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循國家相關規定和法定流程,同時借貸合同應當第一時間到監管機構備案,合同到期之后不能夠通過威脅、恐嚇的手段脅迫借款人還款。最后是民間借貸業務人員應當通過培訓教育合格后才能夠正式上崗[3]。
(六)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第一應當適當的降低金融抑制力度,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為民間投資打開更多的渠道,進一步減少民間借貸的優勢;第二是充分發揮出金融機構的優勢,給民間借貸創造更多機會,適當的放開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限制,比如說可以允許優秀民營企業設置小型民營銀行,逐漸肯定民間借貸的合法地位;第三應當做好地方金融市場的開發工作,政府部門牽頭鼓勵成立中小學金融機構,從而更好的為部分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地區的資金需要;第四必須要促進利率市場化,讓資金價格可以準確的體現出市場供求,金融機構能夠結合實際資金情況以及對市場的判定來對利率予以合理調控,確保借貸市場利率平衡,對經濟結構予以優化調整。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民間借貸屬于金融市場中的重要一環,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帶來了影響,黨的十八大之后,國家政府部門相繼頒布相關政策法規來規范民間借貸的發展。筆者提出,我們還必須要從完善民間借貸管理制度、強化政策法規宣傳、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做好信息收集研判、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各方面共同發力,才能夠真正為民間借貸的規范化發展營造出一個更加良好的市場環境,才能夠穩步推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戴璧瑩.淺談國內民間借貸發展與規范[J].商場現代化,2017,(02):220-221.
[2]肖國云.金融改革背景下我國民間借貸規范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3):17.
[3]鄭天通,劉曉琳.關于規范我國民間借貸的思考[J].新經濟,2016,(30):50-51.